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9 毫秒
31.
肿瘤发展至中晚期,预后较差,常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化疗药物抑癌机制主要是干预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癌细胞的死亡,目前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对针对细胞凋亡所研制的抗肿瘤药物出现凋亡逃逸及化疗耐受,于是设想,是否存在其它形式的细胞死亡,来克服肿瘤细胞耐药? 2012年在研究erastin杀死RAS突变的肿瘤细胞作用机制时发现一种铁依赖性的细胞死亡形式——铁死亡,其主要是细胞内"铁"依赖脂质氧自由基异常增高、氧化还原稳态失衡而致。该文就细胞铁死亡的定义和特点,所参与的通路及铁死亡在肿瘤演变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
脑微损伤是创伤性脑损伤最常见的类型,然而,其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影响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近年来,多项磁共振(MRI)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并用于评估脑微损伤,如功能磁共振、灌注MRI、弥散张量成像、定量易感性图谱、T2 mapping等。本研究综述了多模态MRI在脑微损伤中的应用,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了解脑微损伤的神经病理机制,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脑微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水杨酸与大鼠、比格犬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透析内液与外液中水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计算水杨酸与大鼠、比格犬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水杨酸低、中、高(0.6,1,3μg/ml)3个浓度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1.1±1.4)%,(90.2±2.5)%,(90.7±3.1)%;比格犬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2.5±2.1)%,(81.3±1.8)%,(83.1±2.3)%;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6.5±2.7)%,(97.2±3.0)%,(96.4±1.6)%。结论水杨酸与血浆蛋白具有高强度的结合,其中与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较强,且人>大鼠>比格犬。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兔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2只新西兰大白兔,用卵蛋白造模,造模第4周(治疗前)取6只兔行MR和病理检查以对照,余36只兔随机分RA模型组和BMSCs治疗组,每组18只,2组于治疗后1、2、3个月分别选取6只兔行MR和病理检查.对病变膝关节的滑膜体积进行MRI测量及病理学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模型组经1、2、3个月后滑膜进行性增厚,病理学评分增加.BMSCs治疗组治疗1、2、3个月后,滑膜增厚程度减轻,病理学评分减低.MRI测量数据和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MRI可用于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评价;BMSCs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初步对照研究结果,探讨OVCF的更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以相同的研究标准对来院接受PVP或保守治疗的OVCF患者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  相似文献   
36.
背景:人工关节周围产生骨溶解是关节松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各国学者都在寻求一种能有效抑制骨溶解反应的药物,以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淫羊藿苷干预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导骨溶解的效果。 方法:将钛合金及骨水泥磨损微粒制成的混悬液分别置入清洁小鼠颅盖骨进行骨溶解建模后,空白组滴入生理盐水到颅盖骨中,药物干预组给予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剂量分别为30,60,120 mg/kg)灌胃,每日1次。建模2周后处死小鼠,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颅盖骨的结构。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计算破骨细胞数量和小鼠颅盖骨溶解面积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组比较,钛合金微粒和骨水泥微粒建模后的小鼠颅盖骨切片上的骨溶解陷窝数量及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加,图像分析骨溶解陷窝面积也增大(P < 0.05)。淫羊藿苷干预后骨溶解面积减小及破骨细胞数量减少  (P < 0.05),以120 mg/kg灌胃组最为显著,其次是60 mg/kg,30 mg/kg。结果可见钛磨损微粒和骨水泥磨损微粒能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诱导骨溶解;淫羊藿苷能抑制磨损微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从而抑制骨溶解。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20例,并与同期20例经皮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伤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度以及两组伤椎椎体前中高度恢复率。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度及VAS评分指数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同时两组组间的伤椎前中高度恢复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的恢复伤椎高度及后凸角,但前者在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上优于后者,在恢复伤椎的中间高度上弱于后者。  相似文献   
38.
自1993年7月~2002年7月,笔者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16例,5例为应用行走支具非手术治疗病例,11例为同期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以探讨行走支具在假体柄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65~83岁,平均73岁。  相似文献   
39.
我们自1984年3月至1985年底运用大剂量丹参、黄芪注射液作深部痛点注射,治疗腰部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和梨状肌综合征计4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 目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运用MRI观察软骨厚度及滑膜体积的改变,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42只新西兰大白兔,用卵蛋白制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第4周(治疗前)取6只兔行MRI和病理检查以对照,余36只兔随机分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两组于治疗后1,2,3个月分别选取6只兔行MRI和病理检查。对病变膝关节的滑膜体积和软骨厚度进行MRI测量及病理学评分。 结果与结论:治疗1,2,3个月,类风湿关节炎组滑膜进行性增厚,软骨厚度变薄,病理学评分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滑膜增厚程度减轻,关节软骨厚度恢复,病理学评分减低。MRI测量数据和病理学评分有相关性。提示MRI可用于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