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86篇
内科学   157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914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448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肺肿瘤患者核素骨显像时肺部软组织病灶异常摄取的临床意义并与X线、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静脉注射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555~925MBq,静脉注射后3~6 h进行检查,使用Elscint APEX-6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机进行全身骨显像,必要时增加局部静态显像.所获得图像,根据病变处软组织和骨骼放射性浓聚或减低情况,并结合X线、CT扫描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本组15例肺肿瘤患者均肺部软组织异位摄取,其中团块状浓聚12例、片状浓聚2例、结节状浓聚1例.其中尚有8例同时伴有骨转移.结论 核素骨显像时,肺部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多提示为恶性肿瘤,应结合X线、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2.
背景与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疗实体瘤的疗效评价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2000年制订的RECIST标准在WHO标准基础上作了改进,但其价值如何仍需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进行验证.本研究通过与WHO标准(双径测量法)的比较,评价RECIST标准(单径测量法)在乳腺癌转移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使用RECIST标准和WHO标准回顾性评价3个临床试验中67个乳腺癌转移患者的治疗疗效.测量所有病灶治疗前后的最长径和最大垂直径,对每个患者的靶病灶累加进行疗效评价,分为4类:完全缓解,即肿瘤全部消失;部分缓解,即肿瘤最长径缩小30%以上,或肿瘤面积缩小50%以上;疾病进展,即肿瘤最长径增大20%以上,或面积增大25%以上;疾病稳定,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使用X2检验比较两种疗效评价的结果.结果:共测量205个病灶(肺转移灶119个,肿大淋巴结53枚,肝转移灶29个,胸壁转移灶4个).两种标准在61个(91.0%)患者中的疗效评价一致,使用RECIST标准在4个患者中的评价较WHO标准提高,另外2个患者的评价降低.使用两种标准评价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ECIST标准(单径测量法)与WHO标准(双径测量法)基本一致,可用于乳腺癌转移治疗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93.
印弘  张艰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606-608
介绍了放射诊断科学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如何培养放射诊断科医生的科研能力,包括再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如何在科研中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提高科研水平,以及加强团队意识在科研协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判定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可能出现的误诊,应用2D-TOF血管造影技术对50例磁共振(MR)检查无异常表现者进行MR静脉(MRV)扫描,观察每例颅内静脉窦和主要的静脉,包括Galen静脉、Rosenthal基底静脉和大脑内静脉的显影情况,并将5例MRV结果与传统的脑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着重观察横窦。结果表明,50例中16例(32%)出现横窦的充盈缺损,其中14例(87.5%)出现于非优势型横窦,2例(12.5%)出现于左右均衡的横窦。优势型横窦的MRV未出现充盈缺损。上矢状窦和直窦均显示,岩窦仅显示10%。Galen静脉和大脑内静脉也均显示。Rosenthal基底静脉显示92%。结论:正常人2D-TOFMR静脉造影出现32%的由于非优势型横窦而产生的充盈缺损,不应被误诊为硬膜下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5.
柯达M35(2000)型洗片机的优点是:结构简捷,便于维修:其缺点是:胶片干燥温度控制电路故障率偏高,主驱动电机易损坏。目前洗片机已经在大、中型医院得到普及,虽然该设备并不贵重,但在工作中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故障,将使整个检查系统的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对其进行定期保养,以降低故障;另外,一旦发生故障要及时维修,以防止故障扩大。  相似文献   
96.
关节软骨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菲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2):104-106,110
近年来,内科学和外科学提出软骨损伤治疗的新方案,如关节软骨保护剂、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等,某些方法在理论上有结构修复功能.传统评价关节软骨的主要方法有X线、CT、关节造影和关节镜检查等.  相似文献   
97.
MR弥散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MRI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50例,稳定期12例,慢性期10例.1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常规CT检查.观察各期脑梗死、多发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在CT、常规MRI及弥散图像上的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灶在DWI及ADC图上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T2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DWI有助于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的检出,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急性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者,应加作DWI检查.  相似文献   
98.
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侵犯或压迫肝门部胆管的恶性肿瘤造成的胆道高位梗阻,因梗阻部位多位于胆总管上段、肝总管,左右叶肝管甚至互不相通,单侧PTBD引流只能局限于引流管头端所放置的单一分支肝管,部分病例PTBD术后黄疸没有明显减退,甚至短期内加重,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本研究探讨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术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7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3.4岁),行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治疗。置入2枚支架的15例;2例为一侧肝管至胆总管置入支架,另一侧留置引流管。15例PTBD术后行TAI/TACE或放疗。结果:全部患者PTBD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57.7±142.5)μmol/L降至(174.7±87.6)μmol/L。引流通畅中位时间8.9个月,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1.2个月。结论: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近期疗效肯定,早期引流与多支引流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99.
局部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50例中、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大肠癌患者进行局部动脉介入治疗。35例可评价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7-76岁,中位年龄为48岁。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及/或栓塞治疗,并按肿瘤位置以及造影所示的肿瘤供血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所用动脉,并相应分配化疗药物用量。介入治疗1-3次后,对于疗效较好的大肠肿瘤原发灶未切除的病人如无禁忌可进一步行根治性切除术。对于局部动脉介入治疗疗效不佳或估计肿瘤切除有困难的患者继续施以放射治疗及(或)全身化疗。结果:在可评价的35例病人中,随诊时间范围为1-139个月,平均24个月。经综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及/或放、化疗)后总的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9例)为51.4%。全部病例平均生存期为24.1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以及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6%、51.4%、34.3%、14.3%、以及14.3%,一例患者的生存时间已达139个月。综合治疗有效者中位生存期(82个月)显著长于无效者(9个月)。治疗后最常出现的毒副反应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以及短暂的腹泻或脓血便等,经对症处理后,多在一周左右即可缓解、消失。本组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局部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安全、可靠;应尽可能在手术或者放射治疗前应用、也可于根治术后或放疗后应用,以便减少局部转移及复发率,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0.
关长群  刘雪虹  杨本强 《肿瘤防治研究》2002,29(2):101-101,F002
目前CT在诊断髓母细胞瘤方面虽有经验 ,但也经常遇到一些非典型CT表现的特殊病例误诊为其他颅内肿瘤。为进一步提高髓母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 ,对经CT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0例髓母细胞瘤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50例中 ,男 2 6例 ,女 2 4例。年龄2岁~ 37岁。主要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走路不稳。全部病例经CT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2 结果  CT表现 :肿瘤位于小脑蚓部 38例 ,小脑半球 8例 ,第四脑室 4例。CT平扫均匀稍高密度区 2 3例 ,见图 1。混合密度区 1 2例 ,等密度区 9例 ,略均匀低密度区 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