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基础医学   19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31篇
预防医学   98篇
药学   185篇
中国医学   30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MCPH1在电离辐射诱导食管癌细胞DNA损伤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已构建的沉默MDC1的食管癌ECA109细胞株接受8 Gy电离辐射后1 h,检测相关因子核内斑点形成情况。构建沉默MCPH1的食管癌ECA109细胞株,检测此细胞株接受同样照射条件后相关因子核内斑点的形成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沉默MCPH1的食管癌ECA109细胞;电离辐射使MDC1、MCPH1与γ-H2AX蛋白相互作用。沉默MDC1不影响γ-H2AX和MCPH1核内斑点的形成;沉默MCPH1使电离辐射导致的MDC1核内斑点减少,不影响γ-H2AX核内斑点的形成。结论:MCPH1在电离辐射诱导的DNA损伤通路中可能位于H2AX下游、MDC1上游,可以调控MDC1核内斑点形成。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致白内障基因热休克因子4b(Hsf4b)K65R位点突变对其调控下游热休克蛋白(HS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KOD-Plus-Mutagenesis-Kit试剂盒构建pWZL-blast-HA-Hsf4b/K65R赖氨酸突变质粒;通过慢病毒感染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LEC构建稳定表达Hsf4b/K65R突变质粒的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Hsf4b在mLEC K65R点突变细胞株和野生株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检测K65R点突变后下游蛋白Hsp70、Hsp90、Hsp27和CryAB表达的变化。结果:阳性克隆PCR及基因测序证明慢病毒载体pWZL-blast-HAHsf4b/K65R构建成功。K65R点突变后不影响Hsf4b在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LEC中的表达,但能影响下游蛋白CryAB、Hsp27、Hsp70i和Hsp90a的表达。结论:pWZL-blast-HA-Hsf4b/K65R载体可用于慢病毒感染稳定细胞株构建。Hsf4b K65R位点突变能显著影响其对热休克蛋白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33.
张冲冲  邹书仙  吴霖  徐欢  李淑莲  宋伦 《军事医学》2021,45(10):721-725
目的 探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在砷化物As203诱导细胞自噬反应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As203刺激HepG2细胞后,蛋白质免疫印迹和逆转录PCR实验检测DAPK1、自噬标志性信号分子和DNA损伤调节自噬相关蛋白1(DRAM1)的表达水平及p53活化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实验检测敲低DAPK1后p53的转录激活能力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DAPK1对As203诱导细胞自噬反应的影响.结果 As203刺激能诱导HepG2细胞中DAPK1表达;敲低DAPK1表达显著抑制了细胞自噬反应水平;同时p53的诱导活化反应强度显著下调,但自噬反应特异性p53靶基因DRAM1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此外,敲低p53表达可显著抑制砷化物刺激作用下DAPK1的诱导表达水平.结论 DAPK1在As203诱导细胞自噬反应中可通过与p53形成正反馈通路实现对自噬信号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角膜的发生过程,探讨角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对角膜结构修复与塑形的作用。方法 各日龄共计120只小鼠,用HE染色或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对小鼠角膜的一般结构进行观察;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技术标记角膜增殖细胞和免疫荧光法标记干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 胚胎发育及出生后早期,角膜以实质层的发育为主。出生14d(P14)左右,角膜上皮细胞层开始增殖分化为两层细胞,同时内皮细胞也开始分化。至P30时,我们可以辨别出角膜的6层结构。BrdU阳性细胞主要存在实质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出生以后也可见于角膜上皮细胞层和内皮细胞层。随着角膜发育,P10左右,其他层的BrdU阳性细胞都消失,仅存在于角膜上皮细胞层。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在发育早期散在分布于角膜的各层,P14以后PCNA阳性细胞均匀的分布于角膜上皮细胞的基底层,并维持在稳定状态。在角膜发育早期,在各层可见许多细胞凋亡。结论 角膜的发育与其感光功能形成的过程相一致,角膜干细胞的增殖与其修复有关;有大量的凋亡细胞参与角膜结构的塑形。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海马脑片微环境对不同分化程度细胞的极性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的海马脑片与5种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肝癌细胞、正常肝脏细胞、PC12细胞、正常神经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共同培养,观察细胞的分化和极性产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与海马脑片共培养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共培养的细胞在海马脑片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主要集中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其他地方分布均匀,类似于脑片片层化的构筑。海马微环境下低分化的细胞受海马脑片微环境的影响可以产生极性并分化,高分化的细胞不能产生极性。 结论 海马微环境对细胞的极性和分化有促进作用,对生长和分裂有抑制作用,细胞的极性变化与自身和所处的微环境有关,特别对低分化的细胞极性和分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检测钠尿肽受体(NPR)在不同年龄小鼠视网膜内的表达,探讨其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从受孕16日(E16)到出生90日(P90)小鼠眼球标本共127只,对NPR-A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NPR-A广泛存在于视网膜神经元中,例如,在外核层,NPR-A于P7开始高表达在视锥、视杆细胞内、外突起上,于P14减弱,P30之后持续稳定弱表达;在内核层,从P7开始NPR-A持续弱表达在双极细胞的突起中,而在水平细胞中未见NPR-A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NPR-A于E16开始高表达在神经节细胞胞体中,P14明显减弱,而在神经纤维层,即神经节细胞的轴突中,NPR-A从胚胎期至成年持续高表达;在外网状层和内网状层,NPR-A于P14均高表达,但于P30之后逐渐减弱。此外,NPR-A还广泛的存在于Müller细胞的突起中。结论 NPR-A参与了视网膜的发育,可能是小鼠视网膜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并对Müller细胞的功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与凋亡,探讨小鼠脊髓的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取妊娠第18天(E18)至生后第90天(P90)小鼠173只,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技术标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法(DCX,NeuN和Caspase8)标记脊髓中的新生神经元,成熟神经元和凋亡细胞。结果在胚胎与出生早期,BrdU阳性细胞均匀分布于小鼠脊髓各部位。随着小鼠日龄的增加,脊髓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其后,位于神经管侧脑室的新生神经元向中间层(未来的灰质)迁移,逐渐分化为成熟神经元。最后,神经元向脊髓中央聚集,灰质呈现典型的"H"型。随着神经元的分化,一些凋亡神经细胞出现在新生神经元与成熟神经元中。荧光双标显示,大部分的凋亡神经细胞都是新生神经元,说明神经元凋亡常常发生在新生神经元中。统计学分析表明,DCX、NeuN、Caspase-8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均随小鼠日龄的增加而减少,说明神经元的分化和凋亡在脊髓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少。结论在脊髓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与凋亡。三者相互协同,共同调节脊髓的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制备乳铁蛋白凝胶剂,考察其相应的质量指标及安全性,为其应用于抗HPV病毒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凝胶剂的外观、稳定性及蛋白络合情况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凝胶基质并确定制备工艺;以《中国药典》2015版的相关检测方法为依据,测定该制剂的pH值、黏度、微生物限度及蛋白质含量;制作乳铁蛋白含量不同的凝胶剂,以家兔为试验动物,观察给药部位的表观变化及存活情况,评价该制剂的安全性。[结果]以壳聚糖、甘油-明胶为凝胶基质所制得的凝胶剂均匀细腻且不发生蛋白络合;测得的制剂pH为4.0~5.0,黏度为200~300 mPa·s~(-1),微生物限度符合要求,含量测得值与实际加入量基本一致;整个安全性试验过程中家兔无死亡情况,给药部位无明显过敏、出血等不良现象。[结论]该制剂的基质廉价易得,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安全性高,为乳铁蛋白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可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茜草及茜草炭的红外原谱及二阶导数谱,提取红外谱图特征。[方法]利用现代红外光谱技术,对茜草及茜草炭进行分析。[结果]茜草炒炭前后红外原谱、二阶导数谱有明显的变化,表明红外技术用于中药材及其炮制品的鉴别是可行的。[结论]红外光谱法样品的制备较简单,仪器设备普及性较强,在中药材饮片的快速鉴别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0.
反应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se,ROS)是细胞有氧代谢产生的物质,在脑缺血发生与进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往研究多以消除ROS 作为神经保护的重要途径。近年研究表明ROS 不只介导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更是重要的信号通路分子﹑参与调控缺血后的组织修复。一定含量的ROS 可激活细胞增殖、细胞迁移,激活血管生成的相关通路,促进血管生成。因此,全面了解ROS 在脑缺血后动态过程中的作用,合理调控脑缺血后组织中ROS 的含量,可促进受损区域的血管生成,对及时恢复血供、保护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