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灾难是人类生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特殊应激源,给受灾者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变化[1],其中灾后最早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ASR),以分离症状、创伤事件再体验、对创伤刺激的回避、焦虑或警觉性增高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病程在1个月以内。McKibben等[2]以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通过ASR  相似文献   
22.
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历史,中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神经心理方面存在损害,而关于轻度颅脑损伤患者是否存在神经心理损害的观点不一致。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心理学变化与损伤的严重程度、损伤的不同侧或部位、精神症状、赔偿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出现了研究颅脑损伤神经心理的新工具,这使神经心理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累犯中的人格障碍的分布情况,为累犯的心理矫治提供依据。方法以100名在押服刑累犯为研究组,以进行犯罪类型和年龄配比后的100名初犯为对照组,使用人格障碍定式面谈问卷(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 AxisⅡ,SCID-Ⅱ)分别进行调查。结果累犯中人格障碍者71人(71%),初犯中人格障碍46人(4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χ2=15.01,P<0.05);累犯中罹患2~3种人格障碍者(35人)多于初犯(10人),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92,P<0.05)。不同犯罪类型累犯人格障碍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累犯较初犯罹患人格障碍者更多,且多数患有多种人格障碍;累犯人格障碍患病率与犯罪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24.
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关系,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本教研室自编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00名随机抽取的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进行测试,并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青少年违法犯罪者SCL总分为196.10±53.51,总均分为2.18±0.59,所有因子得分均比全国常模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社会支持方面,社会支持总分为29.57±5.09,主观、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16.92±3.37,5.88±1.95,6.77±2.08.领悟社会支持方面社会总支持53.21±9.77、朋友支持17.00±4.29、家庭支持18.36±4.34、其他支持17.84±4.29.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大部分领悟社会支持因子、社会支持因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总体上,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者心理健康较全国常模严重,社会支持水平相对较低,且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呈负相关.提高社会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都将能有效的改善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基本特征。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犯罪行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未成年犯管教所300名男性青少年犯进行集体测评。结果青少年犯具有典型精神质(P)人格特征的占40.3%,典型神经质(N)的占25.3%,高于一般人群的12.5%;典型外向(E)的占12.0%,掩饰性(L)高分(〉61.5)占8.0%,低于一般人群的12.5%。与全国同龄人群平均水平相比,男性青少年犯的精神质(P)、神经质(N)得分较高,而外向性(E)、掩饰性(L)得分较低,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犯罪类型青少年人格特征无显著性差异;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城乡无显著性差异。外向性(E)不同的青少年犯,P分、N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性青少年罪犯的人格多偏离正常;不同犯罪类型、不同地域来源的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无明显差异;青少年犯群体中人格类型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中文版(简体)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13)的信度和效度,探讨利用该量表筛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价值及最佳评分切割点.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选取253名汶川地震后幸存儿童作为被评估对象,采用量表白评和临床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总分与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内容区分效度.临床诊断依据DSM-Ⅳ诊断标准中PTSD诊断标准确诊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不同切割点下筛检PTSD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以约臀指数最大的点为最佳切割点.结果 CRIES-13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3,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0.283~0.689.总分与各因子的相关系数0.836~0.868,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0.568~0.718;在总分、闯入、回避和高警觉因子评分方面,PTSD组均高于非PT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分析产生两个主成分,解释了总方差的59.68%,主要反映闯入症状和回避症状.汶川地震后7个月儿童PTSD的临床检出率为20.9%,男、女性PTS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IES-13以18分为切割点时筛检PTSD的约登指数最大,为57.6%,PTSD患者诊断预测的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76.5%,诊断效率81.1%.而选取32分切割点,筛查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0.529).结论 CRIES-13在汶川地震后幸存儿童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该群体一个较好的创伤后应激症状测评丁具.CRIES-13评分18分切割点可作为汶川地震后极重灾区中小学生筛检PTSD患者和确诊高危人群的切割点,而32分切割点筛检阳性率可初步预测灾后极重灾区中小学生PTSD患病率,此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地震后基层医务人员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随机抽样的122例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测量。结果(1)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情绪体验、消极情绪体验、积极应对和应激总分均大于常模(P〈0.05);而消极应对方式总分则小于常模(P〈0.05);(2)消极应对与应激总分(r=0.29,P〈0.05)、生活事件(r=0.29,P〈0.05)、文化程度成正相关(r=0.08,P〈0.05),与年龄成负相关(r=-0.21,P〈0.05);(3)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抑郁与焦虑标准分远远大于常模组(P〈0.05);(4)SD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呈正相关(r=0.21,P〈0.05);SA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r=0.38,P〈0.05)、积极应对成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三台县基层医务人员心理状况与常模的健康人群比较,抑郁、焦虑情绪更加明显,多采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受应激总分、生活事件、文化程度及年龄影响;SD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有关,SAS标准分与应激总分及积极应对有关。  相似文献   
28.
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患者智力和记忆损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患者的智能和记忆损害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间成都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事故处理大队提供的成都市因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的444例存活者的心理测验、脑电图及脑影象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组平均智商为75.23±15.87,32.8%的患者智商低于70;56.1%的记忆商低于51.智力损害与文化程度、脑干损伤、左颞叶损伤、硬膜下的血肿/出血、≥3个脑叶损伤以及脑电图异常明显相关;记忆损害与文化程度、损伤和鉴定检查的间隔时间、脑干损伤、左颞叶损伤、硬膜下血肿/出血明显相关.结论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的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和记忆损害,且与左颞叶损伤、硬膜下的血肿/出血、脑干损伤、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究耻感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以及成瘾医学专业的慕课学习对戒毒所患者耻感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1日—18日在眉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物质使用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授课组。对照组仅参与劳动改造,授课组在劳动改造之外还参加成瘾医学专业的慕课学习。干预前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干预前后采用物质使用障碍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Substance Use Stigma Mechanisms Scale,SUSMS-C)评估耻感,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情绪。分析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与耻感的相关性,以及干预前后耻感和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7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41例,授课组37例。SUSMS-C各项评分与吸烟、饮酒、使用甲基苯丙胺均无相关性(P>0.05)。SAS、SDS评分均与耻感总分、...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对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3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医疗队接管的新冠肺炎隔离病区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标准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MRT。在入院时、出院时、隔离结束后,采取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PHQ-9、GAD-7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P<0.01)。两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的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PQS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PQS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P<0.01)。结论PMRT能够明显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