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近年来,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个国家男孩青春期启动及发育的年龄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前。由此,超重肥胖与男孩青春期发育的关系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不同青春期发育指标将目前超重肥胖对男孩青春期发育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以综述,目前超重肥胖对男孩青春期发育影响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尚需更多的前瞻性研究进行验证相关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是指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里程碑。自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女孩青春期启动年龄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前。此后,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女孩青春期启动年龄持续提前的同时,部分西方国家呈现出趋于停滞甚至推迟的现象。研究表明,青春期启动时间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会对个体成年期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各国女孩青春期启动及发育的长期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泌乳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 于2013年3-9月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751名单胎健康孕妇作为基线调查对象, 在其分娩前后各随访一次, 最终以473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记录获得其孕前体重、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泌乳时间及基本信息, 测量身高和分娩前体重, 计算孕期增重;控制分娩方式、母亲年龄等混杂因素后, 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泌乳时间的关系。 结果 调查对象泌乳时间<1、1~、24~、48~和≥72 h的构成比分别占16.3%、37.0%、17.5%、18.6%和10.6%。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 孕前消瘦和孕前超重或肥胖均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分别为2.85(1.91~4.27)和 3.42(1.69~6.90)。与孕前体重正常且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 孕前消瘦且孕期增重适宜和过多均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分别为2.34(1.31~4.18)和3.42(1.67~7.00);孕前超重或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多是泌乳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OR值(95%CI)为3.10(1.15~8.37)。结论 孕前BMI是泌乳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孕期增重需联合孕前BMI对泌乳时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都市儿童青少年富含蛋白质食物摄入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669名7~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情况,利用现场观测了解其青春期发育状况,通过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二者关系。结果成都市男生红肉及白肉摄入量均随睾丸体积增大而增加(P<0.05);已初遗男生红肉、白肉及奶类摄入量均高于未初遗者(P<0.05);红肉及白肉摄入量均随发育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发育早期组男生奶类摄入量较多(P<0.05)。女生豆类摄入量随乳房发育水平升高先减少后增加(P<0.05),奶类摄入量乳房未发育者明显高于乳房已发育者(P<0.05);已初潮女生红肉摄入量高于未初潮者(P<0.05),豆类、水产类、蛋类及奶类摄入量均低于未初潮者(P<0.05);红肉摄入量随发育程度升高而增加(P<0.05),豆类、水产类、蛋类及奶类摄入量随发育程度升高而减少(P<0.05)。结论成都市儿童青少年富含蛋白质食物摄入与青春期发育有关,且不同类别食物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CIA大鼠)关节炎症反应、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及软骨损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牛C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关节炎。造模成功后,将模型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和ATRA治疗组。ATRA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0.50 mg/kg、1.00 mg/kg)的ATRA腹腔注射,3次/周,连续治疗6周。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CIA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观察CIA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血清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膝和踝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软骨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ATRA干预6周后,不同剂量ATRA治疗组AI评分与CIA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HE染色示,CIA模型组和ATRA 1.00 mg/kg剂量组膝、踝关节结构紊乱,ATRA 0.50 mg/kg剂量组膝关节结构有所改善。此外,与CIA模型组相比,ATRA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7A的分泌( P<0.05),促进白介素-4的分泌( P<0.05);下调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ADAMTS)-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1的表达( P<0.05)。结论 ATRA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促炎因子分泌,纠正Th1/Th2及Th17/Treg失衡,并抑制软骨损伤相关酶类的蛋白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潜在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成都市龙泉驿区7~15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以及肉类、脂肪和脂肪酸摄入现状,并初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龙泉驿区1 811名7~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分别收集膳食和体格数据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标准差评分(BMI SDS)、腰围/身高比值(WHtR)、超重率和肥胖率,通过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儿童肉类、脂肪、脂肪酸摄入情况的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肉类、脂肪、脂肪酸低、中、高摄入量组间超重率、肥胖率、BMI SDS及WHtR的差异。结果 成都市龙泉驿区7~15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0.34%,肥胖率为6.59%。男生超重率(12.05%)与超重肥胖合并率(18.97%)均高于女生(8.55%,14.80%)( P<0.05)。总肉类、红肉、白肉及脂肪供能比摄入情况均为女生高于男生,总肉类、红肉、白肉、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P<0.05)。女生中,超重肥胖组平均每日脂肪供能比、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于体质量正常组;BMI SDS与WHtR均随脂肪供能比增加而升高,BMI SDS在平均每日单不饱和脂肪酸高摄入量组中最高( P<0.05)。结论 红肉、脂肪供能比、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可能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相关,性别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市龙泉驿区7~12岁儿童膳食质量与膳食消费支出的关系,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龙泉驿区483例7~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家庭经济情况、膳食摄入信息以及静态生活方式时间。采用中国儿童膳食指数(Chinese children dietary index, CCDI)评价儿童的膳食质量。根据政府发布数据和市场调查结果确定食物单价,并结合膳食摄入量计算儿童每日膳食花费。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膳食质量与膳食消费支出的关系。 结果调整年龄、性别和能量后,成都市7~12岁儿童的膳食质量与膳食消费支出呈正相关(β=0.049 9, P=0.02)。儿童的膳食指数得分每增加一个单位,其膳食消费支出增加0.049 9元。膳食质量最高组的儿童比膳食质量最低组的儿童每日膳食消费总支出高8.9%。 结论膳食质量较高的儿童,其膳食花费也较高。在未来的营养干预及公共营养政策制定中,需要将经济因素作为重要的限制因素纳入考虑。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是儿童青少年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开始发育的早晚不仅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还影响着成年后某些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近30年以来,女生青春期发育年龄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不断上升。两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按指标就超重肥胖、体成分与女生青春期发育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MVPA)水平,并探讨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362例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24~28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孕前体质量及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分别于孕24~28周和32~36周测量孕妇体质量,计算孕中期、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同时,采用丹麦自填式体力活动量表收集孕中、晚期体力活动强度及持续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晚期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结果 孕中、晚期每日平均MVPA时间分别为(1.61±1.61) h和(0.76±0.9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6, P<0.001)。孕中、晚期MVPA达标率分别为74.6%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7, P<0.001)。孕早中期和孕晚期平均增重为(7.36±3.78) kg和(5.80±2.57) kg,平均增重速率为(0.30±0.15) kg/周和(0.51±0.22) kg/周。体力活动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5.34±2.91) kg低于不活跃组(6.26±2.54)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0.48±0.26) kg/周也低于不活跃组(0.56±0.20) 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周、民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前吸烟习惯、孕前是否就业是孕早中期、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潜在影响因素(P<0.05)。控制孕妇年龄、膳食能量摄入量、孕前BMI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相比,低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358(-0.691~-0.026);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762(-1.486~-0.037);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相比,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降低,β(95%CI)值为-0.071(-0.133~-0.008)。结论 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不足问题突出,适量的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可降低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体膳食质量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549名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一年各类食物摄入及饮食行为情况,按照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评分体系评价其总体膳食质量。同时采用现场观测和询问法收集调查对象的青春期发育情况。结果被调查人群男、女生膳食指数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7.57±11.32分和59.73±11.50分。在男生中,高膳食质量组的初遗和变声的发生率最低;在女生中,高膳食质量组乳房发育处于B1期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初潮发生率最低;发育程度越高,男、女生的膳食指数得分越低。结论儿童青少年的膳食总体质量与青春期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且膳食质量对女孩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