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31.
脑水肿是由缺氧、创伤、梗死、炎症及中毒等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两类脑水肿。目前针对脑水肿形成机制的治疗尚少。对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的研究成了寻找治疗脑水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苯妥英钠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癫痫患者苯妥英钠血药浓度,并观察其患者的症状、合并用药的情况。结果143例患者中,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低于10μg.mL-1占36.36%,10~20μg.mL-1的占27.97%,血药浓度大于20μg.mL-1占35.66%。其中出现中毒反应的占10.49%。结论对长期使用苯妥英钠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血胸用深静脉穿刺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将60例外伤性血胸患者分成A(试验组)、B(对照组)2组.通过超声定位后,A组用深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B组用普通胸管作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2组患者引流均通畅,A组在穿刺术后的疼痛满意度优于B组.结论 用深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外伤性血胸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4.
李旭梅  涂厉标 《海峡药学》2009,21(9):119-120
目的介绍冠心宁注射液与多种药物的配伍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询有关冠心宁注射液与药物配伍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和综述。结果总结了冠心宁注射液与多种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其预防措施。结论冠心宁注射液与多种喹诺酮类药物不能配伍,主张单独使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5.
丁嘉寅  王剑  李旭梅  涂厉标 《海峡药学》2009,21(12):194-196
抽查2009年6月份急诊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处方1444张,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种类、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55.8%,其中单用、二联使用率分别为98.39%、1.61%,临床使用以头孢类药物、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鼻咽癌误诊的原因,探讨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将经病理活检证实的鼻咽癌误诊病例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误诊为颈淋巴结炎及其他肿瘤者22例,神经性耳鸣5例,血管神经性头痛4例,眼肌麻痹2例,分泌性中耳炎6例,伴发病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而漏诊鼻咽癌者4例。结论鼻咽癌本身的发病特点及医源性因素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警觉性,运用有效手段尤其是鼻内镜鼻咽部活检,可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7.
王亚华  祝永明  涂厉标 《医药导报》2009,28(12):1647-1648
[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对1978~2008年国内报道的茵栀黄注射液的39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茵栀黄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55例(64.7%),过敏性休克80例(20.3%)[其中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39例(9.9%)],消化系统损害128例(32.5%),发热伴全身性损害96例(24.4%),神经系统损害36例(9.1%)。重度不良反应占19.4%,以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青少年(0~18岁)占30.3%,尤其是12个月内的婴儿占13.2%。结论应加强茵栀黄注射液的应用监测和再评价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优化分级转运联合SBAR交接模式在急诊安全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7月~2019年4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法,关注病情评估、仪器配备、管道管理、药品准备等方面的管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分级+SBAR交接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至其他科室的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向CT室、ICU、普通病房、手术室的转运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转运期间发生不良事件主要是与病情有关、有仪器设备有关、与药品有关、与转运医务人员有关,观察组转运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SBAR交接模式纳入急诊优化分级转运管理中,能够在有效缩短转运时间,提升转运效率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并综合提升急诊患者的安全转运效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全麻下高频电刀切除扁桃体及创口缝合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间本院行双扁桃体切除手术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电刀组、传统组各.40例。电刀组行全麻下电刀切除扁桃体,并将腭舌弓、腭咽弓及扁桃体窝组织一并缝合,封闭创腔;传统组于局麻下行常规扁桃体剥离,创面未予缝合。比较研究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出血等发生情况。结果电刀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12.71±2.65)min VS(30.75±5.28)min,t=19.298,P〈0.01]短,术中出血较传统组少[(5.56±1.46)mlVS(47.01±7.30)ml,t=35.136,P〈0.01],且术后疼痛轻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刀组无一例发生术后出血,传统组发生原发性出血1例,继发性出血2例。结论全麻下高频电刀切除+创口缝合较局麻下常规扁桃体剥离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局部疼痛轻,并可有效防止术后出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拟行切痂植皮术的体表烧伤患者3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年龄25~55岁,体重45—80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氯胺酮-异丙酚组(KP组)和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KD组)。2组分别以氯胺酮32ug/(kg·min)复合异丙酚120ug/(kg·min)或右美托咪啶0.1ug/(kg·min)诱导,BIS值≤60时再以氯胺酮16ug/(k·min)分别复合异丙酚0~60ug/(kg·min)和右美托咪啶0~0.03ug/(kg·min)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分别于麻醉前、BIS值≤60时、切痂、取皮、植皮、手术结束等不同时间点观察血压、心率、PaO2、PaCO2值。记录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Ramsay镇静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KD组比较,KP组血压明显下降,PaCO2明显升高,PaO2明显降低;而KD组诱导后HR短暂升高,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对削痂植皮术患者能够提供良好的循环、呼吸支持,且复苏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