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3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摘要】目的:评估微小RNA(microRNA)-29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170例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慢性HBV携带(ASC)组3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30例及肝癌(HCC)组25例,其中CHB组根据病情程度再分为轻度25例、中度30例、重度2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croRNA-29含量。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icroRNA-29表达水平与血清ALT、HBsAg、HBV DNA以及AF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血清microRNA-29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HC组及ASC组> CHB组> LC组>HCC组(P均<0.05);在CHB组的三个亚组也存在差异,重度>中度>轻度(P均<0.05)。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CHB组与LC组患者血清microRNA-29相对表达量与血清HBV DNA以及HBsAg水平呈负性相关(P均<0.05);HCC组患者血清microRNA-29相对表达量与AFP血清水平呈负相关(r=-0.817,P=0.013);ASC组、CHB组、LC组及HCC组血清microRNA-29相对表达量与血清ALT水平均无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血清microRNA-29的表达水平与CHB的肝损伤及HCC发生有关。 【关键词】微小RNA-29;肝炎,乙型,慢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松果体母细胞瘤(PB)的CT和MR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B患者5例,对其CT和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PB位于松果体区,长径1.5~5.1 cm,2例CT表现为等密度,其中1例病灶内有明显点状钙化;3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水抑制呈等信号;增强后其中2例病灶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但瘤内见血管影;病灶有明显分叶,其中1例MRI表现病灶内有囊变.结论 PB肿瘤呈分叶状,MRI平扫瘤内可见血管流空现象,增强扫描可见血管强化,可作为与其他松果体区肿瘤的鉴别点,但最终仍需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52例复发一缓解型MS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2组均予MS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精神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S治疗过程中,应用Orem自理模式有利于减轻M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尹永坤  吴国清  蒋丹丹 《新中医》2022,54(11):52-55
目的:观察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试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后,2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脂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B型脑钠肽(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升高;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6 m...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河蚌葡聚糖(HBP—A)治疗骨关节炎大鼠6周后的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β-catenin和MMP一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5只。采用ACLT造模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连续灌胃6周后采含药血清。软骨细胞依次用2.5%、5%、10%浓度的HBP—A含药血清进行体外培养,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培养48h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β-catenin和MMP-13基因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10%含药血清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同时伴发细胞老化凋亡现象。5%浓度含药血清培养的β-catenin、MMP-13基因表达较2.5%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空白组比较,2.5%、5%的模型组β-catenin和MMP-13基因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比较,2.5%、5%浓度的西药组和中药组β-catenin、MMP-13基因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西药组比较,2.5%、5%浓度的中药组β-catenin、MMP-13基因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BP.A含药血清通过降低β-catenin和MMP.13基因的表达起到保护软骨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王文华  林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45-146,14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予以控制颅内压、降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局部微循环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连用两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MP-9和TIMP-1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MMP-9和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MMP-9和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脑卒中灶大面积组MMP-9和TIMP-1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组(t=2.24、2.41,P均<0.05)。同时观察组治疗1、2周后,脑卒中灶面积均较治疗前逐渐缩小(P均<0.05),治疗两周后痊愈2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9例,无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6.0%。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血浆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异常升高,其水平与脑卒中灶面积呈正相关,血浆MMP-9和TIMP-1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疗效随访的指标。通过调节MMP-9和TIMP-1水平,可为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统计围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的滞留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究分析。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对本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宫内节育器的滞留情况。随机各抽选200例使用宫内节育器和未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两类妇女的围绝经期腰部疼痛、月经情况及妇科炎症发生情况进行咨询和健康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无腰部疼痛者28例,占14.0%;对照组无腰部疼痛者61例,占30.5%,两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围绝经期妇女的月经量和妇科炎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的滞留与其腰部疼痛相关,但对月经量、妇科炎症发生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例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20 mg/次,3次/d,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PCT和DAO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PCT和DAO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3,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安全有效,可调节肠道菌群分布,能保护和改善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除风益损汤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除风益损汤加减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d后前房纤维蛋白渗出情况,并随访观察治疗6个月后后囊浑浊的发生率。结果术后5d,观察组患者术后前房纤维蛋白渗出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2.22,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8,P〈0.05)。结论除风益损汤应用于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具有较好疗效,对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具有明显减轻作用,能减少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在早期识别嗜血细胞综合征(H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确诊嗜血细胞综合征为HPS组(30例),对照组为同期因发热住院非HPS患儿30例,健康组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比较3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水平。结果3组IFN-γ与IL-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7、291.49,P<0.01)。HPS不同病程IFN-γ与IL-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91、4.14,P<0.05);3组CD4^+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0.36、10.23,P<0.01);HPS不同病程CD4^+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38、7.03,P<0.01);HPS与IFN-γ和IL-2水平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3、-0.66,P<0.01),而与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亦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4、-0.57,P<0.01)。结论外周血IFN-γ和IL-2水平联合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嗜血细胞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