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新概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ures等认为,AngIV的缩血管作用是间接影响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有关,使用氨基肽A酶可使血压降低。Esteban等观察AngIV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中,能激活前炎症因子(NF—kB及其相关基因)的活性。AnglI通过AT1R和AT2R激活NF—kB,但可被ATlR和AT2R抑制剂所抑制,而不能抑制AngIV介导的NF—kB,故在心血管病发病机制中AngIV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医院医务人员数量多,部门多,对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当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有效激励薪酬机制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最后对医院构建激励薪酬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比较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尿毒症患者36例随机分成蔗糖铁组和琥珀酸亚铁组。采用蔗糖铁针剂100mg稀释于100m L生理盐水中,每周2次静滴或口服琥珀酸亚铁0.2/次、3次/日。同时联合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结果:蔗糖铁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上升速度明显快于琥珀酸亚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补铁治疗肾性贫血优于口服补铁,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4.
法洛三联症与薄基底膜肾病均非少见病,但两者发生于同一个体却十分罕见,我科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Heymann肾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膜性肾病系针对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膜抗原成分、由自身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以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病理特点,临床上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目前对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蛋白尿产生机制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对人类膜性肾病动物模型——Heymann大鼠肾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原发性慢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历程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在我国十分常见,治疗方案较多,但复发率较高,如治疗不彻底,多数病人最后发生不可逆性肾衰竭(K/DOQI-5期)。因此,必须早期积极治疗,应从K/DQI-2期~3期抓起。从肾功能储备降低期开始积极治疗,这是上策,这也是我治疗原发性慢性肾病综合征52年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在血液透析治疗抗凝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肝素钠注射液组,比较血液透析治疗中2组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肝素钠注射液组均有良好的抗凝效果,抗凝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8.2%(χ^(²)=0.000,P=0.992);透析期间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对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影响小于肝素钠注射液组,2组间动脉端的ACT值比较在透析1h(t=-15.333,P<0.001)、2h(Z=-10.317,P<0.001)、3h(t=-12.733,P<0.001)和透析结束(Z=-6.796,P<0.00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组静脉端的ACT值比较在透析1h(t=-17.833,P<0.001)、2h(t=-15.604,P<0.001)、3h(Z=-10.066,P<0.001)和透析结束(Z=-4.399,P<0.00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血液透析结束后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Z=-4.971,P<0.001)和凝血酶时间(Z=5.770,P<0.001)影响小于肝素钠注射液组;甲磺酸萘莫司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肝素钠注射液组(χ^(²)=15.239,P<0.001)。结论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的抗凝效果非劣效于肝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普通血液透析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8.
药源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认识和积极预防药源性高血压十分必要.本文就临床常见导致药源性高血压的药物及其诊断与处理综合近年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110.
【摘要】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Ski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ATRA预处理大鼠HBZY-1系膜细胞(为各剂量ATRA组)24 h后再加TGF-β1 (10 μg/L)培养24 h。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Ski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ki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Ski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与正常对照组及TGF-β1组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组系膜细胞增殖明显,且Ski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 < 0.05);与TGF-β1 组相比,ATRA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 TGF-β1的促增殖作用,ATRA 10 μmol/L组Ski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ATRA组Ski蛋白主要定位于大鼠系膜细胞核,其细胞核荧光信号强度较TGF-β1组明显增强,细胞浆中荧光信号强度较TGF-β1组减弱。结论 ATRA可通过上调大鼠系膜细胞Ski表达,抑制其向核外转位,从而抑制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