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4 毫秒
21.
Apelin/APJ系统在人体组织中分布广泛,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等信号途径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它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正性肌力作用、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刺激VSMC表型转换和增殖功能、促进血管发生、调节体液平衡等重要生物学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房纤颤等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Apelin/APJ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理、病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2.
【摘要】 目的 探讨pORF5质粒蛋白抗凋亡分子机制,为进一步阐明沙眼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HeLa细胞分为两组,一组用凋亡诱导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刺激30 min,另一组经pORF5质粒蛋白预处理18 h后,再用CCCP刺激30 min。然后,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间接免疫荧光观察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为了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否参与pORF5质粒蛋白的抗凋亡作用,分别用HMGB1 shRNA和对照RNA稳定转染HeLa细胞,再用pORF5质粒蛋白与CCCP共刺激两种细胞后,测定Bcl-2、Bax和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pORF5质粒蛋白能拮抗CCCP 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CCCP单独处理组Hela细胞红/绿荧光强度比率为0.4 ± 0.1,显著低于pORF5与CCCP共处理组(1.7 ± 0.3,t = 6.95,P < 0.01)。与对照组相比,pORF5与CCCP共处理组HeLa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5.3 ± 0.6)倍(t = 8.62,P < 0.01),而Bax和活化的caspase-3平均表达水平分别降低79% ± 10%(t = 9.23,P < 0.01)和75% ± 8%(t = 4.26,P < 0.05)。与对照RNA转染组相比,HMGB1 shRNA转染组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t = 11.23,P < 0.01),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t = 7.19,P < 0.05),而Bax的表达水平增加(t = 13.06,P < 0.01)。结论 沙眼衣原体pORF5质粒蛋白通过HMGB1阻断线粒体凋亡途径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表达梅毒螺旋体(Tp)重组蛋白Tp0463(rTp0463)并鉴定其抗原性,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和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Tp0463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Tp0463,转化宿主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Tp0463,经诱导高效表达了一分子量大约为16KDa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表达形式为主,纯化蛋白的纯度>90%;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纯化蛋白能被梅毒患者混合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高效表达了rTp0463,该重组抗原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4.
梅毒、莱姆病和细螺旋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螺旋体病。然而,对此类疾病的免疫机制尚未充分阐明。螺旋体通过各种结构,例如脂多糖(LPS)、表面脂蛋白和糖脂与宿主相互作用。尽管螺旋体抗原如LPS和糖脂可能在其感染时有助于炎症反应,但梅毒螺旋体(Tp)和伯氏疏螺旋体(Bb)缺乏LPS。脂蛋白是表达于所有螺旋体的最丰富的蛋白,往往决定螺旋体与环境作用的方式。脂蛋白可促进炎症反应、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并有助于螺旋体粘附在宿主中或中肠上,或逃避免疫系统。然而,大多数螺旋体脂蛋白功能尚未明确。本文综述螺旋体脂蛋白在免疫逃逸和免疫激活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将有助于阐明螺旋体病的固有免疫致病机制,以及与螺旋体疾病疫苗发展和螺旋体病炎症反应有关的适应性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克隆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构建pEGFP/MOMP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沙眼衣原体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用PCR方法从D型Ct基因组中扩增MOMP全基因片段,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EGFP相应的酶切位点中,阳性重组子经BanH I、Kpn I双酶切、PCR扩增及测序鉴定;并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eLa细胞,36h后观察瞬时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得到约1.2kb的特异性MOMP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卺录的D型沙眼衣原体一致;筛选鉴定出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MOMP。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EGFP/MOMP真核表达重组体,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了MOMP。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pORF5质粒蛋白能否通过抑制LL37抗菌肽增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表达并纯化GST-pORF5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蛋白酶酶切制备不含GST标签的pORF5蛋白;pORF5蛋白和LL37单独或共孵育衣原体后再感染He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计数衣原体包涵体形成数量;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LL37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单独Ct感染组衣原体包涵体形成单位(IFU)为3.8×105/ml,LL37处理组IFU为2.0 × 105/ml,pORF5蛋白处理组IFU为3.0×105/ml,pORF5蛋白和LL37共处理组IFU为3.1×10/ml.pORF5蛋白处理组、LL37与pORF5蛋白共处理组和单独Ct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LL37单独处理组(P<0.05).pORF5蛋白和LL37共同处理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L37单独处理组(P< 0.01);pORF5蛋白处理组较Ct处理组LL37基因转录水平下降了19%.结论 pORF5质粒蛋白能拮抗LL37抗菌肽增强Ct感染,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肿瘤坏死因子α、下调LL37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7.
嗜肺军团菌是一种可以引起军团菌肺炎和庞蒂亚克热的兼性胞内病原菌,主要侵染阿米巴原虫和人类巨噬细胞。该菌在宿主胞内能依靠Dot/Icm IVB型分泌系统产生的效应蛋白成功逃避溶酶体的降解。本文主要对嗜肺军团菌的致病物质、胞内存活与增殖机制及其效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详细介绍嗜肺军团菌的毒力因子与致病机制,为军团病防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其他胞内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血清中C3与C4含量的影响。方法 从护理学院2003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女生分成3组,即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2组,后两组进行健身操有氧运动,每周分别为1次、3次,共12周。利用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测定有氧运动前后血清中C3、C4含量。结果 实验2组C3与C4含量在运动开始后稍降低且到第6周逐渐上升,至第8周回复到运动前水平,第10周、12周含量增加,并维持在一定水平。结论 坚持运动量适中的有氧运动,能提高女大学生血清中C3与C4含量,增强机体合成补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构建能表达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假定蛋白CT389的质粒pGEX6P-ct389及预测其结构。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以Ct基因组为模板,PCR法扩增ct389基因,构建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GEX6P-ct389;通过PCR鉴定和双酶切鉴定初筛,测序鉴定验证结果;比较ct389和tc0668基因序列及其编码产物的相似性,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CT389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结果获得大小约为1 300 bp的ct389基因片段,并成功得到重组质粒pGEX6P-ct389。ct389和tc0668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相似性高达84%和92%,CT389蛋白α-螺旋、无规卷曲和β片层的含量分别为27.7%、49.26%和占23.04%。与其三级结构最接近的是鼠疫耶尔森氏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结论Ct389与tc0668基因从DNA到编码产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ct389可能是重要的沙眼衣原体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30.
梅毒螺旋体(Tp)感染过程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清除Tp,Tp则试图通过多种机制来逃避免疫清除并导致慢性感染。宿主的体液免疫应答有时可能不能完全抵抗Tp感染,Tp可通过抗原变异、毒力变异或下调宿主免疫应答等方式导致持续感染和晚期梅毒损害,也有可能存在高度致神经梅毒的Tp菌株类型。本文综述Tp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以分析其与持续性感染的相关性。了解Tp的免疫逃逸机制有助于阐明其致病机制,为梅毒疫苗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