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7篇
  免费   616篇
  国内免费   66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27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773篇
  2篇
中国医学   3074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何首乌总苷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何首乌总苷(polygonum multiflorum total glycoside,PMTG)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形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影响,探讨何首乌总苷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总苷高剂量组(150 mg.kg-1.d-1)、低剂量组(25 mg.kg-1.d-1)、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5 mg.kg-1.d-1)及模型对照组。给药第10周后全部处死,检测4组血清脂质含量,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主动脉AS粥样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表达。结果: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与模型对照组ApoE-/-小鼠比较,显示:①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P<0.01);②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5及P<0.01),减少MDA的生成(P<0.01);③何首乌总苷可减轻AS病变,减小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P<0.05);④何首乌总苷可下调ICAM-1及VCAM-1的表达(P<0.01)。结论:何首乌总苷可能通过调节ApoE-/-小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及下调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表达等上述环节的共同作用与影响,阻止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2.
相恶与相畏是中药七情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涵义泾渭分明。但中国古代本草医籍中存在相恶与相畏记载混淆及涵义互通等现象。笔者对相恶与相畏的历史渊源,唐宋以来相恶和相畏记载混淆、涵义互通、相对而论等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证与辨析。希冀为中美医药同仁更好地理解传统中医药学中相恶、相畏配伍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广藿香P og ostem on cablin别名刺蕊草、藿香,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著名“南药”之一,为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近年来对广藿香进行了包括品种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组织培养等方面的广泛研究,阐明了广藿香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分析了影响其化学成分和量的各种因素,并对广藿香调节胃肠道功能和抗菌的药理作用进行了重点归纳。这些研究均为进一步探讨广藿香的品质评价标准、揭示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南葶苈子药材70%甲醇提取液的指纹图谱进行测定,建立南葶苈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与北葶苈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南、北葶苈子的HPLC图谱有区别.  相似文献   
55.
目的:提取柴胡果实精油并分析其化学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革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提取柴胡果实的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精油的提取率为6.60%(V/W),确定了73个化合物.结论:首次采用超临界革取法从柴胡果实中提取精油,精油的提取率是柴胡根的3倍多,亚油酸、鲸蜡醇乙酸酯、亚油酸乙酯、(-)石竹烯氧化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4.85%、16.63%、2.64%、1.81%,植醇、鲸蜡醇乙酸酯、亚油酸乙酯、(-)-石竹烯氧化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小鼠体外T淋巴细胞模型,对几种常见祛风湿类中药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与待测药物预孵1小时,加入刀豆蛋白A刺激剂继续培养,总计培养72小时后收获细胞,进行MTT染色,以酶标仪进行测定.结果:放线菌酮对T细胞有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4.01×10-4mol/L,五种祛风湿类药材对小鼠T淋巴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加皮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可以把应用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作为药物抗炎活性筛选的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57.
苦玄参中一个新苦玄参酮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苦玄参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2个三萜成分,分别鉴定为3,11,22-三羰基-16α-羟基-(20S,24)-环氧苦味素-5,23-二烯(1)和3,11,22-三羰基-16α-羟基-(20S,24)–环氧苦味素-5,23-二烯-2β-O-β-D-吡喃葡糖苷(2)。结论化合物1为已知化合物苦玄参酮I,其13CNMR数据为本文首次报导;化合物2为新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58.
目的考察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建立生物样品中冬凌草甲素的HPLC测定法,比较冬凌草甲素普通注射液和固态类脂纳米粒注射液的体内分布特点与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在肝、脾、肺、心及肾中的相对摄取率分别为4.25%,3.44%,1.19%,0.52%和0.60%。静脉注射后的药-时曲线表明体内过程符合三室模型,其各相半衰期分别为T1/2π=0.087 h,T1/2α=1.65 h,T1/2β=32.36 h,中心分布容积VC=0.66 mL·kg-1。结论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能够增强药物的肝脾靶向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循环时间。固态类脂纳米粒可能成为冬凌草甲素的一种新型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59.
常章富 《家庭医药》2004,(10):16-16
在古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古代有八位仙人,个个都有好几百岁。之所以能如此长寿,是因为他们各自服用了能使自己长寿成仙的物品。其中有一个叫移门子的,服食的就是堪称上品仙药的五味子。他连续服食了16年,不但寿岁长绵,而且肌肤细润,洁白如玉,尤如天仙一般。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因此八火火不灼,入水水不沾,练成水火不怕的神功。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缓释辅料对三七总皂苷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1,Rb1释药特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考察由HPMC和EC 2种缓释辅料 ,不同黏度规格的EC ,以及EC的不同用量制成的缓释骨架片 ,测定人参皂苷Rg1,Rb1在这些缓释片中的释放度。结果 :缓释辅料的种类 ,规格及用量均影响人参皂苷Rg1,Rb1的释药特性 ,在各缓释片中人参皂苷Rg1,Rb1间的释药行为也存在差异。结论 :中药有效部位缓释制剂研究中应当重视有效成分间释药特性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