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运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王永炎教授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继承前贤诊疗经验基础上提出化痰通腑法是治疗中风病重症安全有效的治法,并依法创制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显著提高了中风病的治疗效果。历经30余年经过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实  相似文献   
72.
偏瘫是中风病的主要后遗症状,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一些先进的理论、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如Brunnstrom、Bobath方法、运动再学习疗法,对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生存质量起到很好作用.当我们用神经发育原理、生物力学原理去研究偏瘫的时候,自然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对于偏瘫,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同样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样需要进一步发展.王永炎教授认为,"松"与"静"应作为偏瘫康复的指导思想,也是具体方法,这是在对偏瘫病机认识基础上确定的治法及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3.
早期使用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出血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早期使用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出血(ICH)神经功能缺损和炎症介质IL-6(白细胞介素-6)、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组,采用胶原酶注射尾状核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观察ZeaLonga评分和脑出血死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血肿周围IL-6和MMP-9的表达。结果:三七总皂苷组造模5d时ZeaLonga评分优于模型组(P<0.05),造模24h和5d的减分值亦优于模型组(P<0.01),且未增加脑出血死亡率;模型组48h和7d时脑组织IL-6和MMP-9明显升高,三七总皂苷用药7d可下调IL-6(P<0.05)和MMP-9(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抑制IL-6和MMP-9的释放以改善神经元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4.
颈动脉内径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径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 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73例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在总体人群中,血瘀证组的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颈外动脉(extemal carotid artery,ECA),左侧CCA、ICA内径均显著大于非血瘀证组(P<0.01);血瘀证组的左侧ECA内径[(0.497±0.119)cm]较非血瘀证组[(0.454±0.160)cm]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塞患者中,血瘀证组双侧CCA、ICA内径显著大于非血瘀证组(P<0.01),且右侧ECA内径也大于非血瘀证组(P<0.05).在对照组人群中,血瘀证组双侧CCA内径均大于非血瘀证组(P<0.05).血瘀证人群双侧颈动脉内径比较,脑梗塞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瘀证与颈动脉内径呈正相关,随着颈动脉内径增大,则血瘀证的程度增加.在发生脑梗塞时,血瘀证患者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大,其增大程度依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此外,血瘀证患者存在着颈动脉的正性重构现象,且动脉的扩张更倾向于较大的颈动脉.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径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73例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在总体人群中,血瘀证组的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左侧CCA、ICA内径均显著大于非血瘀证组(P<0.01);血瘀证组的左侧ECA内径[(0.497±0.119)cm]较非血瘀证组[(0.454±0.160)cm]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塞患者中,血瘀证组双侧CCA、ICA内径显著大于非血瘀证组(P<0.01),且右侧ECA内径也大于非血瘀证组(P<0.05)。在对照组人群中,血瘀证组双侧CCA内径均大于非血瘀证组(P<0.05)。血瘀证人群双侧颈动脉内径比较,脑梗塞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瘀证与颈动脉内径呈正相关,随着颈动脉内径增大,则血瘀证的程度增加。在发生脑梗塞时,血瘀证患者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大,其增大程度依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索运用运气学说分析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证候特点的方法,总结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证候在乙酉年运气中所呈现的特征.方法 调查北京地区乙酉年(2005年1月20日~2006年1月19日)发病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113例,采集每个患者在急性期的症状、舌脉、辨证要素共173个观察项目.分析每个观察项目的出现率有无差别,由此判断症状或证候的发生是否受到发病时运气的影响.结果 有7个症状、6个舌脉象、5个辨证要素在乙酉年五运各运中出现率存在差异(P<0.05);有7个症状、2个舌脉象、6个辨证要素在乙酉年六气各气中出现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运气的气化作用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及证候的发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7.
中风病发病阶段"毒损脑络"临床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临床角度研究中风病"毒损脑络"的表征,探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初步分析中风病毒损脑络的症状特征.方法 结合中风病发病前后的临床特点,参照风邪致病的临床特征表达,分析中风病发病前后非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的特点和变化,以及相关症状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变化.探讨这些临床特征与毒损脑络的关联关系.结果 在症状层面,困倦感、头昏沉、反应迟钝、面色晦暗,食欲、睡眠、情绪的变化,舌象和脉象的变化,是需要关注的临床表征.结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有迹可寻.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可能是相关症状、体征、症状的变化和理化指标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78.
“毒损脑络”是在2001年明确提出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病机逐渐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对其衍变规律和治疗方法等展开了讨论和应用。毒邪主要有风、火、痰、瘀4类.“瘀毒”为其中之一。本文探讨瘀毒的特点,以及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致病机理。并将之与西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炎症反应学说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白细胞血小板凝集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变化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检测中风急性期患者在发病1周内和第14天时的白细胞血小板凝集,同时予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白细胞血小板凝集在两时点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检验,并研究两时点白细胞血小板凝集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男性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凝集在发病1周内和第14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发病1周内,白细胞血小板凝集在男性与女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与火热证有相关性(P〈0.05),且其在火热证成立者与未成立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1周内和第14天白细胞血小板凝集的差异与风证分值差异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中风发病1周内,白细胞血小板凝集大部分处于正常或抑制状态,男性比女性相对受到抑制,火热证成立者相对受到抑制;第14天时,风证变化越明显则白细胞血小板凝集变化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80.
多系统萎缩48例证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的证候特征。[方法]依据Gilman等提出的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采集48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初诊时的中医四诊资料,分析证候特征。[结果]主要症状和体征是起则头晕,走路不稳,言语慢无底气,言语不清,易怒,汗出异常,阳痿,二便失调,腰腿冷凉乏力,面色萎黄,唇色暗,舌质暗,苔腻,脉滑、细、弱。[结论]本病病机特点是五脏亏虚以肝脾肾为著,虚实挟杂贯穿于疾病发展过程中,阳虚气陷为本病之转归;主要证候类型为脾肾阳虚,痰湿内阻;肝肾亏虚,瘀血阻滞;阳虚气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