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超选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接受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2例78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男35例43髋,女27例35髋;年龄22~54岁,平均36.3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示ARCOI期16髋,Ⅱ期52髋,llIa期10髋;术前Han'is评分为(64.94±8.12)分。分析患者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影像学变化,DSA血管变化。结果:患者术后随访9~13年,平均11年。共18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前ARCOI、Ⅱ期共10髋行人工关节置换,Ⅲa期8髋行人工关节置换。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71.21±10.19)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DSA可见供应股骨头的血管有增粗、增多。结论: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能有效治疗ARCOI、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使旋股内动脉及其分支有增粗、增多表现。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一种新的全颌曲面断层分析方法来判断牙周炎组和正常组之间的相对骨密度(RBD)的差异,并预测下颌角骨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牙周炎患者和60例正常组病例,应用全颌曲面断层片比较其相对骨密度(RBD).同时,调查所有患者的下颌角骨折病史并做记录.结果:牙周炎组和正常组之间的三个RDB指数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正常组有3例下颌角骨折患者,牙周炎组有8例下颌角骨折病例.两组下颌角骨折患者RBD指数均相对较低.结论:牙周炎组和正常组的RBD指数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RBD指数可以作为普通全颌曲面断层片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可用做牙周炎的筛选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发生下颌角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3.
三七总苷联合甘露醇治疗创伤后早期肿胀4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荣旗 《医药导报》2007,26(5):518-518
目的 探讨采用三七总苷冻干粉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甘露醇治疗创伤后早期肿胀的效果。方法 将89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将三七总苷冻干粉注射液300 mg溶解后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 ;另给予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滴注,q12 h; 对照组只给予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滴注,q12 h。两组均持续1周为1个疗程。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Ⅲ级患肢平均肿胀消退时间[(5.8±1.4) d]明显短于对照组[(8.5±1.2) d](P<0.01),Ⅳ级患肢平均肿胀消退时间[(10.6±1.6) d]亦明显短于对照组[(12.3±1.8) d](P<0.01)。结论 三七总苷冻干粉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甘露醇治疗创伤后早期肿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混合性高脂血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的升高]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纠正血脂异常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上使用一种降脂药难以使血脂水平满意达标,常需要联合作用机制不同的降脂药物,但长期以来对其联合治疗安全性的担忧限制了其联合应用[1].  相似文献   
25.
随着健康理念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学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  相似文献   
26.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组成。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说:“三仁汤为湿温证的通用方,用杏仁辛宣肺气以开其上,白豆蔻、厚朴、半夏苦辛温通以降其中,薏苡仁、通草、滑石淡渗湿热以利其下”。诸药同用,共奏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笔者在临床中,将其用于治疗内科杂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无痛性高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痛性高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方法及利弊。方法对260例患者采用右上腹高位经腹直肌切口、吸引器剥吸及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术后硬膜外镇痛。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0 min;247例(94.6%)顺利完成手术,发生胆管损伤6例(2.3%),术中扩大切口13例,241例(92.7%)术后48 h卧床无痛。结论无痛性高位小切口胆囊切除如适应证选择适当,则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混合性高脂血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的升高]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纠正血脂异常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上使用一种降脂药难以使血脂水平满意达标,常需要联合作用机制不同的降脂药物,但长期以来对其联合治疗安全性的担忧限制了其联合应用[1].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是否存在下腔静脉受压产生"阻断现象".方法 选择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下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病人3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行右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CVP和下腔静脉压(IVCP),观察并记录开腹前、牵拉胆囊时、深部拉钩牵开后5、10、15 min及关腹后CVP、MAP、HR、IVCP的变化,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该组病例在切除胆囊过程中HR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MAP、CVP均不同程度下降(P<0.01),尤以CVP变化最明显(P<0.01)同时伴有下腔静脉压升高(P<0.01),这种变化在腹腔大盐水纱布垫填塞和深部拉钩牵开15 min内变化最明显,关腹后CVP、MAP、IVCP均恢复开腹前水平(P>0.05).结论 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下腔静脉受压,静脉回流受阻,即"下腔静脉阻断现象",是导致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求麻醉医生在麻醉管理中加快补液速度,同时提醒手术医生在血压下降时注意改变拉钩的姿势和力量,以减轻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橘皮提取物对小鼠醉酒后的醒酒时间、死亡率、血清乙醇浓度、乙醇脱氢酶活性(ADH)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橘皮提取物灌服小鼠30min后,再灌服白酒,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醉酒)至恢复(醒酒)所需时间及24h内小鼠的死亡只数;另对小鼠以相同灌服方法连续6d灌服后眼眶取血,分别测定血清乙醇浓度、乙醇脱氢酶活性(ADH);并立即处死小鼠,取出肝脏,制成肝匀浆,测定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用橘皮提取物预先灌胃小鼠可明显延长醉酒发生的时间,缩短醒酒时间(“P〈0.01”),降低小鼠的死亡率(“P〈0.05”),并能降低小鼠血清乙醇浓度(“P〈0.01”),提高乙醇脱氢酶含量(“P〈001”),恢复肝组织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P〈001”),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P〈0.01”)。结论橘皮提取物对酒精肝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