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71.
KEYNOTE-010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Ⅱ~Ⅲ期研究,比较帕博利珠单抗2 mg/kg、10 mg/kg与多西他赛在PD-L1阳性的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人群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 cell proportion score,TPS)≥50%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在PD-L1 TPS≥50%的人群及总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不同剂量组的OS均显著性优于多西他赛组。在PD-L1 TPS≥50%的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不同剂量组的PFS均显著性优于多西他赛组。在总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不同剂量组与多西他赛组间的PFS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安全性方面,帕博利珠单抗不同剂量组的3~5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多西他赛组。在5年生存数据更新报告中,PD-L1 TPS≥1%的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多西他赛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5.6%和6.5%;PD-L1 TPS≥50%的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多西他赛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和8.2%。在79例完成了35个周期/2年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5年OS率达到83.0%。KEYNOTE-010研究结果奠定了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阳性晚期NSCLC患者二线及以上治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2.
谢丽  龚磊  朱骥 《肿瘤学杂志》2022,28(8):705-710
摘 要: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具有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EGFR-TKI已成为携带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并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治疗格局。目前,国内外先后有多个三代EGFR-TKI药物相关研究开展,包括AENEAS研究、FLAURA研究和FURLONG研究等。基于此,笔者针对该领域临床试验进行统计学解读,通过研究终点设计、终点评估方法、关键亚组分析等角度进行剖析,以期有助于深入理解非小细胞肺癌领域临床试验设计及其对结果解读的影响,助力提升该领域中EGFR-TKI药物开发并惠及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173.
李含英  尤国美  潘琴  经碧玲  柳娇钰 《浙江医学》2020,42(21):2366-2367,237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置管行持续灌注化疗治疗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接受经桡、股动脉路径行持续灌注化疗的肝癌患者10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45例,经股动脉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出血、堵管、血管痉挛、皮损、排尿困难、恶心、呕吐、便秘、腰背部酸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经桡、股动脉行持续灌注化疗。经桡动脉组发生皮损1例(2.2%),无一例发生穿刺处出血、排尿困难、便秘、腰背部酸痛,而经股动脉组发生皮损9例(15.0%),穿刺处出血6例(10.0%),发生排尿困难7例(11.7%),发生便秘12例(20.0%)和腰背部酸痛13例(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桡动脉组发生堵管、血管痉挛各1例(2.2%)、恶心、呕吐8例(17.7%),经股动脉组发生堵管3例(5.0%),恶心、呕吐10例(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治疗肝癌患者无需限制肢体活动,术后体位较舒适,可降低排尿困难、便秘、腰背部酸痛等发生率,显著地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安全性及舒适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4.
"健康中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科技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医学已经进入分子医学时代,需要从分子水平去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机制,从分子水平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及从分子水平预防预测疾病的发生。分子医学与分子科学、分子生物学相辅相生,发展分子医学依赖于分子科学家不断向生命健康领域深度进军。全文从我国医疗现状出发,阐述了发展分子医学的必要性,并以新冠病毒检测和生物医药研发的两个应用案例,介绍本研究团队在发展分子医学,造福人类健康上做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