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Heidelberg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仪(HRF)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OS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各参数的变化特点,寻找反映早期DR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对正常对照组21例42眼和糖尿病患者104例208眼进行HRF和OPsOS2幅值检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NDR组)和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组),其中NPDR组又分为I,II,III期组。观察HRF检查鼻、颞侧视乳头旁视网膜,视网膜无可见血管区的血流量、血流速度、红细胞移动速率和OPsOS2幅值的变化,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DR组、NPDRI,II,III期组患者鼻、颞侧视盘旁视网膜,视网膜无可见血管区的血流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II期组的鼻、颞侧视盘旁视网膜,视网膜无可见血管区的血流量、血流速度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II期组的鼻、颞视盘旁视网膜,视网膜无可见血管区的红细胞移动速率高于NPDRI期组、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III期组的鼻、颞侧视盘旁视网膜,视网膜无可见血管区的血流速度、红细胞移动速率均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NDR组和NPDR组视觉电生理OPs波OS2波幅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III期组和NPDRII期组与NPDRI期组、NDR组Ops波OS2波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F作为非侵入性的血流测量技术,联合OPs检测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能较早、准确地反映视网膜微循环机能的变化,对于揭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制、病变的程度及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4例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检查须行滤过手术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1例43眼,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33例44眼,比较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视野和晶体混浊程度;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野和晶体混浊程度较术前无进展征象;两组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简单有效、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3.
槲皮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有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抗纤维化作用、抗肿瘤作用、能降低血压,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病毒、镇痛及止泻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霍敏  董玉红  张静 《安徽医学》2021,42(8):912-915
目的 评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不同全眼球面像差(SA)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8例(8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患者术后全眼SA值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21例[SA值为(-0.15~-0.05)μm],B组22例[SA值为(-0.05~0.05)μm],C组25例[SA值为(0.05~0.15)μm].术后3个月,比较3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全眼总高阶像差及不同炫光状态和空间频率下的调制传递函数值(MTF)、对比敏感度差异.结果 术后3个月,3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相近(P>0.05);B组[(0.25±0.13)μm]、C组[(0.21±0.16)μm]全眼高阶像差低于A组[(0.21±0.1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 c/d、10 c/d及25 c/d、30 c/d空间频率下,C组MTF值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明视有炫光和暗视无炫光状态下,C组6 c/d、12 c/d、18 c/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高于A、B两组(P<0.05);而在暗视有炫光状态,C组在五种空间频率(1.5 c/d、3 c/d、6 c/d、12 c/d、18 c/d)下的对比敏感度均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后,不同SA对视觉质量有影响,术后SA值保持在0.05~0.15μm范围,视觉质量可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缝线效应对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03/2019-03拟在我院实施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角膜穿通伤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57例57眼并进行分组,观察组于术前1wk拆除角膜缝线,对照组于术中拆除角膜缝线。比较观察组患者角膜缝线拆除前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理论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结果:角膜缝线拆除前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曲率(43.15±1.32D vs 45.05±1.20D)、角膜散光(-5.23±2.52D vs-2.04±1.44D)及理论人工晶状体度数(22.24±2.36D vs20.40±1.46D)均有差异(P<0.05),而前房深度、眼轴均无差异(P>0.05)。术后1d,1wk,1、3mo,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均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膜缝线效应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和理论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及术后屈光状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