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胰岛素泵输人称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为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运载系统,其体积小,携带方便,有报警装置。主要特点是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稳定,能平稳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减少胰岛素增加体重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晓娟  张伟  邓丽丽  李静  曹惠琴 《安徽医药》2017,38(9):1211-1213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护理依从性及随访观察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吡格列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单一治疗,治疗组采用吡咯列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MALB)、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 MALB、HbA1c均有下降(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24 hMALB(t=2.023)、FPG(t=2.440)、HbA1c(t=2.139)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吡格列酮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疾病特点.方法 调查2型糖尿病253例患者中曾出现的自觉症状、皮损情况及就诊时合并皮肤病种类,统计每种病发生的例数,分析其与糖尿病病程关系.结果 100%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以后曾出现皮疹或皮肤症状,其中出现最多的为足部脱屑或趾甲改变占34.33%,其次是双胫前褐色或红斑无痒占16.60%,再次是躯干四肢丘疹红斑伴疹占13.43%,皮肤破溃感染占13.04%,全身瘙痒占11.07%.结论 糖尿病可合并多种皮肤疾病,有些患者在病程中出现2-3种皮肤病症,因此,患者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和皮肤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52例为糖尿病组,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HCY、CRP水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6 d后再次检测血清HCY、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CY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泵治疗后血清HCY、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HCY与CRP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结论 HCY和CRP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可改善HCY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自我管理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说、听、看方式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说、听、看加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病人血糖控制、自我管理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管理后2组病人FBG、2hPG、HbA1c水平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P<0.01),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管理后2组病人健康饮食、饮食与血糖、健康行为、遵嘱服药得分及C-DMSES总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且观察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管理后2组病人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得分及SDSCA总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且观察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优化了血糖控制结果,提高了病人自我效能水平,改善了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202例,其中单纯T2DM患者102例(DM组),合并有DR的T2DM患者100例(DR组),另外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NC组)。检测各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FPG)、尿酸及血脂并比较;计算体质量指数(BMI)、NLR。【结果】DR组、DM 组白细胞计数、NLR均显著高于NC组,且DR组NLR高于DM组(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病程、收缩压和尿酸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结论】NLR与T2DM患者DR的发生密切相关,NLR升高是T2DM患者DR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马晓娟  张伟  邓丽丽  李静  曹惠琴 《安徽医学》2017,38(9):1211-1213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护理依从性及随访观察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