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MRI、多层螺旋CT(MS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10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I、MSCT及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MS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计算MRI、MSC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DSA诊断结果显示,10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1例;MRI诊断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77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3例,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37;MSCT诊断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524。MR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分别为92.00%、93.67%均高于MSCT的82.00%、83.54%(P < 0.05)。MRI对发病24 h内、发病72 h内检出率分别为89.29%、87.50%,高于MSCT的64.29%、70.83%(P < 0.05)。结论MRI、MSCT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MRI诊断优势更加明显,可为临床尽早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联合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次胸部CT血管成像(CTA)数据,其中72例次行常规胸部CTA扫描数据列入对照组,52例次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扫描数据列入观察组,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走行、与相邻组织之间的解剖关系以及支气管动脉显示的清晰度。结果:对照组中33.33%(24/72)支气管动脉显示较清晰,58.33%(42/72)支气管动脉显示模糊,8.33%(6/72)没有发现支气管动脉;观察组52例次支气管动脉全部显示,其中86.54%(45/52)支气管动脉显示清晰,13.46%(7/52)支气管动脉显示模糊。结论:128层螺旋CT联合心电门控扫描技术与常规胸部血管成像相比,能更清晰地显示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形态、走行及其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对支气管动脉源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李猛  陈亚明 《安徽医学》2018,39(8):990-992
目的 探究肾透明细胞癌CT强化特征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病理核分级将其分为高分化组(Ⅰ级+Ⅱ级)23例,低分化组(Ⅲ级+Ⅳ级)12例,分析和比较瘤体CT值或对应的差值与病理核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CT平扫及瘤体CT扫描增强后,高分化组瘤体皮质期高强化区、皮质期低强化区、髓质期高强化区及髓质期低强化区CT值均大于低分化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肾皮质的皮质期、髓质期强化CT值与其病灶高低强化区之间的差值比较,高分化组CT值低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平扫CT值、高强化区髓质期CT值及低强化区皮质期CT值,与Fu-hrman核分级呈负相关(r=-0.422,-0.381,-0.326,P=0.033,0.044,0.048),皮质期肾皮质强化CT值与皮质期病灶高强化区的差值、髓质期肾皮质强化CT值与髓质期病灶高强化区的差值、髓质期肾皮质强化CT值与髓质期病灶低强化区的差值与Fuhrman核分级呈正相关(r=0.434,0.325,0.379,P=0.013,0.045,0.038).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低强化区各CT强化特征值与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有密切关联,可供术前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猛  陈亚明 《安徽医药》2018,39(8):990-992
目的 探究肾透明细胞癌CT强化特征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病理核分级将其分为高分化组(Ⅰ级+Ⅱ级)23例,低分化组(Ⅲ级+Ⅳ级)12例,分析和比较瘤体CT值或对应的差值与病理核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CT平扫及瘤体CT扫描增强后,高分化组瘤体皮质期高强化区、皮质期低强化区、髓质期高强化区及髓质期低强化区CT值均大于低分化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肾皮质的皮质期、髓质期强化CT值与其病灶高低强化区之间的差值比较,高分化组CT值低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平扫CT值、高强化区髓质期CT值及低强化区皮质期CT值,与Fuhrman核分级呈负相关(r=-0.422,-0.381,-0.326,P=0.033,0.044,0.048),皮质期肾皮质强化CT值与皮质期病灶高强化区的差值、髓质期肾皮质强化CT值与髓质期病灶高强化区的差值、髓质期肾皮质强化CT值与髓质期病灶低强化区的差值与Fuhrman核分级呈正相关(r=0.434,0.325,0.379,P=0.013,0.045,0.038)。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低强化区各CT强化特征值与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有密切关联,可供术前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有急性胸痛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急诊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进行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主动脉的空间解剖病变情况。结果:36例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左右支、主动脉三维图像均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情况。发现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和闭塞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肺动脉栓塞5例,其他病变9例,正常4例。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可明确诊断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主动脉大血管疾病,对于胸痛三联征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