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葛丽  陆应玉 《安徽医药》2017,38(1):62-64
目的 通过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分析统计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回报至输血科的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资料。结果 2年间输血8 526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7例次,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约0.79%;红细胞输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血浆为0.77%,血小板为1.61%,全血为10%;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无溶血反应回报记录;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红细胞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0.67%和0.22%,过敏的发生率分别为0.33%和0.22%。结论 去白悬浮红细胞可以显著减少输血相关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监测凝血功能及指导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体外循环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18例成人患者,依据指导患者术后在ICU期间输血的凝血检测方法不同,分为血栓弹力图组(TEG组)62例与标准凝血试验组(SCT组)56例,对两组间人口统计学特征、术前凝血功能、术中血液出入量的差异进行比较,同时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于ICU期间的引流量与血制品输注情况及气管插管时间、住ICU时间等指标。结果与SCT组相比,TEG组患者术后于ICU期间血浆输注量减少(P0.01),血小板输注量虽未达统计学差异水平但有明显减少,两组红细胞输注量无差异(P0.05)。未发现两组患者间短期转归指标如引流量、气管插管时间、住ICU时间及ICU后出院时间等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以运用TEG来监测成人患者心脏换瓣手术后的凝血功能并且指导输血,其对患者术后转归无明显影响且可减少血浆与血小板的使用量,对精准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yclin D1和bcl-2在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收治确诊的45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原则,以各项检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时选取病理科已确诊的Cyclin D1或bcl-2阳性病例为阳性对照组,阴性病例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四色直接免疫荧光素法标记细胞抗原,多参数FCM检测各亚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骨髓或淋巴结Cyclin D1及bcl-2表达水平。结果 对健康对照组Cyclin D1 MFI及bcl-2 MFI进行分析后得出x±s值及95 %可信区间,从而得出FCM检测两者的正常参考值范围。B细胞淋巴瘤患者Cyclin D1 和bcl-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24±0.312、4.259±0.541,较健康对照组(0.356±0.159,1.938±0.324)明显升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Cyclin D1 MFI(0.386±0.112)明显低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1.623±1.987)(P<0.01),而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Cyclin D1阳性率最高(100 %),其余亚型均为阴性;HL患者bcl-2表达水平(2.045±0.877)明显低于NHL患者(4.045±0.499)(P<0.01),在NHL中,T细胞淋巴瘤均为阴性,滤泡性淋巴瘤、MCL患者bcl-2表达阳性率最高(100 %)。在Cyclin D1或bcl-2阳性的淋巴瘤患者中,发现治疗后Cyclin D1(治疗前3.099±0.349,治疗后1.008±0.279)或bcl-2(治疗前7.814±1.030,治疗后3.131±0.522)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FCM检测淋巴瘤细胞中Cyclin D1及bcl-2表达的方法简便可行,其在不同淋巴瘤中表达不一,可以作为临床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葛丽  陆应玉 《安徽医学》2017,38(1):62-64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分析统计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回报至输血科的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资料。结果2年间输血8526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7例次,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约0.79%;红细胞输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血浆为0.77%,血小板为1.61%,全血为10%;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无溶血反应回报记录;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红细胞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0.67%和0.22%,过敏的发生率分别为0.33%和0.22%。结论去白悬浮红细胞可以显著减少输血相关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