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佩佩 《安徽医药》2012,16(5):707-708
正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认为此病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且有种族易感性和家庭聚集倾向。因鼻咽部位深,有重要的血管、神经相邻,故临床采用手术治疗时常因手术视野小,病灶难以彻底暴露,致手术难以彻底切除病变。而鼻咽癌绝大多数(85%~95%)为低分化癌,对放射线较敏感,故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堵梦雨  宋飞翔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8,22(11):2116-2118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方式选择、术后随访及相关并发症等分析,以期为髁突骨折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髁突骨折病例22例(共24侧),术中采用耳屏前切口,颌后切口,应用长螺钉,微型钛板固定或直接游离摘除脱位的髁突头,行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拍摄X线片或CT,对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开口功能恢复、颞下颌关节及面神经症状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面部对称性、咬合功能及解剖结构稳定性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患者术前平均张口度(18.1±3.31) mm,术后复查张口度(37.4±2.89) mm,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P<0.001);(3)5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其中高位骨折出现1例颧支功能障碍;中位骨折3例(颧支2例,颊支+颧支1例);低位骨折1例,为下颌缘支;5例患者面神经损伤均为暂时性,通过口服药物,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均得到恢复。结论针对不同髁突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带环在牙深层隐裂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环在牙隐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2例隐裂牙制作带环,并用水门汀粘接;结果:带环可预防隐裂牙在治疗中发生裂隙加深或折裂;结论:带环在隐裂治疗中有较好的使用价值。治疗后患牙应及时全冠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5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口腔护理,注意保护供区皮肤。术后护理采取合适体位,严密观察移植皮瓣的情况,以尽早发现血管危象。做好呼吸道、口腔、负压引流及饮食的护理。结果:4例患者皮瓣成活,1例失败。结论:对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条件.CT灌注可以了解肿瘤间质内血管分布情况,其时间与空间分辨率高,为快速、准确、无创及三维地评价组织器官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了一种直观和活体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涎腺肿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评估和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等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 atraumatic restorativetreatment,ART)是一种只用手动器械去除龋坏组织 ,无需备洞 ,不损伤正常牙体组织 ,然后用粘性修复材料修复龋洞的操作技术。修复治疗价格低廉 ,不需要电力 ,不需要昂贵的口腔设备。操作简单易学 ,易于普及。使龋病得以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提高龋病的充填率 ,使更多的人终生保持口腔健康。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对象 首先由课题组与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疗小组联合进行桐城市 5 a、1 2 a年龄组龋病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取得龋病的患病率、充填率的本底资料。 5 a组定点在桐城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1…  相似文献   
7.
钛广泛应用于修复领域,激光焊接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迅速发展,作者就钛修复体激光焊接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律娜  肖宇  孙明 《安徽医学》2021,42(4):360-364
目的 通过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白斑病(OLK)中的表达水平,探讨FAK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OLK手术切除的4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病理诊断,将试验组41例OLK标本分为OLK上皮单纯增生组(n=10)、OLK上皮轻度异常增生组(n=11)、OLK上皮中度异常增生组(n=13)和OLK上皮重度异常增生组(n=7).另同期选取10例进行囊肿切除术以及智齿拔除术患者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组织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的FAK和PCNA表达;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患者FAK mRNA表达.结果 5组FAK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OLK上皮单纯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PI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OLK上皮单纯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FAK mRNA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K蛋白表达与PI呈线性正相关(r=0.964,P<0.05).结论 FAK和PCNA在OLK上皮异常增生的患者中表达上调,二者的表达水平与OLK的癌变过程有关,可能作为评价OLK癌变过程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观察口腔鳞癌术后VP(长春新碱+平阳霉素)辅助化疗血象变化情况及分析引起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81例口腔鳞癌术后患者行VP方案辅助化疗前、化疗结束后一日及一周血常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VP方案化疗结束一日后,大多数患者血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白细胞变化最显著(P〈0.05),血小板次之(P〈0.05),红细胞不明显(P〉0.05);而化疗结束后一周,血细胞均恢复至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口腔鳞癌VP方案化疗后,患者血细胞可能会发生暂时性的升高,化疗结束后一周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病例及其螺旋CT三维重建与普通CT影像资料,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选择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将普通CT与螺旋CT三维重建片对术前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与普通CT对髁状突是否骨折的检测符合率结果表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三维重建与普通CT对髁状突骨折伴移位检测符合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应常规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