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
方修娥  刘璐 《安徽医学》2015,36(7):894-895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加压袋固定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患者切口加压止血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500 g普通盐袋加压止血,观察组用750 g自制加压袋加压止血并妥善固定,观察两组加压袋加压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渗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切口渗血率由66.6%下降到23.3%(P<0.05)。盐袋移位(包括盐袋偏移、脱滑伤口或被患者移开)明显减少,盐袋移位率由80.0%下降到10.0%(P<0.05)。结论自制加压袋固定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切口,能明显降低伤口渗血,达到切口局部有效加压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方修娥  刘璐 《安徽医药》2015,36(7):894-895
目的 探讨采用自制加压袋固定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患者切口加压止血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住院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500 g普通盐袋加压止血,观察组用750 g自制加压袋加压止血并妥善固定,观察两组加压袋加压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渗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切口渗血率由66.6%下降到23.3%(P<0.05)。盐袋移位(包括盐袋偏移、脱滑伤口或被患者移开)明显减少,盐袋移位率由80.0%下降到10.0%(P<0.05)。 结论 自制加压袋固定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切口,能明显降低伤口渗血,达到切口局部有效加压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病变,尽管外科手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术后病死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在成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6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采用罗氏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和酶标仪分别检测两组血清营养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变化,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II)评估两组预后,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Alb、PAB、Hb、TF、IgG、IgM、IgA、TNF-α、IL-10、PCT、APACHEII评分主体效应检验、时间因素及组间因素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第5天、第10天观察组Alb、PAB、Hb、TF、IgG、IgM、Ig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第5天、第10天观察组TNF-α、IL-10、PCT、APACHEI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而言,术后积极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不仅可明显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和免疫功能,且可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机体快速康复,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善预后亦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在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观察2017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149例患者,应用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行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对于搭桥+主动脉瓣膜/双瓣膜置换术,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经静脉桥血管灌注,然后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缝合主动脉切口+静脉桥血管吻合。对于搭桥+二尖瓣膜置换手术,将静脉桥血管吻合至主动脉,降温阻断后,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和二尖瓣膜置换。   结果   149例手术患者中,主瓣+搭桥49例,二尖瓣+搭桥83例,双瓣+搭桥17例,单支冠脉病变需搭桥54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40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0例,术后有4例发生永久性脑卒中,有28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需透析治疗,有18例机械通气时间>24 h。   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中应用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及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张琼  朱纪荣  葛建军 《安徽医药》2018,39(3):288-290
目的 探讨不同镇静深度对心脏瓣膜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择期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30例,根据镇静深度分为浅镇静组和深镇静组,每组1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夹闭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过程中镇静药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使用剂量等;对比两组患者在整个机械通气过程中丙泊酚剂量、意外拔除气管插管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 浅镇静组患者丙泊酚剂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深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镇静可能有助于减轻心脏瓣膜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樊扬名  曹静  葛建军 《安徽医药》2021,25(9):1779-1782
目的 评价分析左进胸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以来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MICS CABG的冠心病病人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人术前基本信息、术中资料如搭桥数量及术后相关资料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总结MICS CABG的效果和可行性.结果 10例病人行MICS CABG术共搭桥23支,平均2.3支/例.且病人无术中转正中开胸、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转回监护室治疗,无二次手术发生.术后呼吸机时间中位数为9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中位数为47.75 h.术后首日引流量中位数为275 mL,输血病人为3例(30%).住院期间未发生房颤、肾功能损伤、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死亡以及术后脑梗死等事件.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9.5 d.结论 对于合适的病人,在配合围手术期精细管理的基础下,MICS CABG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张琼  朱纪荣  葛建军 《安徽医学》2018,39(3):288-290
目的 探讨不同镇静深度对心脏瓣膜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择期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30例,根据镇静深度分为浅镇静组和深镇静组,每组1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夹闭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过程中镇静药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使用剂量等;对比两组患者在整个机械通气过程中丙泊酚剂量、意外拔除气管插管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 浅镇静组患者丙泊酚剂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深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镇静可能有助于减轻心脏瓣膜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