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上向表皮干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诱导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荷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干细胞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皮干细胞标志物CK19和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 诱导液作用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荷载的大鼠BMSCs中大量阳性双表达CK19和整合素β1.结论 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荷载的大鼠BMSCs仍具有向表皮干细胞分化的潜能,此支架具备作为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外侧动脉的走向、分布,为临床实践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40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门诊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定位鼻外侧动脉走向并作数据分析,其中5例术中解剖获得鼻外侧动脉。结果 术中鼻外侧动脉解剖5例,无一例缺如。随机抽取40例门诊患者,多普勒超声仪对鼻外侧动脉鼻翼沟上缘中点处定位测量,所测数值为5.00~8.00 mm,平均(6.50±0.65)mm,变化范围为2.00~3.00 mm。40对鼻外侧动脉对称性分布,80根鼻外侧动脉出现率为100.00%。12例患者鼻尖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鼻外侧动脉为供血动脉岛状皮瓣予以一期修复,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成活率为100.00%,切口一期愈合。结论 鼻外侧动脉解剖学基本恒定,以鼻外侧动脉为供血动脉鼻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鼻尖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个实用、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外侧动脉的走向、分布,为临床实践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40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门诊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定位鼻外侧动脉走向并作数据分析,其中5例术中解剖获得鼻外侧动脉。结果 术中鼻外侧动脉解剖5例,无一例缺如。随机抽取40例门诊患者,多普勒超声仪对鼻外侧动脉鼻翼沟上缘中点处定位测量,所测数值为5.00~8.00 mm,平均(6.50±0.65)mm,变化范围为2.00~3.00 mm。40对鼻外侧动脉对称性分布,80根鼻外侧动脉出现率为100.00%。12例患者鼻尖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鼻外侧动脉为供血动脉岛状皮瓣予以一期修复,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成活率为100.00%,切口一期愈合。结论 鼻外侧动脉解剖学基本恒定,以鼻外侧动脉为供血动脉鼻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鼻尖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个实用、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上向表皮干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体外诱导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荷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干细胞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皮干细胞标志物CK19和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诱导液作用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荷载的大鼠BMSCs中大量阳性双表达CK19和整合素β1。结论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荷载的大鼠BMSCs仍具有向表皮干细胞分化的潜能,此支架具备作为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的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