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诊断危重症患者脓毒症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74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两组:脓毒症组44例,严重脓毒症组30例。其中行高容量血液滤过患者40例。所有入选的74例脓毒症患者在入选当天和第5天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可溶性骨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1)、降钙素元(PCT)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血中sTREM1、PCT水平变化。以及比较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血中sTREM1、PCT的影响。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脓毒症组sTREM1(288.9±30.5)、PCT为(9.72±2.59);严重脓毒症组sTREM1(310.5±51.7)、PCT为(13.42±5.12),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sTREM1和PCT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高容量血液滤过能更有效的降低脓毒症患者sTREM1和PCT的异常表达(P<0.05),纠正失控的炎症反应。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sTREM1和PCT表达增加,随病情的加重,sTREM1和PCT水平进一步升高。高容量血液滤过可以调整失控的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的抗炎反应和致炎反应失衡。从而显著下调sTREM1和PCT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高晓览  刘宝  潘爱军 《安徽医药》2015,36(6):666-668
目的 探讨床边实时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为降低抗凝风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ICU病房中脓毒症患者212例, 根据修订Geneva量表评分系统, 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90例低危患者中, 未进行抗凝治疗30例(A组), 随机抗凝治疗30例(B组), 经超声指导下抗凝30例(C组), 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天数、患者病死率等。结果 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B组造成的临床出血风险最高, 与A组和C组比较, 临床发生消化道、气道或泌尿道出血例数增加,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3组病例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经抗凝治疗后, B组造成的血小板下降最为明显, 与A组和C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患者机械通气使用天数, 以超声引导下抗凝组时间最短。结论 超声引导下抗凝治疗, 可明显降低ICU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天数, 减少患者出血风险, 但对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晓览  刘宝  潘爱军 《安徽医学》2015,36(6):666-668
目的:探讨床边实时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为降低抗凝风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ICU病房中脓毒症患者212例,根据修订Geneva量表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90例低危患者中,未进行抗凝治疗30例(A组),随机抗凝治疗30例(B组),经超声指导下抗凝30例(C组),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天数、患者病死率等。结果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造成的临床出血风险最高,与A组和C组比较,临床发生消化道、气道或泌尿道出血例数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病例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抗凝治疗后,B组造成的血小板下降最为明显,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机械通气使用天数,以超声引导下抗凝组时间最短。结论超声引导下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ICU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天数,减少患者出血风险,但对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入选患者为安徽省立医院ICU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MODS患者36例,随机将36例患者分为A组(持续标准容量血液滤过组,16例)和B组(日间高容量血液滤过组,20例)。比较两组血液净化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并以住ICU天数、28d无脏器衰竭天数、28d病死率作为预后指标,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B组与A组28d病死率分别为25.00%和3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P=0.667);两组血液净化过程及血液净化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5.00%和12.50%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00%和6.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住ICU天数较A组明显缩短分别为(8±5)d和(1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9),28d内无脏器功能衰竭的天数明显增多分别为(18±8)d和(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6)。结论日间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在MODS的治疗中是安全高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于瑞金医院EICU的机械通气患者42例,统计其病因构成.根据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后48 h的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础NT-proBNP1、SBT前NT-proBNP2、SBT后48 h的NT-proBNP3水平及SBT前72 h液体平衡的差异、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T-proBNP2预测撤机失败的截点值.结果 42例患者中,27例撤机成功,15例失败.两组患者既往心功能不全病史及基础NT-proBN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撤机失败组患者NT-proBNP2及NT-proBNP3水平均大于成功组(P =0.01,0.003);NT-proBNP2预测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 (95%CI:0.753~0.971),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截点为715.5 pg/mL,在此截点下敏感度93.3%,特异度74.1%.结论 患者SBT前的NT-proBNP2水平在预测撤机结局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撤机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