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脏瓣膜病导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心脏瓣膜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5~10 mg或缬沙坦40~80 mg口服qd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25 mg/次,每日2次起始口服,依据病情逐渐加量最多至200 mg/次,每日2次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半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利尿剂使用量、随访期间再入院次数及住院累计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LVEF为(43.6±4.3)%,高于对照组的(42.1±4.2)%,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为1 208.5±462.5 ng/L,低于对照组的1 829.6±890.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氢氯噻嗪及呋塞米日平均使用量分别为12.9±7.9 mg和15.8±11.2 mg,低于对照组的21.2±13.1 mg和37.1±17.8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累计住院次数为1.2±0.5次,少于对照组的1.7±1.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住院时间为7.1±3.8 d,少于对照组的10.5±6.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均未发生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症状性低血压、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提高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减少利尿剂用量,降低再入院率,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及时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加以适当的干预,为防治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86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临床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CAD组患者平均年龄及LDL-C,U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AD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CAD组,TG、CRP水平高于非CAD组,男性、吸烟、DM比例均显著高于非CAD组。结论明确心血管危险因素与CAD发病之间的关系,适当的干预,可预防C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辛伐他丁与左卡尼丁联合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丁组(n=33,20 mg/d)、左卡尼丁组(n=32,3 g/d)和联合治疗组(n=35,辛伐他丁20 mg/d和左卡尼丁3 g/d),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变化、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血脂变化最显著,血清总胆同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甘油三酯(TG)均下降,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均<0.01).联合治疗组TC、LDL-C、TG的达标率分别为51.4%、48.6%、57.1%,三项指标全部达标者为46.7%,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辛伐他丁与左卡尼丁联合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混合性高脂血症,较单药治疗更为有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治疗组选择本院确诊KD患儿44例。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20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24例;正常对照组选择年龄相仿的门诊体检健康儿童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KD患儿经IVIG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浆TM水平。结果KD患儿治疗前急性期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比较,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浆TM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经IVIG治疗后KD患儿急性期血浆TM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TM水平在KD患儿急性期、尤其有冠状动脉损伤时明显升高;血浆TM可能参与KD冠状动脉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培垛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培垛普利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BNP的影响.方法:8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加用培垛普利4 mg,1次,日和螺内酯20 mg.1次/日.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EF)、血清脑钠索(BNP)测定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为52.4%;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左室EF值均较用药前有明显的提高,其提高值治疗组更显著.血清BNP明显下降(P<0.01).结论:长期应用培垛普利与小剂量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衰远期临床疗效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刘晓健  顾顺忠 《安徽医学》2017,38(10):1324-1327
目的 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24、48小时的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比较冠脉再开通和ST段回落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程度。结果 治疗2、24 h后,观察组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T段完全回落率75.36%,高于对照组的50.72%(P<0.05),无回落率5.80%低于对照组的23.19%(P<0.05);冠脉再通率82.61%高于对照组的62.32%(P<0.05);MACE发生率2.90%低于对照组的20.29%(P<0.05);出血率17.39%和轻中度出血率17.39%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较小,有效促进冠脉再通,加快ST段回落,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刘晓健  顾顺忠 《安徽医药》2017,38(10):1324-1327
目的 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24、48小时的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比较冠脉再开通和ST段回落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程度。结果 治疗2、24 h后,观察组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T段完全回落率75.36%,高于对照组的50.72%(P<0.05),无回落率5.80%低于对照组的23.19%(P<0.05);冠脉再通率82.61%高于对照组的62.32%(P<0.05);MACE发生率2.90%低于对照组的20.29%(P<0.05);出血率17.39%和轻中度出血率17.39%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较小,有效促进冠脉再通,加快ST段回落,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