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1.
目的以光镜下病理切片为参照,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的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和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的73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均行MRI评估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再次测量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结果T1加权成像测量的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较病理结果平均高估1.11 mm(95%CI=0.51~1.70,t=3.72,P<0.001),相关系数r为0.95;T2加权像平均高估2.17 mm(95%CI=1.32~3.02,t=5.10,P<0.001),相关系数r为0.92。Bland?Altman图显示T1、T2加权像与病理测量的浸润深度一致性佳。结论MRI测量的舌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较为准确,与病理测量结果相比有平均1~2 mm的高估,其中T1加权像优于T2加权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BB, PDGFBB)基因修饰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stem cells, hPDLSCs)的生物学特性,探讨PDGFBB对hPDLSCs细胞增殖、迁移及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分离并扩增hPDL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PDGFBB基因转染hPDLSCs,转染后,采用CCK-8及划痕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DGFBB基因转染后hPDLSCs细胞内成骨相关基因和成血管相关基因VEGF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组织块培养及有限稀释法成功获得hPDLSCs。PDGFBB转染hPDLSCs后,细胞形态良好,与空病毒组和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上升,OPN、COL-1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病毒载体能在体外将PDGFBB基因转入hPDLSCs,获得持续、稳定表达。PDGFBB可促进hPDLSC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上调成骨和成血管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氯化钴 (CoCl2) 模拟的低氧对颏舌肌成肌细胞活性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人牙髓干细胞 (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条件培养基 (conditioned medium,CM)保护作用的机制与AMPK/PGC-1α通路的关系。方法: 分离、培养及鉴定hDPSCs,通过超滤浓缩法提取条件培养基;分离、培养小鼠颏舌肌成肌细胞,分为对照组、CM组、CoCl2组、CoCl2+CM组。采用CCK-8法检测颏舌肌成肌细胞的活性,分别使用DCFH-DA和MitoSOX Red评估细胞内和线粒体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水平,实时定量PCR分析NRF-1、NRF-2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印迹法检测PGC-1α、p-AMPK、总AMPK蛋白表达。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颏舌肌成肌细胞经过200 μmol/L CoCl2处理24 h后增殖显著下降(P<0.05),细胞内和线粒体内ROS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CoCl2组相比,加入hDPSCs-CM后,细胞活性显著增加(P<0.05),胞内和线粒体内ROS含量显著降低 (P<0.05);hDPSCs-CM显著上调颏舌肌成肌细胞中pAMPK和PGC-1α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PGC-1α下游的线粒体效应物NRF-1、NRF-2的mRNA表达水平 (P<0.05)。结论: 人牙髓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减轻CoCl2诱导的颏舌肌成肌细胞低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AMPK/PGC-1α通路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南韶山地区3~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评价以社区为单位的口腔卫生宣教、含氟涂料应用等活动对改善地区儿童口腔健康的作用。方法:调查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湖南省韶山市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3所幼儿园及2所小学,分别于2014年12月以及2016年9月对3~12岁的幼儿园及在校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并在此期间给予干预措施,分别比较两次普查中3~6岁及6~12岁儿童的平均软垢指数、龋均、患龋率,同时将5岁及12岁的儿童作为代表人群,单独比较其平均软垢指数,乳、恒牙龋失补牙数,患龋率,并比较12岁儿童的第一恒磨牙患龋率。结果:2014年及2016年的调查分别纳入儿童992名、896名,分别比较3~6岁以及6~12岁儿童,均显示2016年普查所得的软垢指数均数及乳牙龋失补牙数显著小于2014年,而恒牙龋失补牙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年及2016年普查的5岁儿童分别为173名和179名,两者的乳牙龋失补牙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两年调查的12岁儿童分别为65名和104名,两者的乳牙龋失补牙数及恒牙龋失补牙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3,P=0.171)。两年调查的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分别为36.9%和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结论:含氟涂料的应用合并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显著降低湖南韶山地区3~12岁儿童的乳牙龋失补牙数并显著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恒牙龋失补牙数、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及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法,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伸长后牙的效率,为临床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4例后牙伸长量不小于0.5 mm的Invisalign患者,共126颗观测牙。于矫治前、后分别采用iTero扫描,获取患者数字化模型,分别命名为“实际初始”和“实际终末”模型。在ClinCheck软件中获取该方案的初始、终末模型,命名为“虚拟初始”和“预期终末”模型。以STL格式导出后分别导入Geomagic Studio,将初始模型与实际终末、预期终末模型分别重叠,得到实际伸长量与预期伸长量。采用SPSS 23.0及GraphPad Prism 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伸长后牙的效率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伸长后牙的效率为30.2%,实际伸长量与预期设计伸长量间呈直线相关(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0.305x-0.010;实际伸长量与预期伸长量的差值与矫治器数量呈正相关(P<0.001),与预期伸长量呈正相关(P<0.001);低角患者实际伸长量与预期伸长量的差值比均角患者大(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伸长后牙的效率较低,约为30.2%,垂直生长型影响矫治效率,可对低角患者设计更多的过矫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南韶山地区3~12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评价以社区为单位的口腔卫生宣教、含氟涂料应用等活动对改善地区儿童口腔健康的作用。方法:调查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湖南省韶山市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3所幼儿园及2所小学,分别于2014年12月以及2016年9月对3~12岁的幼儿园及在校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并在此期间给予干预措施,分别比较两次普查中3~6岁及6~12岁儿童的平均软垢指数、龋均、患龋率,同时将5岁及12岁的儿童作为代表人群,单独比较其平均软垢指数,乳、恒牙龋失补牙数,患龋率,并比较12岁儿童的第一恒磨牙患龋率。结果:2014年及2016年的调查分别纳入儿童992名、896名,分别比较3~6岁以及6~12岁儿童,均显示2016年普查所得的软垢指数均数及乳牙龋失补牙数显著小于2014年,而恒牙龋失补牙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年及2016年普查的5岁儿童分别为173名和179名,两者的乳牙龋失补牙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两年调查的12岁儿童分别为65名和104名,两者的乳牙龋失补牙数及恒牙龋失补牙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3,P=0.171)。两年调查的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分别为36.9%和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1)。结论:含氟涂料的应用合并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显著降低湖南韶山地区3~12岁儿童的乳牙龋失补牙数并显著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恒牙龋失补牙数、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及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