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总结了巨型方舱医院短时间内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和实践经验,从方舱医院护理质量提升、物资保障、感染防控和人文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未来巨型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背景:肥胖可使脊柱尤其是腰椎退化,随着肥胖发病率的增加,肥胖患者发生腰椎外科的手术日益增多,有关的研究表明,肥胖可能增加腰椎融合的并发症,尤其是伤口感染。目的:分析肥胖是否改变接受腰椎融合患者并发症的概率。方法:纳入行腰椎单节段融合的患者(包括正常体质量和肥胖患者)268例为样本,将腰椎融合了分为两种类型:前路腰椎融合和后路腰椎融合,用切除自体的髂前上棘的松质骨行椎间植骨,美敦力枢法模的钛棒固定,探查硬膜前方无碎骨屑后移,切口放置引流,逐层关闭。腰椎融合后预防感染对症治疗,分别就患者的不同并发症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268例中104名为肥胖患者。肥胖患者的并发症包括有心脏、肾、肺、伤口并发症等,以伤口并发症和肺部并发症为主,与正常体质量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前后路方式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肥胖增加了腰椎融合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但在前后路腰椎不同融合方法中对患者的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2年10月至1994年12月应用上海手术器械厂生产的SGD骨科多功能单例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35例,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5例(其中胫骨缺损3例,术前骨与伤口感染2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18例;股骨干开放性骨折骨缺损1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1例。年龄14~65岁;男性28例,女性7例。无骨缺  相似文献   
5.
施克勤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79-1880
目的:观察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59例,随访观察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的高度、脊柱后凸的Cobb角。结果:平均随访19个月,59例患者术后伤口全部愈合,无一例伤口感染。术后复查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均未发生定位错误,未发现断钉、断棒现象,只有5例内固定松动;腰椎生理前凸恢复、伤椎高度和椎管形态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术式简单、复位可靠、固定牢靠,利于恢复脊柱伤椎高度、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曾柯  朱国兴  杨晓 《江苏医药》2013,39(7):842-843
目的 比较肩关节镜下松解术与闭合推拿术在治疗冻结肩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第二期(冰冻期)晚期及第三期(冻结期)冻结肩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关节镜组及闭合推拿组,每组30例.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系统(ASES)行肩关节功能评价,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肩关节镇痛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肩关节镇痛效果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3个月.关节镜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肩关节镇痛效果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优于闭合推拿组(P<0.05).结论 在中晚期冻结肩的治疗中,肩关节镜下松解术在术后的镇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闭合推拿术.  相似文献   
8.
背景:许多学者均认为骨水泥型全髋置换适合应用于年老且合并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生物型全髋置换适用于较为年轻的患者。 目的:对比中年患者生物型全髋置换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比分析58例骨水泥型全髋置换者与70例生物型全髋置换者置换后6个月、2年及5年的肢体功能恢复与影像学评估结果以及Harris评分,均为40~60岁中年患者。 结果与结论:生物型假体置换后6个月、2年、5年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骨水泥型假体(P < 0.05),5年生存率也高于骨水泥型假体(P < 0.05)。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后6个月,3例发生自发溶骨性疾病,3例2年后发生假体松动,3例5年后发生线性渗透溶;生物型假体置换2年后2例发生自发溶骨性疾病,置换后5年1例发生假体松动。说明生物型假体较骨水泥型假体更能促进中年患者置换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少在5年的随访过程中获得了更令人满意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关键词: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人工假体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7.00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联合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2(CDMP-2)体外诱导犬成肌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定向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成年比格犬大腿股直肌肌肉,以机械分解法与二步酶消化法分离获得成肌细胞,取第4代成肌细胞,以2.0×104细胞/cm2的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使用含CDMP-2和(或)TGF-β1的完全培养液诱导分化成肌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诱导14 d后获取细胞,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胞内高硫酸化的蛋白聚糖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II型胶原蛋白着色情况。RT-PCR检测I型、II型胶原蛋白、aggrecan及Sox9 mRNA表达。阿尔新蓝法定量检测细胞糖胺聚糖(GAG)含量。结果:3个加入细胞因子的实验组成肌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角形、类圆形转变;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软骨特异性I型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检测及RT-PCR检测中,实验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TGF-β1与CDMP-2联合应用组糖胺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CDMP-2和TGF-β1可以单独诱导高密度单层培养的犬成肌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表达软骨细胞特异性细胞表型,并且CDMP-2和TGF-β1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胫骨中下段骨折由于无肌肉覆盖,软组织薄,创伤后易发生粉碎的复杂骨折,致术中复位固定较为困难。其临床效果往往和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的选择密切相关。胫骨中下段骨折一般以内固定为主,尽管内固定方法很多,但微创的坚强固定一直是胫骨骨折治疗的难点和研究热点。
  目的:比较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经皮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入选18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组、经皮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与切开复位钢板组,分别进行内固定修复治疗。内固定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3组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剔除失随访患者,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组56例,经皮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52例,切开复位钢板组48例进入结果分析。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组、经皮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切开复位钢板组(P<0.05),而透视时间方面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组显著长于交锁髓内钉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P<0.05),手术时间方面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组为11%,经皮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及切开复位钢板组均为27%。提示对于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创伤小,不破坏骨折端血供,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以作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良好选择;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操作简单,也是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常用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骨折端剥离较多,血供破坏大,并发症较多,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