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亚芳  陈定伟  王鸿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5):393-396,402,封3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24 h和48 h时不同浓度水平(0μmol/ml、10μmol/ml、20μmol/ml、40μmol/ml、80μmol/ml)姜黄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20μmol/ml姜黄素处理人胃癌SGC79...  相似文献   
2.
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作为指标成分,研究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考察比较合理的煎煮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法检测,DionexAcclaim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二乙胺(70:30),流速为1.0mL/min;ELSD条件为漂移管温度42℃,载气(高纯N2)流速1.0L/min。结果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饮片有效成分提取量差异明显。随着饮片浸泡时间的延长,煎煮后药渣的白心率降低,而煎膏得率及其有效成分提取量均增高。结论浙贝母饮片用常规煎煮方法很难煮透,至少应先浸泡1h,才能使有效成分较好地溶出,发挥更好的药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黄芪甲苷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黄芪甲苷组造模后即刻腹腔注射黄芪甲苷(40 mg/kg),随后1次/d,连续给药3 d。各组术后第1、3天采用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术后第3天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料(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实时逆转录PCR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以及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精氨酸酶1(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1/2(YM1/2)及抗炎因子IL-10、TGF-β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周边区CD16/32/Iba1和CD206/Iba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组mNSS分值降低、右转次数减少(P < 0.05或P < 0.01),脑梗死体积减小(P < 0.01),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iNOS、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下调(均P < 0.01),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Arg-1、YM1/2、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上调(均P < 0.01),脑缺血区CD16/32+/Iba1+细胞数量减少(P < 0.05),CD206+/Iba1+细胞数量增加(P < 0.01)。结论: 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玄胡索散抑制乳腺癌小鼠脾脏髓源抑制细胞(MDSC)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周龄BALB/c雌性小鼠48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2只采用小鼠左侧第二对乳腺皮下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G-CSF敲减组、模型对照组、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其中G-CSF对照组和G-CSF敲减组分别采用shRNA慢病毒转染联合嘌呤霉素构建相应4T1稳转细胞模型。各组造模48 h后,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分别按2、4、8 g·kg-1·d-1玄胡索散灌胃,每天一次;环磷酰胺组按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隔天一次;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5%羟甲基纤维素纳。各组连续给药25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MDSC亚群比例,免疫荧光法检测脾脏CD11b、Ly6G共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外周血G-CSF浓度。在体外,建立荷瘤小鼠脾脏与4T1稳转株共培养体系,玄胡索散(30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补阳还五汤(BYHWD)含药血清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增殖和迁移影响。方法补阳还五汤灌胃SD大鼠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大鼠血清)及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组,血清浓度分为5%、10%和20%3个浓度,共6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BMECs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HBMECs迁移的相对距离。结果与空白组比较,5%、10%和20%含药血清均显著促进HBMECs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1±0.03比0.65±0.03、0.84±0.05比0.75±0.03、0.71±0.05比0.67±0.05,P0.05);与10%含药血清组比较,5%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1±0.03、0.71±0.05比0.84±0.05,P0.05)。与空白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细胞迁移的相对距离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8±0.03比0.50±0.01、0.63±0.03比0.45±0.05、0.53±0.05比0.45±0.04,P0.05);与10%含药血清组比较,5%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细胞迁移的相对距离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8±0.03、0.53±0.05比0.63±0.03,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促进HBMECs增殖和迁移,10%含药血清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6.
回顾马兜铃酸、雷公藤、八角莲、槟榔、仙灵骨葆胶囊、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等引发的中药安全性事件,旨在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危险因素,对中药毒性成分、生产工艺、储藏条件、体质差异、给药剂量、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源头控制以确保质量合格、探明配伍机制以增效减毒、提高生产标准以推进质量统一、完善法规政策以加强管控、健全安全性评价体系以确保质量达标等建议,以期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安全性事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西北医学教育》2019,(3):469-472
启发式和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医学微生物学具有内容繁多、知识点分散等特点,笔者详细介绍了美国UCLA本科生启发式和医学生整合课程PBL教学模式。结合目前我国教学现状,从整合病例、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改善实践教学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四嗪二甲酰胺(ZGDHu-1)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经PHA刺激诱导淋巴细胞活化,ZGDHu-1单独或联合环孢霉素A(CSA)作用24 h、48 h,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CD69~+、CD3~+ CD25~+、CD4~+ CD25~+、CD8~+ CD25~+和CD3~+ Fas~+、CD4~+ Fas~+、CD8~+ Fas~+.用Annexin V/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早期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 ZGDHu-1能明显降低PHA活化的CD3~+ CD69~+、CD3~+ CD25~+、CD4~+ CD25~+和CD3~+ Fas~+、CD4~+ Fas~+、Annexin V~+/PI~-,并降低活化T淋巴细胞的IL-2分泌及促进TGF-β1的分泌,联合CSA应用效果更明显.结论 ZGDHu-1能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降低T淋巴细胞凋亡,和CSA联合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His)6 -eIF3s4融合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第4亚单位(eIF3s4)真核表达载体用于进一步功能研究。方法:设计引物,以K562细胞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eIF3s4的全长编码区cDNA,克隆于pGEM-TEasy载体,经DNA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后,将该cDNA序列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MaxB载体,构建成(His)6-eIF3s4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TM2000瞬时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is)6-eIF3s4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DNA序列测定表明,利用RT-PCR方法克隆的eIF3s4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一致,Westernblot结果证实(His)6-eIF3s4融合蛋白在Bcap37细胞中获得预期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eIF3s4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中表达,为建立稳定的eIF3s4高表达细胞系,进而研究eIF3s4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相关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