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392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02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229篇
中国医学   155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60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硬尖神香草Hyssopus cuspidatus地上干燥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MTT比色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人胃癌HGC-27细胞的活性筛选。结果 从神香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S-(2-羟基异丙基)-环己烷-2-烯-1-酮(1)、(3R,4aR,5R,6R)-6-羟基-4a,5-二甲基-3-(丙-1-烯-2-基)-3,4,4a,5,6,7-六氢萘-1(2H)-酮(2)、对茴香酸(3)、三裂鼠尾草素(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蓟黄素(6)、E-p-香豆醇乙醚(7)、(E)-p-香豆醇γ-O-甲醚(8)、4-羟基-3-甲氧基乙基肉桂酸盐(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神香草酮A。对化合物19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38对HGC-27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8.76、16.34、25.28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2.
对国产沉香的基原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 C4H 编码区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根据已报道的白木香伤害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获得1条具有肉桂酸羟化酶酶保守结构域的 C4H 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白木香 C4H 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对C4H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另外,采用qRT-PCR方法对 C4H 基因在伤害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 C4H 基因编码区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长为1 51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F134783。qRT-PCR实验证明 C4H 基因受不同伤害处理的诱导,分别在8,20 h达到最高表达水平。白木香 C4H 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的分离克隆为进一步研究C4H蛋白在白木香中黄酮及芳香族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表达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准确快速鉴定山茱萸药材及其混伪品。方法:提取山莱萸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它们的ITS序列。所得序列经双向测序后用CodonCode AlignerV3.5.4软件进行拼接和质量评估,用MEGAV5.0计算种内、种间的遗传距离,构建NJ(邻接)树鉴定山茱萸药材及其混伪品。结果:山茱萸药材的ITS序列长度均为659bp,种内变异较小,平均K2P遗传距离为O.005,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0.357。不同来源的山茱萸药材ITS2序列无变异,长度均为250bp,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571。ITS/ITS2序列的NJ系统聚类树和BLAST比对结果均可明显区分山茱萸药材及其混伪品,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结论:ITS/ITS2序列可准确有效鉴定山茱萸药材,为临床安全用药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它药材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绿茶与其他4种别样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及代茶类饮品(谓之"别样茶",即不是山茶科的茶,但可作为茶的代用品代茶饮)在饮料、食品、保健品及其他相关产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者将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绿茶与原产自南美的巴拉圭茶、全国范围应用广泛的大叶苦丁茶、小叶苦丁茶及我国民间常用茶老鹰茶从历史、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比较,阐明它们共性及各自的特性,为茶叶及代茶类饮品(别样茶)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一点红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检索国内外CNKI,Mediline,CA等数据库,收集近年来有关一点红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的文献资料36篇,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一点红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一点红属植物在抗肿瘤、抗炎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建议加强其物质基础研究.该属植物含有吡咯里西啶类有毒生物碱,需加强毒理学研究,为安全性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分子育种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小军  莫长明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1):2021-2031
分子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是植物分子育种学三大发展方向。该文就此3个育种方向的遗传连锁作图、QTL定位作图、关联分析作图、分子辅助选择、花粉管通道介导转化、农杆菌介导转化、基因枪介导转化、基因编辑技术、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蛋白组测序和品种分子设计等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新趋势进行概述,并结合药用植物分子育种目标和存在问题的探讨,展望了此3种分子育种技术在药用植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药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有许多较为成功的实例。作者回顾了前人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工作,并提出建立一门专门针对中药研究的蛋白组学,即中药蛋白质组学。该文对中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和思考,希望为从事中药蛋白质组学研究者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8.
涂冬萍  马小军  莫长明  潘丽梅  冯世鑫  黄杰 《中草药》2014,45(20):3034-3040
单性结实是人们获得无籽果实的有效途径之一,刺激性单性结实和单性结实品种的获得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基因单性结实植株具有可稳定遗传、结实率高、品质高、无畸形果、无籽果实等优势。针对单性结实的相关基因和蛋白进行综述,为转基因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资源发展的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者在分析中药资源利用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当前中药资源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策略:针对盲目引种的现象,提出以"道地"为基础的定向栽培;针对品种选育进展缓慢的问题,提出以"有效成分"为目标的定向培育;针对药用器官利用单一的现象,提出以"扩大药用部位"为突破的多元化利用;针对药渣综合利用度低的现象,以"药渣"为切入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苦豆子栽培环境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结合田间生产实践,制定了一套适合河套灌区盐碱地的苦豆子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