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为了解医学研究生对现行课程体系的看法、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为完善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提供依据,对北京某医学院校2010年度的736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结果发现,现行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如下不足: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和个性化方面作用欠佳;人文课程较为薄弱;课程内容实用性和交叉性不足;教学方法中讨论、考核中论文应用较少;不同培养类型和不同学制的研究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首批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全科硕士”)招生和培养情况,为更好地探索全科硕士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分层抽样选取9所全科硕士培养院校,采用自拟问卷于2014年2月至7月对各院校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全科硕士的招生、课程设置、临床能力训练、指导、评估等环节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88.9%院校要求全科硕士具有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前置学历,全科硕士课程平均总学分为23.7学分,临床能力训练时间平均为32.4个月,全科硕士培养均采用导师指导小组形式,考核与评价主要由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评价组成。结论:应从严格招生生源、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临床能力训练、健全实践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探索符合全科医学规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4.
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内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课程体系的内涵是指导医学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因此,有必要在总结有关研究对课程体系内涵的理解以及国内外课程体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的内涵进行构建.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内涵将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成为课程体系研究者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医教协同的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结合社会需求进行改革尝试,探索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具体阐述了探索构建以多模块课程体系、多层次临床实践、多方向科研训练3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需要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功能、合理制定临床带教的激励机制、积极创造临床科研的有利条件等思考与建议,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