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药用植物由于其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资源渐趋紧张。引种保护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引种分为就地引种、相似生态环境引种和不同生态环境引种。本文综述3种引种方式的探索、引种后药用植物的质量、引种后药理与原产地的差异、不同种源的鉴定和跨国引种5个方面的内容,旨在为药用植物合理有序引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药资源学是中药学类本科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涉及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强、与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由于相关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教材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致使教学难度增大。有必要对中药资源学课程进行全面建设,本文从混合式课堂教学法、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课堂教学辅助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中药资源学课程建设,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构建适用于中医药院校的校际联合、虚实结合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具有中医药背景的新工科人才,助力云南省“三张牌”建设。对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和创新,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组建“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联盟”,利用团队新构建的中药经典名方和功能食品组方设计及干燥过程衡算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使学生先进行虚拟构建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再通过线下指导完成课程的设计内容优化,从而打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云南省、社会市场化所缺新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给学生更广阔,更自由的思考空间,并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工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张莹莹  张萱  李文春  陈绍田  陈佳 《中草药》2023,54(14):4420-4426
目的 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姜黄根部热水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姜黄酮G(1)、姜黄酮H(2)、11-羟基-红没药-1,3(15),9-三烯(3)、香草醇(4)、甜没药姜黄醇(5)、甜没药姜黄醇B(6)、intermedin B(7)、longpene C(8)、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烷-1,2-二醇(9)、(±)-松脂醇(10)。结论 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2互为差向异构体;化合物910为首次从姜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滇黄精对糖尿病皮损大鼠皮肤“隐性损害”的修复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向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磷酸西格列汀10 mg/kg组、滇黄精水提物2、8 g/kg组、滇黄精醇提物2、8 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各组灌胃给药4 w后,大鼠背部制备2 cm×2 cm圆形全层皮肤创面。继续灌胃给药2 w。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率,取创缘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创缘皮肤组织超微病理,测定创缘皮肤微血管密度,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干扰素-γ(IFN-γ)含量和皮损组织IL-2、IL-6、TNF-α、IFN-γ含量,检测创缘皮肤组织胶原纤维、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含量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显著变薄(P<0.01),大鼠创缘皮肤微血管密度降低,血浆中TNF-α、IL-2、IFN-γ、ICAM-1含量明显升高,皮肤中TNF-α、IL-6、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创缘皮肤组织bFGF、VEGF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MMP-9、MMP-2含量升高,TIMP-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滇黄精水提物、滇黄精醇提物2 g/kg组表皮层显著增厚(P<0.01),各给药组真皮层明显增厚(P<0.05或P<0.01);滇黄精水提物、醇提物2、8 g/kg组大鼠创缘皮肤微血管密度显著升高(P<0.01),血浆中TNF-α、IL-2、IFN-γ、ICAM-1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皮肤中TNF-α、IL-6、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1),创缘皮肤组织bFGF、VEGF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MMP-9、MMP-2含量显著下降、TIMP-2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滇黄精能促进糖尿病皮损大鼠创缘皮肤组织表皮层和真皮层的生长,升高创缘皮肤微血管密度,促进血管新生,修复“隐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中药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环境恶化使得大量野生药材资源濒危。人工种植中药材是目前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的主要方式,但药用植物栽培因缺少过程管控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而严重影响了药材产量和质量。对药用植物长势、产量、病虫害等进行早期预判和评估是保障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手段,有效、无损的过程监测技术是实现中药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高光谱遥感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的检测优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信息提取和产量评估,以及监测作物长势与逆境胁迫响应,成为品质监测、病虫害预防等精准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笔者结合高光谱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系统综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监测植物生理特征、环境胁迫、资源调查、药材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药用植物特性,探讨了该技术在提高中药材生产过程监测能力、实现药材栽培实时动态监测、开发无损检测的病虫害早期诊断技术、建立优质中药材质量可追溯体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解决中药农业精细栽培中的相关难题提供参考,并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智能中药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黄精丸干预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方法:从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等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搜集成分,根据胃肠吸收、P-糖蛋白底物和成药性模拟筛选活性成分,从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搜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甾体皂苷类是黄精丸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等69个靶点构成的蛋白网络。靶点富集成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动、PI3K-蛋白激酶B(PI3K-AKT)等通路。结论:网络药理学初步表明黄精丸调节糖脂代谢可能是通过甾体皂苷类成分,影响PI3K和STAT3等靶点,进一步影响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活动、PI3K-AKT信号等通路。  相似文献   
8.
曹冠华  张雪  顾雯  陈迪  和志伟  陈耔翰  俞捷  贺森 《中草药》2019,50(16):3930-3936
目的调查不同产地滇黄精根系中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定殖情况,并探讨其与主要功效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产自于云南省5个样地的滇黄精为研究对象,采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调查AMF和DSE在滇黄精须根部位的定殖情况,并对典型形态结构进行拍照分析;采用硫酸苯酚法、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和醇溶热浸法测定滇黄精根状茎中多糖、薯蓣皂苷元、总黄酮和浸出物含量,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分析AMF及其典型结构定殖率、DSE及其典型结构定殖率与4种功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5个样地中,AMF和DSE在滇黄精须根中的平均定殖率范围分别为26.25%~57.54%、31.67%~45.19%,其中样地红河州蒙自县(HHMZ)AMF和DSE定殖率均高于其他样地。4种功效成分与AMF、DSE定殖率及典型结构定殖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多糖、薯蓣皂苷元和总黄酮含量与AMF、DSE定殖率相关性相对较高,AMF/DSE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887、0.819/0.703、0.785/0.855,且多糖含量与AMF菌丝定殖率、DSE定殖率呈显著相关。此外,AMF及典型结构定殖率与DSE及典型结构定殖率之间、4种功效成分含量两两之间均存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 AMF和DSE在滇黄精须根中有着较高的定殖率,且与主要功效成分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本研究为实施滇黄精生态种植、采用生物手段增产增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彦伍  董发武  秦天丽  孙恒  宋俏  何红平 《中草药》2019,50(22):5621-5631
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为楝科山楝属植物,具有舒筋活络、通痹及祛风除湿等功效。大叶山楝中含有柠檬苦素类衍生物、甘遂烷型三萜、达玛烷型三萜、环阿尔廷烷型三萜、二萜及倍半萜等萜类化合物,具有杀虫、抗肿瘤、抗炎、抗疟疾和抑菌等生物活性。对大叶山楝萜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鉴别灯盏细辛与伪品密毛紫菀的方法,以确保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灯盏细辛与密毛紫菀二者在药材性状上无太大差异;显微特征中二者根、叶横切面及粉末特征上有较大差异。系统预试验表明,两者均含有皂苷、苷类及黄酮类等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两药材中野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灯盏细辛药材中所含的野黄芩苷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而密毛紫菀中所含的野黄芩苷太低,不符合药典规定。【结论】 灯盏细辛与密毛紫菀虽为同科植物,二者在显微鉴别及有效成分含量方面有较大差异,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