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EB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试剂盒在临床上的使用选择和性能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五厂家的EB病毒衣壳抗原IgA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VCA IgA和VCA IgG试剂盒)、核抗原I IgA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EBNA1 IgA和EBNA1IgG试剂盒)、早期抗原IgA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EA IgA和EA IgG试剂盒)以及Zta IgA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33例鼻咽癌患者(NPC)、30例健康体检者(HD)和41例非鼻咽癌的其他肿瘤患者(NNPC)血清或血浆样本.结果 A厂家的VCA IgA试剂盒灵敏度高于其他厂家同品种试剂盒,但对于NNPC特异度最低(36.6%);而D厂家VCA IgA试剂盒的特异度最高(97.6%),且对HD的特异度均大于90%.B和D厂家的EBNA1 IgA试剂盒间阳性、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2.1%和100.0%.A和E厂家的EA IgA试剂盒的灵敏度均较低而特异度高,试剂盒间阳性符合率低(39.4%),阴性符合率高(98.6%);而VCA IgG试剂盒的灵敏度高但特异度低.A和C厂家的EBNA1IgG试剂盒的灵敏度高(100.0%,97.0%)但特异度低(3.3%,13.3%).C厂家EA IgG试剂盒检测所有样本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五个不同厂家VCA LgA、EA IgA试剂盒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存在差异,特别是A厂家和其他国内厂家同品种试剂间差异明显,需根据临床目的进行选择.三家国产VCA IgA试剂盒的灵敏度需进一步提高.相反,EBNA IgA试剂盒诊断鼻咽癌的准确性和结果一致性较好.单独使用VCA IgG和EBNA1 IgG试剂盒血清学诊断鼻咽癌的特异度差,其判读界值可能需根据检测且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4种国产和3种进口第4代HIV诊断试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HIV抗体阴性样品库和核酸阳性样品库、BBI阳转血清盘样品等,对4种国产和3种进口第4代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HIV-1早期感染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7种第4代试剂的敏感性均为100% (95% CI:99.86%~100%),且1份HIV-1感染窗口期样品均检测为阳性,其中1种进口试剂“8+”值较大(1.0892),其余6种试剂的“δ+”值均比较小(0.0836 ~0.3003).对阴性样品,7种试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特异性为97.80% ~ 99.60%,“δ-”值为-1.3803 -0.4778).对BBI阳转血清盘样品,国产试剂的阳转血清相对敏感性系数为-0.500~0,2种进口试剂则为-0.600和-0.700.结论 7种试剂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第4代HIV试剂用于血液筛查可发现HIV感染窗口期样本,对减少HIV传播的风险有一定的意义.但进口第4代试剂检测HIV-1早期感染的能力强于国产第4代试剂.  相似文献   
3.
方鑫  梁争论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8):1425-1429
 目的 总结我国病毒性肝炎疫苗的研发进展。方法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已应用的病毒性肝炎疫苗及正在研发的疫苗(包括预防性和治疗性)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与结论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接种疫苗是预防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正在开发多个新型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笔者综述国内病毒性肝炎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分析疫苗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并对病毒性肝炎疫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我国钩端螺旋体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应解决钩体疫苗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境,进一步优化我国钩体疫苗,从而保证国家扩大计划免疫规划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毛细管凝胶电泳串联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CGE-LIF)方法分析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衣壳蛋白VP1、VP2和VP3比例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CGE-LIF分析rAAV衣壳蛋白方法为:rAAV样品加入4%SDS-150 mmol·L-1 NEM的溶液预变性(70℃,5 min);再加入P503染料标记(70℃,10 min);再加入1%SDS进行变性(70℃,5 min),然后混匀上机检测。方法验证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线性、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等。另外考察了P503、TAMRA、FQ 3种染料条件及rAAV不同血清型和部分批间一致性。结果:CGE-LIF分析不同血清型rAAV(包括2、5、8、9、10型)可将其衣壳蛋白VP1、VP2和VP3基线分离并且峰形尖锐。准确性显示衣壳蛋白VP1、VP2和VP3的实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相关系数r>0.99;重复性结果显示每个衣壳蛋白VP1、VP2和VP3的迁移时间RSD均<1.5%,校正峰面积百分比的RSD均<5%;中间精密度结果显示衣壳蛋白VP1、VP2和VP3的迁移时间RSD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NA疫苗构象对体内和体外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E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DRVISV1.0-Fluc),对其存在的3种拓扑形式(包括超螺旋、线性、闭环切刻等)和反复冻融状态对表达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前者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F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表达情况;后者通过接种BALB/c小鼠,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荧光素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对pcDNA3.1-EGFP质粒,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293FT细胞48 h后显示,4种处理组的质粒表达EGFP的效率和荧光强度有所差异,依次为新鲜制备质粒(89.76%,2682.68)>反复冻融处理质粒(76.35%,2313.48)>闭环切刻质粒(68.45%,1245.95)>线性质粒(38.28%,929.5)。对pDRVISV1.0-Fluc质粒,采用小鼠活体成像技术持续观察接种后28 d的体内荧光素酶的荧光信号强度情况,结果显示:接种后0.2 d观察到荧光,之后强度持续开始增强,至第5 d达到平台期,维持至18 d。质粒各处理组的荧光强度组间有显著差异,依次为新鲜制备质粒(108.6)>反复冻融处理质粒(108.4)>线性质粒(108.3)>切刻质粒(108.0)。2种质粒不同构象的体内体外表达中,均是新鲜制备质粒的表达量最高,因其中超螺旋为其主要构象。结论:质粒中超螺旋比例高时其转染效率及表达量最高,提高超螺旋比例是DNA疫苗质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诱导广谱有效的中和抗体被认为是预防性疫苗成功的关键,HI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标准化为HIV疫苗评价和设计提供指导,也为不同HIV疫苗的比较提供了平台。本文从方法的建立、假病毒株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策略的确定、该方法在HIV其它研究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以假病毒为基础的中和抗体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9.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在过去几十年,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流脑发病率显著下降。目前在中国上市的疫苗主要包括A、C、W、Y群单价和多价多糖脑膜炎球菌疫苗(MPV),A、C群多糖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PCV-AC)以及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MPCV-AC-hib)。纵观我国脑膜炎球菌疫苗近50年的发展历程,在疫苗生产、质量控制以及相关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着流脑疾病负担被低估、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策略尚未完善、不同厂家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程序不统一、无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上市等问题和挑战,为此应不断提高流脑监测手段及系统开展流脑疾病负担评价的研究以助力我国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策略和免疫程序的完善,并针对流脑血清群高度可变和易发生抗原漂移的特性通过基因重组等技术研发出免疫力更长、保护效果更好的可预防所有血清群流脑的通用性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尿素、尿酸和总蛋白复合冰冻人血清国家标准品,用于校准和评价常规方法,促进尿素、尿酸和总蛋白测定的标准化。方法收集含不同浓度尿素、尿酸和总蛋白的血清(无溶血、脂血和黄疸)样本,过滤除菌后分装,于-70℃保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候选品的均匀性。通过线性回归方差分析进行稳定性研究。采用参考方法或经验证的方法定值,计算不确定度。对候选品及25份新鲜血清样本在参考方法(或经验证的方法)及3个常规检测系统间的互通性进行评估。结果候选品中尿素、尿酸和总蛋白均匀性检验F值分别为1.071 4、1.339 9和1.275 0,均F0.05。在-20℃条件下,候选品中尿素、尿酸和总蛋白均至少可稳定37 d;在2~8℃条件下,尿素可稳定27 d,尿酸及总蛋白至少可稳定37 d;在20~25℃条件下,尿素仅能稳定3 d,尿酸可稳定8 d,总蛋白可稳定27 d。定值结果分别为:尿素(5.68±0.17)mmol/L(k=2)、尿酸(288.68±3.96)μmol/L(k=2)、总蛋白(67.03±3.46)g/L(k=2)。尿素、尿酸和总蛋白浓度全部在25份血清样本的回归直线95%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研制的尿素、尿酸和总蛋白复合冰冻人血清国家标准品候选品均匀性、稳定性、互通性良好,定值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