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97篇
  免费   2148篇
  国内免费   952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316篇
妇产科学   147篇
基础医学   1835篇
口腔科学   206篇
临床医学   3325篇
内科学   2029篇
皮肤病学   132篇
神经病学   1264篇
特种医学   13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101篇
综合类   394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708篇
眼科学   305篇
药学   3029篇
  21篇
中国医学   683篇
肿瘤学   1549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633篇
  2022年   1023篇
  2021年   1245篇
  2020年   1090篇
  2019年   707篇
  2018年   675篇
  2017年   495篇
  2016年   621篇
  2015年   740篇
  2014年   1778篇
  2013年   1642篇
  2012年   2175篇
  2011年   2284篇
  2010年   1586篇
  2009年   1318篇
  2008年   934篇
  2007年   1065篇
  2006年   858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改进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采用改进的四联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效果。方法38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根治术后行一期改进的四联术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改进包括:①肛门内括约肌改进为双层双套环;②肛门外括约肌改进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重建;③直肠角改进为肛提肌切缘牢固地缝合于肛门括约肌外面与结肠前壁;④直肠瓣改进为三个人工直肠瓣。结果38例术后肛门外形、功能及远期生存率均更为优良,术后肛门功能测试的总优良率达94·73%,远期生存率高达76·32%。结论改进的四联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效果良好,改进术式的设计也更符合正常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血小板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免疫强度及异构体比率对Alzheimer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31例AD患者、2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28例神经变性病患者及30名健康老年人血小板APP免疫强度和APP异构体比率。结果 APP免疫活性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P130/APP106比率AD组明显低于VD组、神经变性病组和健康老年组(均P〈0.05);AD组APP130/APP、06比率与其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07,P〈0.01)。结论 血小板APP异构体比率降低可用于临床对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53.
显微锁孔手术治疗脑干及其周围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显微锁孔手术应用于脑干及其周围病变的外科治疗,探求以最小的创伤来取得最佳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颞下锁孔人路、乳突后锁孔人路、枕下正中锁孔人路,以20mm左右直径的骨窗进行脑干及其周围病变的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6例例病人术后3d内均行MRI或DSA检查,肿瘤或动静脉畸形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成功夹闭。术中输血3例。并发脑脊液耳漏1例,硬膜下积液1例,1例术后持续昏迷40d苏醒,无死亡及感染病例。结论 锁孔人路微创技术处理脑干及其周围病变,因其手术创伤小,疗效佳,费用节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对134Cs诱发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畸变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观察内污染不同放射性活度134Cs时诱发同体骨髓细胞和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量效关系,以及同一放射性活度134Cs作用不同时间诱发上述两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产额。结果研究发现,134Cs内照射诱发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产额显著高于精原细胞,而其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类型均以染色单体型畸变为主。结论由不同放射性活度134Cs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产额而言,骨髓细胞要比精原细胞高出1.5~5倍。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犬放射损伤时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含量的改变,并与丙二醛(MDA)比较,探讨测定8-表氧-PGF2α对了解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价值以及SOD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60Coγ射线照射18只成年杂种犬,实验分低剂量SOD组,高剂量SOD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吸收剂量率为0.6Gy/d,共5天,计3.0Gy,测定照射前,照射过程中及照射后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褪黑素(MT)对ANP大鼠肺组织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表达的影响,探讨MIP-2在ANP相关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ANP 3h、6h、12h组和MT 3h、6h、12h组,每组5只。采用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MT组在ANP诱导前30min腹腔注射MT 20mg/kg体重。检测血淀粉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MI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O组相比,ANP 3h、6h和12h组肺组织MIP-2 mRNA表达分别增加48%,137%和230%。ANP组MIP-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40±0.84,5.80±0.55和6.40±0.45。MT干预组肺组织损伤得到改善,MIP-2 mRNA表达分别为ANP相应时间点的87%,77%和84%,MIP-2蛋白表达分别为2.20±0.84.4.20±0.45和5.20±0.50,与ANP相应时间点比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MIP-2在ANP相关肺损伤发病中起一定作用,MT可能通过下调MIP-2的表达以减轻ANP相关肺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57.
目的报告2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及治疗经过,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的初步经验和要点.方法我院自2000年12月一2002年12月共对4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4例均为男性,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应用三联免疫治疗的方法抗排异.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未发现超急性排斥反应或急性排斥反应,2例术后1周左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床边连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后,1例存活22d,1例完全康复,随访半年患者心功能恢复Ⅰ~Ⅱ级(NYHA),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心脏移植手术后肾功能损害较常见,围手术期的肾功能保护非常重要,如符合手术指征,及早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家族是B淋巴细胞核因子,它能够与免疫球蛋白κ链增强子结合并增加各种基因的表达活性。NF-κB通过典型和非典型途径的激活来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病理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NF-κB调控炎症反应、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等,它可以促进中风等缺血性脑损伤的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元死亡,同时又对神经元的存活有重要影响。NF-κB激活是神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保护神经元免于由氧化应激和脑缺血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和变性,阻滞NF-κB活性将影响它的神经保护机制。NF-κB这种对神经元存活和死亡的双重效应取决于NF-κB激活的亚单位类型、激活所处的损伤位置以及损伤后修复的时程。  相似文献   
59.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林格氏溶液的容量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确定全麻复合硬膜外时麻醉林格氏溶液的容量动力学模型参数,评价硬膜外复合全麻对晶体液扩容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癌切除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组Ⅰ麻醉诱导前行扩容治疗,组Ⅱ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后行扩容治疗。扩容采用30ml/kg乳酸钠林格氏溶液(LR)恒速输注,30min内输完,输注LR开始后90min内每5min测定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记录总尿量及血液动力学数据。用容量动力学数学模型和物质守恒定律处理数据,获得结果。结果 组Ⅱ容量增加量、容量扩张效率、输注结束时液体保留率均高于组Ⅰ(P〈0.05)。一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组Ⅰ目标容积(V)和清除率(k1)均大于组Ⅱ(P〈0.05)。二级容量动力学分析结果:组Ⅱ的V1、k1、k1均高于组Ⅱ(P〈0.05)。扩容后组Ⅱ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均小于组Ⅰ(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提高晶体液的容量扩张效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总结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的多发性肌炎的诊治体会。方法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下接受同胞间供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和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11 d,WBC>0.5×10~9/L,移植后13 d,血小板>20×10~9/L;27 d时,骨髓细胞染色体分析显示99%为供者型。移植后17 d,发生Ⅰ度急性皮肤型GVHD,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及甲氨蝶呤后,GVHD被完全控制。移植后8个月,患者发生轻度肝脏cGVHD,经他克莫司及硫唑嘌呤治疗,效果不佳,血清肝酶升高,后改为他克莫司和西罗莫司治疗,血清肝酶逐渐下降,但肌酸激酶从9 U/L上升至272 U/L,随后患者出现全身乏力,并逐渐加重,上下肢近端处活动出现障碍,肌酸激酶升至3010 U/L,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的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双侧大腿磁共振成像符合多发性肌炎表现,给予甲泼尼龙、血浆置换治疗,但无显著效果,患者突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患者死亡,死亡时肌酸激酶为21 010 U/L。结论多发性肌炎为cGVHD的一种较少见形式,累及重要肌组织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