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51篇
  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在三叉神经痛经皮微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行PMC的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7~7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23)插管后5min泵注0.9%异丙肾上腺素0.6μg·kg~(-1)·h~(-1)使HR增快至80次/分后开始手术穿刺;对照组(n=22)在HR慢于60次/分时给予阿托品0.5mg静注。记录患者麻醉前(T0)、插管后5min(T_1)、穿刺开始时(T_2)、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时(T_3)、解除球囊压迫后5min时(T4)的SBP、DBP和HR。计算两组患者SBP、DBP、HR在T_2、T_3时差值的绝对值,分别记为△SBP、△DBP、△HR。记录术中窦性停搏和高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T0、T_1时两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3时研究组HR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BP、△DBP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中有2例窦性停博。研究组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4.8%)vs 14(63.4%),P0.05]。结论 PMC术中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泵注,与使用阿托品比较,患者BP变化幅度更小,HR增快的幅度更大,为球囊压迫时的HR骤降提供了更加安全的范围。  相似文献   
53.
This study aim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and meta-analyze the nitro-oxidative stress (O&NS)/antioxidant (ANTIOX) ratio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eopl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We searched PubMed, Scopus, Google Scholar, and Web of Science for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inception until July 31, 2021. Forty-six studies on 3.798 MCI individuals and 6.063 healthy controls were included. The O&NS/ANTIOX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CI than in controls with a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 0.378 (95% CI: 0.250; 0.506). MCI individuals showed increased lipid peroxidation (SMD=0.774, 95%CI: 4.416; 1.132) and O&NS-associated toxicity (SMD=0.621, CI: 0.377; 0.865) and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defenses (SMD=0.725, 95%CI: 0.269; 1.182)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MCI was also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omocysteine (SMD=0.320, CI: 0.059; 0.581), but not protein oxidation, and lowered non-vitamin (SMD=0.347, CI: 0.168; 0.527) and vitamin (SMD=0.564, CI: 0.129; 0.999) antioxidant defen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CI is at least in part due to increased neuro-oxidative toxicity and suggest that treatments targeting lipid peroxidation and the GSH system may be used to treat or prevent MCI.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采用PBL教学法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轮转实习的高职护生45名为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前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轮转实习的高职护生25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评分、急诊专科核心能力。 结果 采用PBL教学法后,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评分显著高于采用PBL教学法前,急诊专科核心能力5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采用PBL教学法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诊科高职护生的实习带教中运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对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度,提高护生的急诊专科核心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5.
目的右中上腹腹膜炎、大切口手术及放疗后,腹腔镜下见右上腹广泛瘢痕粘连,在解离粘连、建立胆囊切除空间失败后,改从左上腹入路胆囊切除术,依具体情况,探讨建立器械通道和操作空间的可能性和实用性。方法自2001年5月-2015年5月有13例患者(有右上腹腹膜炎、大切口手术、放疗史)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发现右上腹广泛粘连,常规LC失败后,改从左上腹肝下脏面入路和肝镰状韧带入路建立手术器械通道,并沿肝脏脏面从上向下、从内向外解剖而建立胆囊切除空间,施行LC术。结果手术时间为70~155 min,平均117 min。13例有右上腹瘢痕粘连的病例,近创伤处粘连重远创则轻,经左上腹两条入路巧妙避开难以分离的瘢痕粘连面,均成功进行探查及切除术,建立器械通道及切除空间顺利,除手术时间较长外,无胃肠、胆管损伤。结论与距离呈负相关是后天性右上腹瘢痕粘连的特点,改从左上腹肝下脏面入路和肝镰状韧带入路,可避开瘢痕粘连轻松建立胆囊LC手术通道;再沿肝下及于胆囊周围由上向下和内侧向外建立胆囊切除空间,两条路径LC为切实可行的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6min步行试验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康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64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术后2周及3个月时两组6min步行试验时的距离及心绞痛诱发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均较2周时明显增加(P0.05),且术后2周及3个月时康复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435±56)m,(465±52)m]均较对照组[420±39)m,(440±45)m]明显增加(P均0.05),另外,术后3个月6min步行距离试验诱发的心绞痛:康复组的显著少于对照组(0%:9.4%,P0.05)。结论:康复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减少心绞痛的发生。6 min步行试验对术后康复效果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特发性肺纤维化高分辨CT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螺旋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8例IPF患者进行吸气后屏气HRCT扫描,并进行肺功能测定,观察IPF的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28例IPF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HRCT扫描出现最多的征象是网格影(92.8%)、蜂窝影(82.6%);磨玻璃影与FEV1、FEV1/FEV轻度负相关,网格影与DLco显著负相关,蜂窝影和CT总评分与FVC、FEV1、TLC和DL-co均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结论螺旋CT能准确反应IPF的病理变化,IPF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与螺旋CT征象存在相关性。两者相结合有助于预测IPF的进展、预后以及疗效反应。  相似文献   
58.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洁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77-47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20位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准直1.0 mm,螺距1.25进行扫描,将得到的原始数据行层厚1.25 mm、3.0 mm轴面重建,MIP 2 mm、5 mm多视角多平面重组及MPR重组。不同后处理技术的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共累及肺动脉血管232支,以上5种重建方法对肺动脉主干及叶动脉的栓塞,显示检出结果一致。对段及亚段动脉的栓塞MPR优于其它后处理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且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9.
孙玉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18-119
探讨浅静脉套管针的临床应用方法。选用相对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选用细、短留置针操作,并进行护理。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使用静脉套管针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减少痛苦,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且能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60.
王丁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69-170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处理的科学有效方式。方法:对6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出血患者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腹腔镜下止血和开腹止血,出血全部得到控制,术后未出现继发性出血,未损伤脏器。结论: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处理应当针对不同类型及出血部位,科学开展处理,病情加重还需实施开腹止血,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