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9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218篇
耳鼻咽喉   174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419篇
口腔科学   161篇
临床医学   3011篇
内科学   1275篇
皮肤病学   259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14篇
外科学   987篇
综合类   5314篇
预防医学   1715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2465篇
  2篇
中国医学   299篇
肿瘤学   30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853篇
  2020年   947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731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1976篇
  2012年   4777篇
  2011年   3850篇
  2010年   102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环状RNAs(circRNAs)是一种具有共价闭合环状的长链非编码RNA。circRNAs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并且结构稳定。circRNAs可作为微小RNAs(miRNAs)的分子海绵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也可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转录及蛋白翻译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和靶点。本文从circRNAs的形成、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结直肠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对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辅助排石的初步经验。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1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2例,B组56例。所有患者ESWL术后予司帕沙星0.2g,每天1次,A组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另加用坦索罗辛0.4mg,每日1次,所有患者日均饮水2L以上,进行日常活动。结果 A组与B组结石平均排出时间分别为4.10、6.91d,肾绞痛发生率为8%和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排出率分别为82.7%、58.9%,一次ESWL后结石排净率分别为75.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缩短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发生次数,使用安全、痛苦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73.
鱼金清解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鱼金清解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槲皮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GC法对制剂中芳樟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绿原酸进行定量测定;采用GC法对制剂中甲基正壬酮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TLC法能检出鱼腥草中的槲皮苷;GC法能检出金银花中的芳樟醇;绿原酸在0.104~2.60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37%;甲基正壬酮在1.7932~71.728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2.4%,RSD为1.7%。结论本课题所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应用痰真菌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喘息中的诊断意义,以期提高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喘息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根据是否并发持续喘息分为持续喘息组38例,非喘息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痰真菌培养,并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在持续喘息组共分离出病原菌55株,非喘息组分离出36株;持续哮喘组真菌感染26例,感染率68.42%,非喘息组仅有8例,感染率19.05%;应用氟康唑治疗,持续喘息组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65.79%,非喘息组总有效13例总有效率30.95%;应用伏立康唑治疗,持续喘息组总有效9例总有效率23.68%,非喘息组总有效率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哮喘与真菌感染有关,应用痰真菌培养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用药风险防范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加强用药风险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用药风险防范认知度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13.04%的护理人员没有认识到防范用药风险的责任;对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三个基本概念的总体认知率分别为39.13%,30.43%和58.69%;对药物不良事件的报告意愿率为67.39%。结论:以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为用药风险的主要来源,采用教育、制度和督查并重的方法,不断强化防范用药风险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6.
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且往往与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所致。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血栓性事件,因此抗血栓治疗可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但抗血栓治疗是否应成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对2012年1-12月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杭州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对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主要病原菌构成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共调查1 883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10例,医院感染率为5.84%,发生医院感染132例次,例次感染率7.01%;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6.69%,革兰阳性菌占20.86%,真菌占2.45%,前5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0.25%、13.50%、12.88%、10.43%、9.2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等广谱头孢菌素的耐药率>54.1%;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65.0%,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等广谱头孢菌素的耐药率>76.0%,仅对多黏菌素、莫西沙星敏感率较高;使用抗菌药物1 008例,使用率为53.53%,病原学送检245例,送检率为24.31%。结论神经外科不仅医院感染率较高,而且细菌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78.
目的连枷胸是一种严重的胸外伤,其常伴随着严重的肺挫伤并往往危及生命。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就受伤部位等情况分析了影响连枷胸预后的因素。方法在2006年1月~2011年9月有226例患者因连枷胸在我院治疗,其中183例男性,43例女性。患者的受伤部位、机械通气情况、预后情况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被加以统计分析。有142例(62.8%)患者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在该142例患者中,有96例患者随后行了气管切开术。有108例患者行了肋骨内固定术。结果引起连枷胸的主要原因为车祸(167/226,73.9%)。所有患者ISS评分平均为66.8分。按照受伤部位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前胸受伤组,其往往伴有双侧肋软骨分离(Ⅰ组,n=83),另一组为单侧后外侧胸壁受伤组(Ⅱ组,n=143)。Ⅰ组患者相对于Ⅱ组患者,ISS评分显著增高(71/56,P=0.02),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比例也较高,病死率也显著增高(P=0.03)。合并有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死率较高(16%),远远高于单纯连枷胸患者(无死亡),合并有颅脑损伤的患者的ISS评分平均为76,显著高于单纯连枷胸患者(ISS评分57.1,P<0.01)。败血症和蛛网膜下隙出血是主要死因。55岁以下患者(低龄组,n=135)的平均ISS评分为55.3,55岁及以上患者(高龄组,n=91)的平均ISS评分为70.3(P=0.032)。高龄组病死率比低龄组显著升高(8.8%vs 0.7%,P=0.03)。结论尽管长时间机械通气预后不佳,但早期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对于连枷胸患者的治疗是极其重要的。气管切开和纤支镜检查及吸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高龄及合并颅脑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前胸部位受伤导致的双侧肋软骨分离也增加了病死率和机械通气的比例。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七氟醚不同诱导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面罩肺活量吸入法诱导组(A组)与面罩潮气量吸入法诱导组(B组)。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喉罩插入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喉罩拔除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于B组(P<0.01);A组喉罩插入时间短于B组(P<0.01);2组拔除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种七氟醚吸入诱导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喉罩插入条件,面罩肺活量吸入诱导法起效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80.
In recent decades,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has undergone extensive development. Today, prehospital emergency nurses (PENs) are well trained and provide advanced care to patients of all ages. Caring for pediatric trauma patients is considered to be particularly demanding. However, in Sweden and internationally,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regarding PENs’ preparedness for caring for pediatric trauma patients. Objective: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questionnaire on self-reported preparedness among PENs caring for pediatric trauma patients in a prehospital emergency setting. Methods: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included face and content validity tests resulting in 38 questions. Eighteen of these questions were analyzed by test-retest. 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Fifteen questions were considered valid after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s. Three questions did not fulfill the stability criteria. The content analyses show a low degree of experience with pediatric trauma patients and half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stress symptoms when responding to such alarms. Conclusion: Th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PENs preparedness caring for pediatric trauma patients in Sweden is considered to be suitable for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care of pediatric trauma patients and the health of PENs, although further testing of the questionnaire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