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经皮激光腰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术前、术后予以精心、细致的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精心、细致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对于经皮激光腰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能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行为的发生情况,探讨血液透析护士职业暴露的特点及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血液透析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调查问卷表及防护行为调查问卷表调查分析扬州市5所医院82名血液透析护士的相关资料。结果血液透析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以事故性危害方面职业暴露得分最高;教育程度、工作岗位、职业暴露经历、培训经历、工作年限是影响护士防护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事故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社会因素方面是血液透析护士最常面临的职业暴露。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如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的培训及监督、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为护士提供充足的防护物品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对犬体外循环(CPB)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8和IL-1β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C组(n=6)和S组(n=6),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于CPB前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40 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及转机后不同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炎性因子的浓度;于阻断前后分别取心肌标本进行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于阻断前,开放30、60min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阻断60min后,2组NE、IL-8和IL-1β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阻断60min及开放主动脉后,S组中性粒细胞数、NE、IL-8和IL-1β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1);与C组比较,S组阻断60 min及开放主动脉60min时心肌组织匀浆MDA和MPO均显著降低(P<0.01),S组在开放主动脉30、60min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迅速(P<0.01)。结论 CPB中应用西维来司钠可明显减轻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对常规治疗(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等)疗效不佳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注射左西孟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0月~2011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在抗心力衰竭治疗(根据个体化合理应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等)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5μg/(kg.min)静脉维持泵入24 h;试验组给予左西孟坦注射液初始负荷量12μg/kg,注射时间10 min,随即以0.2μg/(kg.min)静脉维持泵入24 h;追踪观察14 d,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与多巴酚丁胺相比,左西孟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的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精心的护理配合下成功完成CT引导下的碘-125粒子植入术,成功率100%,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肝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对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成功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对照组被动训练膀胱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第1次排尿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可加快盆丛神经的恢复并改善手术后膀胱功能的支撑,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共享决策的医护-家属联动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在胃肠外科治疗的胃癌患者106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支持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共享决策的医护-家属联动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恢复时间,各项营养指标变化[包括人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P<0.05);出院后,两组ALB、PRE、TRF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共享决策的医护-家属联动干预模式应用于胃癌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营养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胸部影像学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观察2009年11月-2010年2月ICU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胸部影像学变化的特点,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共有7例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均在出现临床流感样症状后约7 d病情明显加重,表现为严重呼吸窘迫、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平均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 Hg,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斑片状浸润影,所有患者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同时均给予呼吸支持,其中2例因无创机械通气效果不佳改为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均给予白蛋白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利尿等治疗措施后,临床症状缓解,胸部影像学表现浸润影有吸收;治愈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肺部有不同程度纤维化表现。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肺组织损害重,临床治愈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肺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预防由内镜检查治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探讨加强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以及灭菌质量管理.方法 制定完善的手术室内镜管理制度,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内镜器械分科分套的标识体系,强化内镜清洗消毒训练.结果 完善规范的制度和严密周到的管理措施,确保了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防止医疗质量事故的发生,该院2008-2010年清洗消毒内镜1万余例,无1例发生内镜手术后的感染.结论 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规范要求和医院设施条件,严格并细化手术室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健全手术室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手术室内镜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23例患者根据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指南制定中心静脉压(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22例患者置入PiCCO,根据GEDI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24 h后平均液体复苏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24 h后平均液体复苏量对照组(3986.2±542.1)ml,研究组(4933.4±762.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对照组平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38士0.21)μg/(min·kg),研究组(0.15±0.07) μg/(min·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 长期COPD的患者可能合并右心功能不全,CVP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GEDI指导该类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弥补CVP的不足,明显降低患者感染性休克时升压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