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焦秀敏  许秀萍  赵晶  吕肖锋 《临床荟萃》2013,28(1):44-45,48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2周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BMI均明显减低(P<0.01),FIns水平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FBG(5.6±1.5)mmol/L vs(7.0±1.8)mmol/L(P<0.01);2hPG(8.2±1.3)mmol/L vs(10.8±2.1)mmol/L(P<0.01);HbA1c(6.1±1.2)%vs(7.2±1.0)%(P<0.01);FIns(13.2±3.1)mU/L vs(11.5±2.3)mU/L(P<0.05)。结论西格列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降糖药物,且能更好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2.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2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27例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 24例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造成眶内侧壁-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损伤,导致患侧视力严重减退;2例嗅觉丧失;7例术后出现短期尿崩,合并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经临床治疗后缓解。结论 肿瘤向鞍上扩展较大或质地较硬时应慎选经蝶入路;迅速准确地将鼻镜安放于蝶窦前壁的最佳位置,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的关键步骤;明胶海绵加生物胶可满意修复鞍底。术后应及时纠正低钠、低氯血症。  相似文献   
93.
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RT PCR技术从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包含全部阅读框架的Fas全长基因 ,与 pGEM TEasy质粒连接 ,经测序验证。构建 pcDNA3 1 Fas真核表达载体 ,将人Fas基因通过脂质体导入直肠癌 8348细胞中 ,并利用RT PCR方法检测直肠癌 8348细胞的Fas基因mRNA表达。用MTT法分析顺铂对转染前后直肠癌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Fas基因转染可明显增强直肠癌 8348细胞的Fas表达 ,分别用 1、5、10、2 0、4 0mg/L浓度的顺铂作用 ,转染Fas基因的 8348细胞实验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4 7 2 %、5 1 8%、5 7 2 %、6 5 4 %、71 0 % ;未转染Fas基因的 8348细胞对照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 2 9 6 %、33 0 %、37 8%、4 1 4 %、4 7 0 % ,2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 =15 33,P <0 0 1)。结论转染的Fas基因可显著上调直肠癌 8348细胞的Fas表达 ,促进细胞凋亡 ,Fas基因转染联合顺铂对直肠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4.
背景:在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基因治疗中,提高腺病毒载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尤为重要。 目的:对比观察5和5/F35型腺病毒载体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3/10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骨髓来源于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健康供者,均无造血系统疾病。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按1×104/孔密度接种于24孔板,细胞贴壁后分别换用成骨、成脂诱导液培养,以碱性磷酸酶、油红O染色检测其分化特性。用不同滴度编码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Ad5/F3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按5,20,100,400 感染复数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率,并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不同病毒滴度感染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细胞比例。 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166、CD29、CD73、CD31、CD45、CD34和CD14阳性率分别为95.08%、99.53%、72.26%,1.50%,2.02%,3.80%和4.94%。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14 d碱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成脂诱导后14 d油红O染色均为阳性。Ad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Ad5/F3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按5,20,100,400 感染复数分别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 d后前者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72±0.14)%,(4.97±0.46)%,(9.80±3.43)%和(45.53±6.32)%;后者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4.31±10.55)%,(55.19±13.73)%,(87.68±9.5)%和(96.57±5.64)%。在5,20,100的感染复数,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95%以上。在400的感染复数,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在90%以下。 结论:Ad5/F35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明显优于Ad5载体。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空心AF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使用经皮空心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的2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5例,年龄23~55岁,平均32.7岁。损伤节段:T125例,L113例,L23例。所有病例ASIA分级为E级。AO分型:B1型13例,B2型8例。评估内容: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通过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采用ODI评分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郊游等10个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09.0±16.0)min,术中出血量(90.0±15.0)ml,住院时间(7.7±2.3)d。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切口感染,切口皮下积液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其中15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7个月(12~33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3±1.7)分降低为末次随访时的(1.8±1.2)分(P〈0.05),末次随访时ODI为(10.0±1.2)%;伤椎高度由术前(54.0±17.1)%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82.7±3.5)%(P〈0.05),胸腰段后凸畸形由术前(23.0±13.1)°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6.9±5.1)°(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7±0.3)个月;术后1个月随访和末次随访相比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无明显丢失(P〉0.05)。故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12月内无复位丢失。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微创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段骨折是可行的。这个技术能够避免对后方韧带和骨性结构的再损伤,并可重建后方张力带结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以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扩增的第3代兔ADSCs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接种至自体PRP凝胶中,体外立体培养2周、4周、8周时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在PRP凝胶中的分布及存活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PRP凝胶-细胞复合体中糖胺聚糖(G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多糖(Aggrecan)、Ⅱ型胶原(CollagenⅡ)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体外扩增的第3代细胞CD90阳性率为95.2%,CD45阳性率为0.9%。培养2、4、8周时PRP凝胶细胞复合体均为表面光滑的凝胶状,弹性较好;番红O染色2周时细胞外基质几乎不着色,4周时可见细胞周围呈粉色的弱阳性染色,8周时多数细胞周围呈红色阳性染色。HE染色和扫描电镜各时间点均可见细胞均匀分布于网络状支架内;BrdU免疫荧光法显示细胞在支架中生存状态良好,培养4周时阳性细胞数较培养2周时明显增多(P<0.05),8周时较4周时明显增多(P<0.05)。培养4周时GAG含量较培养2周时明显增高(P<0.05),8周时较4周时明显增高(P<0.05);培养4周时与培养2周时比较3个目的基因mRNA表达量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时与4周时比较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以兔自体PRP凝胶与ADSCs构建的复合体在体外培养时细胞可以向类髓核样细胞分化,用此方法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复合可注射温敏型壳聚糖支架移植对退变早期兔椎间盘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髓核抽吸组、脂肪干细胞壳聚糖支架复合移植组、单纯支架移植组以及单纯椎间盘暴露组。术后2、4、8周分别将每组处死2只兔,使用ELISA方法检测L2-3、L3-4、L4-5、L5-6椎间盘内TNF-α、IL-1β含量。结果 24只动物均存活。髓核抽吸组与单纯椎间盘暴露组相比,TNF-α、IL-1β浓度升高(P<0.05);复合移植组、单纯支架移植组与单纯椎间盘暴露组相比较,TNF-α、IL-1β浓度均降低(P<0.05);复合移植组与单纯支架移植组相比,8周时IL-1β降低(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与温敏型壳聚糖支架在兔椎间盘退变早期能抑制TNF-α、IL-1β表达,可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深低温停循环(DHCA)术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的趋势及DHCA影响EPCs水平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先天性心脏病伴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并需要进行外科治疗的婴幼儿30例,根据术中是否采取DHCA分为单纯体外循环(CPB)组和CPB+DH...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军队医院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工作稳定状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战区182名非现役文职人员工作稳定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称情况、报酬及福利待遇、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自我发展与培训、团队协作与人际关系、医院管理经营的满意度、对组织的认同度为工作稳定性的有利因素(P〈0.05);学历情况为工作稳定性的不利因素(P〈0.05);政治面貌、职务情况、工作年限、专业、医院文化、医德医风、领导和管理人员、科室管理、工作环境及资源条件对工作稳定性无显著影响(P〉0.05)。②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职称情况、报酬及福利待遇、团队协作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与培训、对组织的认同度6个因素对工作稳定性影响较大(P〈0.05,P〈0.01)。结论军队医院应以"人性化管理"为理念,创造良好工作氛围,建设医院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创造公平的内部环境,重视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机制的建设,畅通沟通渠道,以增强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黄芪及相关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色谱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药材质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C18柱(4.6mm×250.0mm,5.0μm);流动相为A相为乙腈-甲醇(体积比9:1),B相为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60nm,进样量20μl。进行方法学考察,并进行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黄芪药材HPLC-DAD色谱指纹图谱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可以标定11个共有峰,黄芪药材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85,聚类分析结果与其一致。结论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方法均可以有效区分黄芪药材及其相关样品,使指纹图谱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