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3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676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685篇
预防医学   22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81篇
  2篇
中国医学   757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分析结肠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结肠炎肠黏膜的微小RNA(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通过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及UC相关性结肠癌(ulcerative colitis related colorectal cancer,UCRCC)小鼠模型,抽提、纯化RNA,加入荧光标记后与miRNA寡核甘酸基因芯片(Affymetrix公司)杂交,应用SA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有显著差异的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采用靶基因分析软件分析miRNA功能.[结果]has-miR-194、has-miR-215、has-miR-93、has-miR-192、has-miR-92a、has-miR-29b、has-miR-20a等7个miRNA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上调[中位假基因验出率(FDR)<5%],has-miR-1231、has-miR-195、has-miR-143、has-miR-145等4个miRNA显著下调(FDR<5%).[结论]UCRCC与正常结肠黏膜、UC肠黏膜之间存在明显的miRNA差异表达,这些miRNA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UCRC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2.
腹腔镜术后患者常出现肩痛,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机制是气腹或气腹使用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形成碳酸刺激膈神经导致的。气腹压力过高、残留膈下CO2过多、维持气腹的CO2充气速度过快等都可能引发术后肩痛。腹腔镜术后肩痛(post-laparoscopic shoulder pain,PLSP)以钝痛为主,没有明显的位点,多为轻到中度的疼痛。预防及降低腹腔镜术后肩痛的措施很多,包括外科、药物及护理等方面的措施,但效果各异,目前仍没有一个公认且效果确切的方法。该文就PLSP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降低术后肩痛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的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生活护理,药物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2组手术指标及2组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的时间、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效果较好,建议应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绞痛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关系。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心肌缺血总负荷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其心肌缺血总负荷高于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其心肌缺血总负荷也明显高于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者(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加有关联。  相似文献   
75.
同型半胱氨酸(Hcy)因被发现与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变、骨骼系统疾病甚至精神疾病具有明显相关性而被医学界所关注。近年来,Hcy在肝纤维化、肝硬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被临床医生及研究者所重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cy的代谢机制、生理病理意义,并着重阐述了Hcy和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相关性和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6.
目的验证在大鼠节段性骨缺损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肽(BMP Binding Peptide,BBP)对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e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诱导作用的影响。方法 70只缺损大鼠分别分成7组,每组不同剂量的rhBMP-2+/-1000 gBBP,4w和8w后分别摄片,动物8w后处死,股骨样本分别手工评估,采用uCT测量骨容积,随后分别采用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高剂量(10 g)rhBMP-2组术后8w可见骨愈合,骨缺损处骨完全覆盖和桥接,但低剂量(5 g和2 g)rhBMP-2组术后8w骨愈合欠佳。与单独应用rhBMP-2相比,使用低剂量的rhBMP-2复合一定量的BBP可以取得更满意的骨形成量。BBP增强rhBMP-2的骨形成活性发生于4~8w时,而在术后早期并无明显作用。单纯应用BBP仅可见骨缺损处局部的钙化,未见骨愈合。结论 BBP能显著增强rhBMP-2的骨形成活性,这种增强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来产生效果;其活性发生于术后4~8w时,在术后早期并无明显作用。而且BBP本身并没有骨诱导潜力,仅仅能增强rhBMP-2的骨形成活性。BBP起到缓释作用,与rhBMP-2紧密结合后,让rhBMP-2缓慢而持久的释放。  相似文献   
77.
胡俊  陈旭辉  吴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86-2787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体外血脑屏障氧糖剥夺模型中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Transwell培养小室为支架,构成以人血管上皮细胞为基础的体外血脑屏障(BBB)模型;利用厌氧培养箱及无糖培养液,建立体外缺血缺氧模型;在体外缺血缺氧模型基础上,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神经细胞,并在缺血缺氧条件下,使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rt-PA对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分别在氧糖剥夺(OGD)及无氧糖剥夺non-OGD条件下,在不同rt-PA的浓度作用下,低浓度(0.312 5μg/ml)rt-PA对non-OGD条件下神经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OGD条件下,低浓度(0.625μg/ml,0.312 5μg/ml)对神经细胞同样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rt-PA可能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存在保护作用,并与rt-PA的剂量相关。在OGD条件下,低剂量的rt-PA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肝肿瘤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MRI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9例接受经皮RFA的肝肿瘤患者(82个病灶),其中36例术前接受MR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资料,分析病灶大小、信号及强化方式等变化特点。结果 RFA治疗后2个月内病灶完全坏死区呈等或稍短T1短T2信号,偶呈稍长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2个月后完全坏死区呈短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残存病灶呈长T2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复发病灶消融区范围较前增大,呈长T2信号。富血供病灶动脉期可见厚薄不均、环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强化,乏血供病灶消融区边缘不光整。结论肝肿瘤RFA术后具有特征性MRI表现,能有效判断肿瘤残存和(或)复发,对于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金属细针对射频消融(RFA)离体猪肝热场的影响,探索利用金属细针引导产生适形消融范围的新方法。方法对11个离体家猪肝脏行RFA,以射频电极为对称轴,在射频针一侧按不同距离插入多根22GChiba针作为实验组,对称一侧正常肝脏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所有Chiba针均进行针体绝缘处理,以针尾连接回路电极板的Chiba针组为A亚组,不连接回路电极板的Chiba针组为B亚组。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消融范围进行大体标本测量和光镜组织学分析,比较其差别。结果Chiba针与射频电极距离≤2.5cm时,A亚组的消融范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B亚组的消融范围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hiba针与射频针距离〉2.5cm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消融范围基本一致(P均〉0.05)。结论与回路电极板形成直接电流回路的金属细针在与射频电极一定距离内可增强射频消融热效应,不形成直接电流回路的金属细针不会对射频消融造成明显热影响。  相似文献   
80.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年轻未育女性的耻骨内脏肌宽度及肛提肌裂孔大小,探讨女性盆底的形态及功能。方法对100例18~31岁年轻未育女性在安静状态下、最大瓦氏动作及提肛动作时采集盆底经会阴三维超声图像,脱机分析,分别测量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耻骨内脏肌的宽度,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估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肛提肌裂孔呈菱形,两侧耻骨内脏肌基本对称,呈带状高回声,在肛直肠角后方形成U型襻。安静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11.15±1.70)cm2,最大瓦氏动作时增大至(14.35±2.43)cm2,而提肛动作时缩小至(9.20±1.46)cm2。两名观察者测量安静状态及提肛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大小及不同状态下耻骨内脏肌宽度一致性较好,但在最大瓦氏动作时测量肛提肌裂孔大小的一致性稍差。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能直观观察盆底耻骨内脏肌的宽度及肛提肌裂孔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