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480篇
预防医学   223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419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1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DLBCL患者140例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对患者进行化疗。比较DLBCL患者(治疗前)与健康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比较不同临床分期DLBCL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的血清VEGF、bFGF水平;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不同临床转归DLBCL患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及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对DLBCL患者治疗前的血清VEGF、bFGF水平与IPI评分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DLBCL患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DLBCL患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越高的患者治疗后其VEGF、bFGF水平的下降幅度越大(P<0.05)。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好转与恶化DLBCL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bFGF水平、IP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好转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bFGF水平、IPI评分的降幅显著大于恶化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治疗前的血清VEGF、bFGF水平与其IP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血清VEGF、bF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化疗后显著降低;患者的VEGF、bFGF水平与其治疗效果、病情、肿瘤侵袭情况等均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对判断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分析高原环境对野战医疗队卫勤指挥及整体保障效能的影响;从保障方案、储备性训练、人员遴选、配置调整、人力资源分配、物资补充、伤员后送等环节,为机动卫勤分队急进高原执行保障任务提供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比较微创拔牙法与传统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应用效果,寻找更合理的阻生齿的拔除方案。方法:选择临床需要拔除下颌各种阻生齿的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分别采用高速涡轮机结合微创拔牙刀和传统拔牙器械拔除患牙。比较两组拔牙过程中畏惧发生率及术后张口度、疼痛、拔牙窝完整性等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法拔除下颌阻生齿可达到无痛、安全、微创的目的,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杨伟  石春来 《现代保健》2014,(12):116-1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神经外科全麻术患者对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记录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两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发生情况、躁动程度、镇痛和镇静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术后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拔管期躁动程度(0级、1级)和躁动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5 min、30 min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拔管后5、30、60和120 min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改善术后疼痛镇静效果,且不延长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术全麻插管患者,旨在评价对抑制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急、慢诊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ASA为Ⅱ~Ⅳ级,拟施全麻气管插管行动脉瘤夹闭术,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I组),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实验组(II组),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气管导管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分别记录患者在麻醉前、插管前、插管时、变动体位、抬头消毒和拔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插管时与插管前,I组患者明显出现一过性MAP升高和HR增快。而II组插管刺激反应弱于I组。组间与同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变动体位和抬头消毒时与插管前I组仍出现MAP升高和HR增快现象。而II组却无明显变化,组间与同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时与插管前,I组患者明显出现MAP升高和HR增快现象,而II组却弱于I组,组间与同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气管导管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术全麻插管患者,可以有效抑制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6.
曹倩  孙静  钱磊  晁艳艳 《安徽医药》2019,40(2):151-155
目的 探讨不同中毒程度的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ACOP患者,根据一氧化碳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35例)和中重组(26例),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同时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血凝速率(Angle角)、血块强度(MA)、血凝综合指数(CI),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所有ACOP患者随访28天,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19例),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TEG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组患者PT、APTT、TT短于轻度组患者,D-D、FDP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组与轻度组患者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比较,PT、APTT、TT缩短,FIB、D-D、FD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指标中,轻度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值缩短,MA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组患者R值、K值显著缩短(P<0.05),Angle角、MA值、CI值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比较,R值、K值缩短(P<0.05),Angle角、MA值、CI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EG检测中R值分别与PT、APTT呈正相关(P<0.05);K值与APTT呈正相关(P<0.05),与FIB呈负相关(P<0.05);Angle角分别与APTT呈负相关(P<0.05),与FIB、D-D呈正相关(P<0.05);MA值与FIB呈正相关(P<0.05);CI值分别与PT、APTT呈负相关(P<0.05),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OP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指标具有相关性,两者对监测ACOP患者凝血功能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用奥拉西坦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单用奥氮平治疗组(单用组),奥氮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组(联用组),每组30例。分别于实验前,治疗后4,8周对2组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价,采用韦斯数字广度测验(digital span test,D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WCST)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于4周末上午空腹抽血,监测肝功和血脂变化。同时招募30名60~75岁健康受试者为正常组,进行上述评价。结果 单用组和联用组PANSS各项评分,治疗4周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8周较治疗4周降低(P<0.05)。单用组和联用组的DS和WCST各项评分治疗4周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用组DS的正背项和总分、WCST的正确应答数明显高于单用组(P<0.05);2组的DS各项评分治疗8周较治疗4周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用组较单用组改善明显(P<0.05),WCST中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用组较单用组改善明显(P<0.05)。4周末2组ALT、AST、TC和TG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奥拉西坦可有效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且疗效优于单用奥氮平。  相似文献   
68.
为观察采用微创小针刀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对358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采用眼科虹膜小针刀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结果显示,35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疗程5~8d,无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小针刀微创术与其他内括约肌切断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治疗彻底、创伤小、疗程短,无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血胆红素、血脂以及超敏炎症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心绞痛患者56例,心肌梗死42例,同时选取正常人组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24h内瘦素、血胆红素、血脂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瘦素、血胆红素、血脂以及Hs-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心肌梗死组瘦素、血胆红素、血脂以及Hs-CRP水平高于心绞痛组。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血胆红素、血脂以及Hs-CRP水平的变化对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心肌细胞Iks通道β亚单位基因Mink-S38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共130例,其中房颤67例,窦律63例.对入选患者进行静脉采血,记录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房颤组和窦律组的Mink-S38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3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Mink-S38G多态性的基因型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Mink-S38G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研究样本为遗传平衡群体;房颤组与窦律组之间Mink-S38G的三种基因型频率为AA(9.52% vs 23.44%),AG(41.27% vs 50.00%),GG(49.21% vs 26.56%),在房颤组中GG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窦律组,二组间基因型存在明显差异,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Mink-S38G多态性与房颤的发生有明显相关(OR=0.481,95%,CI 0.276~0.838,P=0.010).结论 Mink-S38G多态性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房颤发生有关,具有GG基因型的患者其房颤发生的风险较高,揭示了房颤发生机制中的可能的基因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