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4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37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取60条杂交猪后腿作为原料,按金华火腿传统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分别在原料、盐后、晒后、成熟中期、成熟结束、后熟(1)、后熟(2)工艺段随机取5条腿的股二头肌作为样品进行风味成分检测.结果显示:原料腿和盐后腿中检出89种风味物质,晒后腿中检测出90种风味物质,成熟中期和成熟结束腿中分别检测出91种和96种风味物质,在后熟(1)和后熟(2)工艺段分别检测出93种和94种风味物质.这些成分可归类为:烷烯烃、芳香烃、醇、醛、酮、酸、酯、含氧杂环化舍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氯化舍物、酰胺和萜烯类等物质,其生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不同.在金华火腿产品的风味成分中,醛类占化舍物总数的45.07%,酸占18.39%,醇占13、93%,酮占9.00%.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主要由5种直链醛组成,第二主成分主要由5种直链醇和支链醇、2种支链酮、甲苯、已烷等组成.第一和第二主成分总计解释了金华火腿风味成分变化总方差的90.6%。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黄鼬控制害鼠的能力。方法 人工饲养,定时喂食,观察。结果 黄鼬在有选择的条件下,仅取食动物类食物,在动物类食物中嗜食鼠类,日食量达体重的20%左右,不同季节的活动时间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利用黄鼬可控制特定环境中的害鼠,用人工饲养的方法。观察,分析黄鼬的食性,食量及生活习性。以探讨黄鼬控制害鼠的能力。可为进一步利用黄鼬控制害鼠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3.
LHRH融合蛋白疫苗对性成熟前小鼠性腺轴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融合蛋白作为疫苗免疫性成熟前雄性小鼠,观察其对性腺轴系的影响,及其能否恢复。方法:将性成熟前小鼠分为断奶前免疫组(n=10,10日龄)、断奶后免疫组(n=10,24日龄)和对照组(n=10,24日龄),前两组用LHRH融合蛋白疫苗免疫2次(间隔5周)。免疫期检查小鼠的性行为、受孕情况、睾丸组织学变化以及精子密度和活力,以确定其抑制性腺发育的作用。抗LHRH抗体下降后,断奶前组注射睾酮(1 mg/只),共2次,断奶后组不做处理,观察其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小鼠2次免疫后3~4个月性腺轴功能均可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结论:LHRH融合蛋白疫苗对断奶后小鼠具有可逆性抑制性腺轴系功能的作用;断奶前组小鼠,体内抗LHRH抗体下降后注射睾酮,性腺轴系功能也可恢复。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促凋亡基因Sj BAD的生物学、免疫学和转录表达特征,评估Sj BAD重组蛋白作为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方法根据Sj BAD的参考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Sj BAD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Sj BAD。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j BAD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期及42 d雌、雄虫体内的转录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法分析Sj BAD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用重组抗原Sj BAD免疫BALB/c小鼠,通过计算减虫率及肝脏减卵率,评估重组抗原作为血吸虫病候选疫苗分子的潜力。结果成功克隆了日本血吸虫Sj BAD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Sj BAD,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22 k Da。Western blotting表明Sj BAD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间接ELISA法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产生了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Ig G。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Sj BAD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的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转录,以14 d表达量最高,且在雄虫体内的表达量高于雌虫。两次动物免疫试验表明,重组蛋白Sj BAD在BALB/c小鼠体内诱导了30.82%和27.87%的减虫率,及42.52%和45.84%的肝脏虫卵减少率,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均0.05)。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日本血吸虫促凋亡相关基因Sj BAD,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期虫体内均有表达。纯化的重组Sj BAD蛋白在小鼠体内能诱导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5.
对江苏省沿海野生栝楼的形态、分布、生态环境与群落类型等进行了资料分析、踏查、样地调查。结果表明,栝楼在东台、射阳沿海滩涂较多分布于人工刺槐林、银杏林下和林缘,在村落周围和滩涂草甸也有分布,极少分布于农田和沟渠。对东台市沿海130.04 km2代表区域内天花粉蕴藏量估算值达731.663 7 t;射阳县沿海113.89 km2代表区域内天花粉的蕴藏量约为125.618 6 t。对江苏省沿海栝楼野生资源的生产发展提出了建议,为开展栝楼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技术要求,基于江苏省中药资源分布区域的实际现状,从调查背景地域的生态变化情况、区域中药资源的分布特点、县域普查方案的调整制定以及普查技术规范的补充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索性地提出了适宜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生、耐盐特色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技术,为我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为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7.
通过分析不同浓度Ca2+与SA对高温胁迫下对桔梗抗逆生理指标及相关光合参数的影响,了解Ca2+,SA对桔梗高温胁迫伤害调控的相关性,为缓解桔梗高温胁迫提供依据。该实验以盆栽桔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CaCl2,SA溶液,然后置于 35 ℃/25 ℃(昼/夜),光照3 600 lx 的光照培养箱内,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常温25 ℃喷施蒸馏水和高温胁迫下喷施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桔梗叶片相关光合参数,膜透性,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ASA,GSH含量,以及SOD,CAT活性。结果表明,6 mmol·L-1 CaCl2,1.5 mmol·L-1 SA可显著增强桔梗叶片SOD,CAT酶活性,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效减少高温胁迫对细胞膜的破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叶片光合效率,有效增加ASA,GSH的含量,从而抵御高温造成的氧化胁迫,但随着浓度的增大,桔梗叶面抵御高温胁迫的能力则会下降。喷施一定浓度CaCl2,SA溶液可减轻高温胁迫对桔梗叶片的伤害。  相似文献   
98.
对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以UV-VIS测定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总黄酮(TF)含量,HPLC测定木犀草苷(GA),槲皮苷(QU),绿原酸(CA),3,5-O-二咖啡酰奎宁酸(CQ)的含量.结果显示安徽歙县晚贡菊TF量最高为7.13%;安徽亳州大亳菊GA量最高为33.45 mg·g-1;江苏射阳红心菊QU量最高为29.25 mg·g-1;江苏射阳长瓣菊CA量最高为13.14 mg·g-1;浙江桐乡大洋菊CQ质量分数最高为7.35 mg·g-1.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产地相同栽培类型之间差异亦显著,结果表明药用菊花叶片可以作为中药新资源开发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99.
为探索不同干燥方法对光慈姑加工性能和品质的影响,为光慈姑规范化加工方法提供依据,研究了普通晾晒、蒸制、水煮、恒温烘干(40,50,60℃)等8种不同干燥方法对光慈姑外观性状、折干率、硬度、复水率及水分、灰分、浸出物和多糖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晾晒及40℃恒温干燥的光慈姑复水率最佳,但所需时间长、折干率小、硬度大,色泽差,且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和皱缩;60℃恒温干燥的光慈姑干燥时间短、含水量低、多糖含量高,但其他各项指标均较差。烫制处理(蒸制和水煮)后的光慈姑虽干燥时间缩短、外观品质较佳,但浸出物及多糖含量降低。50℃恒温干燥光慈姑外观品质与市售光慈姑较接近,硬度最小,折干率最大,复水率较高,浸出物及多糖含量较高,且水分、灰分含量适中。综合考虑,建议选择50℃恒温干燥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缩短了干燥时间,还能保证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00.
不同氮素形态与配比对桔梗生长及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处理对桔梗生长和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为桔梗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借鉴。采用盆栽方式,对桔梗进行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处理,测定桔梗生长相关指标,包括生物量、光合参数及NR,GS活性,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和SOD,POD,CAT活性,桔梗皂苷D含量。结果表明:NH4+-N/NO3--N为0 : 100处理,桔梗叶片NR活性、硝态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及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叶片中GS活性在NH4+-N/NO3--N为25 : 75处理最大,铵态氮含量在NH4+-N/NO3--N为75 : 25处理为最大值。随着NO3--N比例的增加,SOD活性先降后升,CAT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先降后升,且CAT与MDA呈完全相反变化趋势,均在NH4+-N/NO3--N为25 : 75处理分别达到最大值与最小值。桔梗皂苷D含量也随NO3--N比例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NH4+-N/NO3--N为25 : 75处理达到最大值,较酰胺态氮处理升高了25.81%。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桔梗光和特性、氮素代谢和抗逆调节指标、产量及质量影响显著。NH4+-N/NO3--N为25 : 75处理较适宜桔梗生长及桔梗皂苷D含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