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8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3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702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83篇
  2篇
中国医学   2704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770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1.
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卵巢早衰(POF)是当今女性生殖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适龄女性的身心健康,增加远期罹患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中医认为肾虚是POF发病之根本,肾虚血瘀是POF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且补肾活血中药在POF的治疗中起到确切的临床疗效。大量研究显示补肾活血中药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卵巢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减少颗粒细胞凋亡,降低氧化应激损伤以及调节免疫平衡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原件(ARE)、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梳理总结补肾活血中药防治POF的病理机制,探寻其多途径、多靶点治疗POF所发挥的生物学基础,以期为临床应用补肾活血法防治卵巢衰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技术修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创面面积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植皮联合VSD技术修复糖尿病足创面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缩小创面面积、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不公平厌恶情绪对社会经济决策行为的影响,并试图探查社会文化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以低龄健康老年人为被试,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分析老年人面对不公平分配时的决策行为特征。结果老年人面对不公平提议分配时,倾向于做出拒绝接受的决策。在分配条件为$3.5:$1.5时,老年人更多地拒绝计算机对手做出的不公平分配。结论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决策行为表现出不公平厌恶的社会偏好。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老年人在社会经济博弈中的决策行为,中国老年人在决策时更多地考虑到人际关系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文献学角度审视我国循证护理的发展现状。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循证护理涉及循证实践及转化、证据综合、理论及方法学研究、教育应用等几大类,其中循证实践类文献所占比例最大。发现科研文章的数量较以往有了显著增多,但研究结果的利用仍显不足。认为积极努力地进行本土化高质量证据的研发并采用规范标准的方法进行证据应用,仍是未来循证护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对脓毒性心肌病患者血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78例脓毒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通过鼻饲给予扶正解毒化瘀颗粒(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鱼腥草、川芎、生黄芪等)2剂/d,连续10 d。分别测定0、1、3、7、10 d时患者血清PCT和血浆CRP水平。结果 2组患者入院治疗3 d观察组PCT值及3、7 d观察组的CRP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其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7、10 d观察组的PCT值及10 d观察组的CR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可以有效降低脓毒性心肌病患者PCT和血浆CRP的水平,其机制或与抗炎、调节免疫力、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62-1863
皮部浅刺法是一种在十二经皮部理论、现代解剖、组织功能学说上发展起来的针灸治疗方法,付于根据多年经验将皮部浅刺手法进行合理量化并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文章从皮部浅刺手法的量化,理论基础,以及临床体会多个角度阐述了皮部浅刺疗法在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和有效治疗方法,有助于从一个全新视角理解此疗法的机理和疗效,皮部浅刺法因其针刺部位表浅,大大减少了患者治疗时的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的优点逐渐被医家学者所采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夏枯草是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传统药食两用植物。夏枯草具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功效,其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为常用的清热药,自古便在乳腺疾病的治疗中多有应用。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乳腺疾病逐渐成为女性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中医所述乳痈、乳癖、乳岩等病皆属于现代乳腺疾病范畴,且认为肝经与之最为密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含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抑菌、调节激素、抗肿瘤等作用。夏枯草通过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以起到抗乳腺炎的作用,干预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效果或调节血脂水平以治疗乳腺增生,通过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分裂等多种方式协同作用发挥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在查阅夏枯草相关文献时,发现夏枯草往往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控发挥药理作用,但大部分的研究并未明确其发挥药效的具体靶点,有待后续深入研究。该综述对夏枯草治疗各类乳腺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总结,为夏枯草在临床上发挥更加广泛的治疗作用及其治疗乳腺疾病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缺血性心肌病成为全球致死的首要原因,药物治疗对多数病人疗效不佳,如何减少心肌的梗死、增加心肌的再生,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非心源性干细胞移植虽然可以改善早期临床症状,但是后期疗效不确定。心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无性系形成和多潜能的特性,它的发现不但证明了心肌的可再生性,而且为心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使沉寂的干细胞快速增殖和分化成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成为今后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的治疗,现代医学除了针对脑血管病的基础疗法以外,针刺和康复训练疗法也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采用体针、头针、电针等针刺手段以及Frenkel康复训练法、核心肌群训练法等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疗效显著,不难看出在针刺与康复训练以及二者结合疗法的领域上着实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得到了相应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7,(5):679-680
为探析近5年中药外治痤疮的方法及规律,我们通过相关文献的检索,对中药外治痤疮的方法进行归类总结,结果发现:低级别的证据显示:中药外治法对痤疮有效且安全。但该结论有待今后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该法可考虑作为痤疮的基础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