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丙泊酚属于短效静脉麻醉药,相对于其他麻醉药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几乎无残留副作用等优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丙泊酚可引起短暂的欣快感,甚至可因此进一步发展为成瘾性,本文对丙泊酚致欣快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依托咪酯对活体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 PFC)乙酰胆碱(ACh)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2只SD大鼠,以尾静脉给予依托咪酯1. 0 mg/kg作为起始诱导浓度,以0. 5 mg/kg递增,直至5 mg/kg。再以10 mg/(kg·h)为基础维持浓度,以10 mg/(kg·h)递增,直至40 mg/(kg·h),再增加其中间值进行观察,分别明确最低有效诱导和维持翻正反射消失(LORR)的剂量。进一步随机选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依托咪酯组。采用微透析技术,在线收集大鼠m PFC给药前后透析液,并自动注射到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以测定ACh浓度。结果:依托咪酯诱导大鼠LORR的最低有效诱导和维持剂量为3. 5 mg/kg和32mg/(kg·h)。生理盐水组:组内各个时期ACh水平无明显差异。依托咪酯组:依托咪酯致大鼠意识消失后,m PFC细胞外液ACh水平明显降低(P 0. 01);停止输注依托咪酯,细胞外液ACh水平逐渐升高(P 0. 01),但未能恢复到基础水平(P 0. 01)。结论:尾静脉给予大鼠依托咪酯致意识消失后,可明显降低m PFC细胞外液ACh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琥珀酸脱氢酶(SDH)在缺氧后处理(HPC)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关系。方法分离成年雄性SD大鼠心肌细胞并培养48 h,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n=24):空白对照组(Nor组)、缺氧复氧组(H/R组)、SDHA-siRNA腺病毒+缺氧复氧组(siRNA+H/R组)、HPC组、SDHA-siRNA腺病毒+HPC组(siRNA+HPC组)、5-羟葵酸(5-HD)+HPC组和SDHA-siRNA腺病毒+5-HD+HPC组(siRNA+5-HD+HPC组)。Nor组常氧条件下持续培养195 min。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制备:5%CO2+1%O2+94%N2条件下缺氧45 min, 复氧150 min。HPC方法:缺氧45 min时行3个循环的复氧5 min-缺氧5 min处理, 继续复氧培养120 min。mito-KATP阻断剂5-HD给药方法:缺氧30 min时加入终浓度为100 μmol/L的5-HD。各siRNA组心肌细胞成功转染SDHA-siRNA腺病毒, 沉默SDHA表达。于复氧末, 分别检测细胞活力、钙...  相似文献   
14.
全身麻醉如何导致意识的可逆性消失是探究全身麻醉机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经过脂质学说、蛋白学说和离子通道学说三个阶段后,全身麻醉与神经通路之间的联系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表明,全身麻醉状态与生理性睡眠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包含多种神经元及核团,通过投射及释放相关神经递质,促进并维持生物的觉醒,而全身麻醉药也共享了其中的某些通路及递质。本文通过综述近年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中关键核团在睡眠-觉醒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网状激活系统与睡眠-觉醒、全身麻醉的关系,为阐明全身麻醉的药物作用机制、探寻临床治疗睡眠障碍新

方法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