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73篇
神经病学   488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目的 观察自控静脉镇痛法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患者意识、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法,在手术后立即安装一次性静脉止痛泵;对照组采用肌注盐酸哌替啶100 mg的方法进行镇痛.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镇静效果以及术后有无呕吐、睡眠时间、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24 h、48 h 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及用药后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临床指标观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自控静脉镇痛法用于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在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的同时,并不出现对患者意识的抑制作用,从而保证对患者意识判断的准确性,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脑卒中患者,分析出血性脑梗死与非出血性脑梗死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治疗方法的不同;同时通过量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预后的差别。结果:HT患者的平均年龄(50.1&;#177;16.8)岁,非HT患者的平均年龄(58.6&;#177;21.3)岁。HT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24.5&;#177;17.2)d,非HT患者为(25.9&;#177;18.6)d。所有患者同时接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水肿治疗、及这些方法的联合治疗。HT住院前后的FIM评分改善21.8,非HT住院前后的FIM评分改善19.3。结论:年龄是HT发生的影响因素;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水肿治疗、及这些方法的联合治疗对HT的发生没有影响;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3.
背景:由于听神经瘤缓慢地膨胀性生长,听神经的解剖位置发生很大的变化,手术中面神经的损伤不可避免。目的:总结120例听神经瘤患者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的l临床经验,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准确性、实用性以及术中监测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功能。设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对象:于1996—05/2000—02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小型听神经瘤(直径〈2cm)3例,中型听神经瘤(直径〉2cm)9例,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的108例,其中包括双侧听神经瘤1例,复发性听神经瘤1例;手术采用枕下乳突后入路119例,经迷路入路1例。方法:术中使用美国Ⅴiking-Ⅳ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监测面神经功能时,记录电极置于眼囵匝肌、口囵匝肌或上唇方肌上。监测三叉神经运动支时,记录电极置于咀嚼肌上;监测副神经时,电极置于斜方肌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定:记录电极为正极,置于额区中线(脑电图10~20分类系统),记录出的波形呈向上的偏转(正),参考电极A1或A2,接地电极置于额极中线(相当于鼻根部);记录电极均为针电极并用胶布固定。一般刺激强度为80~90nHL,对侧耳用40nHL的噪声。通过术中监测解剖保留面神经。术后复查CT(必须有增强扫描)或MRI,了解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术后2周,6~9个月复诊时再次评分)。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听神经瘤患者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结果:纳入患者1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面神经解剖保留117例;1例听神经瘤因面神经呈羽状位于肿瘤的后方,开始切除肿瘤时没有给予电刺激而未能保留,后行面-舌下神经吻合术。2例面神经不慎拉断后两残端足够长且没有张力,故修整后用7—0可吸收线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6个月H—B分级为Ⅳ~Ⅴ级。②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为Ⅰ级10例,Ⅱ级57例,Ⅲ级44例,Ⅳ级4例,Ⅴ级2例.Ⅵ级3例。③术后9个月面神经功能的H—B评分为Ⅰ级94例.Ⅱ级18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Ⅴ级1例,Ⅵ级2例。结论:通过术中监测自发肌电图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肌电图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损伤较机械刺激小.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高,且电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定位准确、及时,并可判断面神经预后。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女性垂体腺瘤发生卒中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可行的预测方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999-01/2004-01由门诊连续收入院治疗的43例女性垂体腺瘤卒中患的临床资料,以同期人院治疗的258例垂体腺瘤未卒中病例为对照,采用单因素比较以及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与女性垂体腺瘤卒中相关的垂体腺瘤大小、病程、早期视力视野变化以及无功能性腺瘤影响女性垂体腺瘤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患均进入结果分析。按OR值大小依次是:早期视力、视野改变、病程、肿瘤大小和无功能腺瘤。建立回归万程:Logit y=-4.937615 1.812802x 1.446673x7 0.691593x8 2.002303x11。结论:女性垂体腺瘤中的大腺瘤、巨大腺瘤及无功能腺瘤时易发生卒中,应在出现视力、视野改变时加以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75.
陈蕾  夏义容 《现代护理》2007,13(5):458-459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以192例SA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将患者年龄、首次血压、哥拉斯哥(GCS)评分、术后有无躁动、有无糖尿病史、吸烟史作为观察内容,进行成组比较的对照研究。结果术后24h再出血主要与患者年龄、高血压、术后躁动及吸烟史有关,而与患者的GCS评分、糖尿病史无关。结论术后有效控制血压,合理应用镇静剂,对有吸烟史的老年患者加强监护,可以减少颅内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盐酸法舒地尔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传统钙离子拮抗剂脑保护作用并不确实,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具有强大的扩血管作用和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目的:研究盐酸法舒地尔作为细胞内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全部实验于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体质量250~300g健康SD大鼠30只(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以Haruo Nagasawa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分为盐酸法舒地尔组15只和生理盐水组15只。另选体质量250~300g健康SD大鼠50只(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以Carys M Bannister转流法制作局灶缺血模型。转流法模型50只大鼠5只一组分为10组,各用于测定盐酸法舒地尔和生理盐水治疗动物缺血前,缺血60min,再灌注20,60,120min缺血区脑组织乳酸含量。干预:用线栓法和转流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30min分别给予盐酸法舒地尔和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缺血后5,60min和再灌注30min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术后3,24,48h神经功能;缺血60min,再灌注20,60,120min缺血脑组织乳酸含量。结果:法舒地尔组缺血5,60min,再灌注30min局部脑血流(rCBF)为[(3.11&;#177;0.02),(3.60&;#177;0.02),(8.04&;#177;0.10)mL/(100g&;#183;min)]明显高于对照组[(2.63&;#177;0.04),(3.17&;#177;1.29),(6.74&;#177;0.03)mL/(100g&;#183;min)];法舒地尔组神经功能好于对照组;再灌注60,120min乳酸含量法舒地尔组[(7.2&;#177;0.3),(7.4&;#177;0.2)mmol/kg]少于对照组[(10.2&;#177;0.3),(10.0&;#177;0.3)mmol/kg]。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能改善动物模型缺血脑组织局部血流量,加速再灌注过程乳酸清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以192例SA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将患者年龄、首次血压、哥拉斯哥(GCS)评分、术后有无躁动、有无糖尿病史、吸烟史作为观察内容,进行成组比较的对照研究.结果 术后24 h再出血主要与患者年龄、高血压、术后躁动及吸烟史有关,而与患者的GCS评分、糖尿病史无关.结论 术后有效控制血压,合理应用镇静剂,对有吸烟史的老年患者加强监护,可以减少颅内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脑动脉瘤患者生活质量:1:1配对病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脑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以 1∶ 1配对病例对照设计研究,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连续 46对脑动脉瘤患者和同期门诊或病房患者家属.应用 36条款小型调查表( SF-36)为测量工具现场调查其生活质量. 结果脑动脉瘤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病例组和对照组生理功能( 40.2± 21.2比 48.3± 23.3, t=2.6, P=0.01)、生理角色功能( 45.0± 41比 61.0± 42.6, t=4.6, P=0.00)、生命活力( 35.5± 24.6比 53.3± 28.9, t=5.7, P=0.00)、一般健康( 53.1± 25.1比 67.6± 23.5, t=5.2, P=0.00)、自报健康( 37.1± 13.2比 43.6± 17.2, t=2.3, P=0.02)等生活质量各因子分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心理健康( 72.1± 13.5比 75.1± 15.1, t=1.9, P=0.07)、社会功能( 46.4± 14.1比 59.9± 15.2, t=1.8, 0.07)、情感角色功能( 71.1± 26.6比 72.3± 28.6, t=0.4, P=0.7)、疼痛( 67.9± 21.2比 66.5± 19.6, t=1.2, P=0.25)等因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动脉瘤病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海马齿状回区注射对成年大鼠神经细胞胆碱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3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全军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1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n=6),生理盐水对照组(n=5)。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4或生理盐水注射大鼠左侧海马齿状回区。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用微量注射器将10mg/L骨形态发生蛋白41μL以1μL/min的速度注入,留针10min。生理盐水对照组将生理盐水1μL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式注入相同部位。实验评估:注射后28d,对该区大鼠脑组织进行胆碱能神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Image-prog-plus图像分析系统对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面积的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大鼠11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形态: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区骨形态发生蛋白4注射后28d时,光镜下见海马CA1,CA2,CA3区及齿状回均存有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其形状呈卵圆形、梭形或多边形,细胞体较大;细胞核大而圆,具有多个突起。细胞质和突起均被染成棕黄色,经苏木精复染的细胞核着色浅色,核仁明显。②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面积:注射后28d,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注药侧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面积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194.78±22.33),(142.78±26.58)μm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51.997,P=0.002<0.01);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注药侧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面积明显高于同组对侧[分别为(194.78±22.33),(158.03±36.22)μ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1.746,P=0.03<0.05)。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4注入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可上调该区神经细胞的胆碱能表达。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特性和与主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1-09/2004-01收治的资料齐全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进行苍白球毁损术,术前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测评,对各症状进行分项计分;术中连续记录苍白球神经元的放电信号;术后进行付立叶变换,计算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以数据有效值为指标研究神经元放电的信号强度。计算神经元放电信号频谱和强度与各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共采集神经元放电764个,其中单细胞神经元放电共343个,外侧苍白球神经元163个,内侧苍白球神经元180个。②神经元放电的频率:外侧苍白球低于内侧苍白球[(59.50&;#177;25.80),(96.87&;#177;43.05)Hz,P〈0.01]。③内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和数据有效值均高于外侧苍白球(P〈0.05)。④外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和数据有效值与强直、运动迟缓的分项计分明显相关(简单相关,P〈0.05),而与震颤不相关。⑤内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和数据有效值分别与运动迟缓、震颤、强直的分项计分相关(简单相关,P〈0.05)。结论:外侧苍白球的功能异常与强直、运动迟缓有关,内侧苍白球与运动迟缓、震颤和强直都有关系。提示行内侧苍白球毁损术时,毁损区同时累计外侧苍白球时对僵直和运动迟缓可能有较好疗效,治疗震颤的最适手术靶点可能位于内侧苍白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