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0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火炬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的研制及临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安全且有效,介绍自行研制的火炬内固定器械及在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中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通过器械生物力学测试,临床治疗14例患者(骨折10例、滑脱4例),对复位及固定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胸腰椎骨折均满意复位,腰椎滑脱中3例退行性滑脱未完全复位,1例崩裂性滑脱复位满意,随访均无高度丢失、断钉、松动、椎体滑移加重等并发症。结论:该器械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固定坚强、稳定,但对腰椎滑脱的治疗有一定局限性,其分离复位间距的适当量化对评价手术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羟基磷灰石降解缓慢、脆性大,而丝素蛋白机械强度差,将两者复合,可能克服单个材料的缺点。目的:测试不同规格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silk fibroin/hydroxyapatite,SF/HA)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体内降解速率,为进一步的成骨实验提供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的体内及体外实验,于2006-09/2007-06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4种规格SF/HA—1、SF/HA-2、SF/HA-3、SF/HA-4及普通羟基磷灰石,各材料的差别主要是丝素蛋白与羟基磷灰石组成比、致孔剂量及添加剂量不同。方法:测定4种SF/HA复合材料和羟基磷灰石在0.5,2,6,12及24h不同时间点的吸水率。将4种SF/HA复合材料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进行体内降解观察,以羟基磷灰石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各材料的吸水率;大体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材料植入SD大鼠背部后不同时间点的降解情况。结果:各材料吸水率趋势为SF/HA-3和SF/HA-4〉SF/HA-2及SF/HA-1〉羟基磷灰石;同一材料吸水率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羟基磷灰石、SF/HA-1及SF/HA-2降解十分缓慢或基本不能降解:SF/HA-3于20-24周降解完毕;SF/HA-4于12~16周降解完毕;各种材料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变性坏死等。结论:丝素蛋白能改善羟基磷灰石的理化性能,并可调控SF/HA的降解速率,SF/H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骨修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藏族女性定量超声骨密度峰值,以广泛应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对藏族女性骨质疏松进行诊断。方法以甘南藏族自治州24~42岁青年女性170例为研究对象,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ul-trasound,QUS)骨密度测量仪UBIS3000测量宽带超声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和骨硬度指数(STI),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藏族女性定量超声骨密度在32~33岁年龄段达到峰值水平,其中BUA为67.3±2.2,SOS为1543.6±5.6,STI为57.3±2.0。结论藏族女性峰值骨量较高,可能与高运动量、高钙摄入及高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椎间融合术已成为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方法.目地探讨应用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Prospace PLIF)治疗腰椎不稳症患者术后椎间活动域的变化.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骨外科.对象2002-12/2003-12采用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患者16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37~68岁,平均51.6岁.椎间盘突出症4例,椎管狭窄症6例,退变性椎体滑脱3例,椎弓崩裂性滑脱3例,其中Ⅰ度滑脱5例,Ⅱ度滑脱1例.方法行后路椎间合术,植入两枚融合器,辅以后外侧植骨,不行椎间隙内融合器周围植骨,全部加用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影像学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主要观察指标①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椎体间活动域.②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v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得到融合.术后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均得到满意恢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为(44.2±3.9)分,术后为(25.5±3.6)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3.8%.结论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腰椎不稳的治疗术后即刻稳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兔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洪涛  杨惠林  唐天驷  杨同其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192-4193,T001
目的:脊髓缺血再灌注可使组织自身产生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PMNL)的浸润加重组织损伤。观察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24h内不同阶段PMNL的黏附、聚集及浸润情况。方法:采用腰动脉阻断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缺血40,60min后再灌注,对不同时间段损伤脊髓节段行光镜观察。结果:在缺血期均未观察到PMNL的黏附、浸润,随着再灌注的进程,病理改变的加重,组织中PMNL数量逐渐增多;6h时:PMNL主要黏附、聚集在血管中,甚至堵塞血管腔部;同时可见其穿透血管壁向外游出,实质中可见少量的PMNL,浸润;12,24h时大量PMNL浸润在实质中,并形成“噬神经元”现象。此外,不同的缺血时间,其各自再灌注后PMNL聚集、浸润程度不同;在同一时间点上,缺血时间长、损伤重的,PMNL出现数量多。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早期(24h内),PMNL最初聚集并阻塞血管,然后浸润到组织实质中,从而加重损伤;进一步阐明中性粒细胞参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藏族女性定量超声骨密度峰值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藏族女性定量超声骨密度峰值,以广泛应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对藏族女性骨质疏松进行诊断。方法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24-42岁青年女性170例为研究对象,用定量超声( QUS)骨密度测量仪UBIS3000测量宽带超声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和骨硬度指数(STI),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藏族女性定量超声骨密度在32-33岁年龄段达到峰值水平,其中BUA为67.2&;#177;2.2,SOS为1542.6&;#177;5.6,STI为57.3&;#177;2.0。结论 藏族女性峰值骨量较高,可能与高运动量、高钙摄入及高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传统的自体骨、异种骨、人源冻干骨、同种异体骨、冻干小牛骨等移植物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和普遍应用的限制,因而寻求人造骨移植替代材料十分迫切,生物活性玻璃是此研究下的产物之一,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生物活性玻璃的进展情况,以达到对此材料的完整认识。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Ovid Online系列医学资源(包括Ovid Col-lection、BP、LW W期刊、M edline、BM A)1966-01/2005-08和ElsevierSDOS电子期刊2000-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im plant,bioglass,osteoblast,bone restor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生物活性玻璃,成骨细胞,骨移植,骨修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 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6篇相关文献,4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6篇文献为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从生物活性玻璃在组织-材料界面反应、对成骨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激活基因等促进骨修复方面进行综述,其成份的变化对活性作用影响、应用研究及前景作简单介绍。结论:生物玻璃存在脆性大、抗弯强度小等不足之处,从调节玻璃组分、改善玻璃制备工艺及多种材料复合等方面能够提高生物玻璃的性能。如果能以低廉的成本合成临床所需的各种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将极大改善临床骨移植物不足的现状。提示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良好的促骨生长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8.
针刺抽吸法诱导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用针刺抽吸法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分析其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18只,用持针器夹持21G皮肤穿刺针从椎间隙正前方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mm,拔出针芯,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术前及术后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及对照椎间盘(L2~3)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新西兰大白兔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组织学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对照组髓核组织中有着大量髓核细胞,造模组第4周髓核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第12周时髓核中主要为纤维软骨组织,伴有极少量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对照组髓核组织间质呈强阳性染色,而各模型组呈弱阳性染色。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染色逐渐减弱,说明髓核组织中Ⅱ型胶原的含量逐渐减少。②髓核细胞凋亡率:对照组、实验组4,8,12周的髓核细胞凋亡率为(3±1)%,(17±4)%,(36±2)%,(2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3.86,P=0.0001<0.01)。结论:纤维环穿刺吸出部分髓核的方法在不破坏自身免疫屏障的前提下可诱导兔椎间盘的缓慢退行性变,为干细胞、髓核细胞、基因治疗等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内、外踝纵行切口,治疗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经验和疗效。方法:于1997年7月~2003年4月,对56例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病人采用内、外踝纵行切口进行手术。操作按照从外踝→内踝→后踝的顺序进行。外踝或腓骨骨折用钢板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用1枚螺钉通过腓骨、胫骨固定下胫腓关节;内踝骨折使用l枚或2枚松质骨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后踝行加压螺丝钉固定。对下胫腓韧带联合等所有断裂韧带均予以修复。结果:其中45例随访3~5年,根据Leed’s临床评定标准,优33例,占73%;良9例,占20%;优良率93%。差3例,占7%。结论:踝部骨折内外侧路径安全,易行。用此方法治疗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与评价安全、有效、可长期口服的防治骨质疏松(OP)药物。方法:分别用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碳酸钙和维生素D治疗45例老年性OP患者,选择骨密度(BMD)及被测骨密度与同性别年轻人峰值骨之差别(T值)、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为观察指标。结果:中药治疗前29例老年性OP患者的BMD及血清cT,Ez分别为(0.79&;#177;0.13)g/cm^2.(10.91&;#177;10.28)pmol/L及(28.16&;#177;16.70)pmol/L;而治疗后则分别为(0.84&;#177;0.13)g/cm^2,(29.41&;#177;36.45)pmol/L及(48.28&;#177;18.85)pmol/L,治疗后均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西药治疗前16例老年性OP患者的BMD,BGP分别为(0.74&;#177;0.18)g/cm^2及(5.05&;#177;2.60)μg/L,而治疗后则分别为(0.77&;#177;0.14)g/cm^2及(6.29&;#177;2.42)μg/L,治疗后亦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其中中药治疗后较治疗前BMD平均上升6,6%,T平均上升0.44,OP的分度明显改善;而西药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5,O%,T平均上升0.27,OP的分度轻微改善。血AKP,Ca,P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Ⅲ度OP患者的BMD明显低于Ⅰ,Ⅱ度。中药治疗后Ⅱ,Ⅲ度OP患者的BMD低于Ⅰ度。结论: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碳酸钙和维生素D对老年性OP治疗均有效,前者疗效似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