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9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521篇
综合类   296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90篇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脊髓损伤模型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客观的具有代表性的脊髓损伤模型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随着脊髓损伤模型的发展,评价标准也在发展。目前在标准主要评价其运动、感觉功能,此外还发展了病理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肌皮瓣转移术是消灭慢性骨髓炎窦道的有效术式。但术后再发窦道时,难以再行手术治疗。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有丝分裂刺激原,可促进伤口愈合。为观察其对慢性骨髓炎术后再发窦道的影响,我们对1998~2003年收治的34例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23~56岁,病史1~13年。部位:小腿30例,大腿2例,上臂2例,术后窦道形成时间<1个月18例,1~2个月10例,>3个月6例,窦道口直径0.5~1.5cm。2·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患者首次换药对窦道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采用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LTHA)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16例16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6~71岁(平均45岁)。首次骨折治疗:非手术6例(非手术组),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手术组)。LTHA术前诊断:创伤性关节炎(PA)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NFH)5例,PA合并股骨头脱位5例。伤后至LTHA的时间为4个月~20年。假体选择与固定:采用陶瓷-陶瓷假体9例(陶瓷组),金属-聚乙烯臼假体7例(金属-聚乙烯组)。全部假体均采用生物学固定。结果无感染、脱位以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示臼杯覆盖固定以及股骨柄假体初始固定均优良。随访2~10年(平均6年)后,优12例,良2例,尚可2例(因原合并坐骨神经伤未恢复),至今无1例假体翻修或需要翻修治疗。结论①LTHA是髋臼骨折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的有效治疗方法;②髋臼骨折经手术治疗失败后的LTHA,由于广泛瘢痕、异位骨化、以及内固定阻挡等原因,手术难度显著大于经非手术治疗失败者;③采用非骨水泥固定以及采用界面耐磨损材料假体是改善LTHA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经皮BKP治疗MM导致的VCFs患者共12例29个椎体,平均年龄58.2岁.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手术节段为T9~L5.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10min,出血量50~120ml.术中注入骨水泥3~7ml/椎,平均4.78ml/椎.随访2.5~23个月,平均9.2个月,共死亡7例,其中术后3个月内死亡2例,3~6个月死亡2例,>6个月死亡3例.VAS评分南术前8.9±1.2分降为术后1d时2.6±0.2分,5例存活≥12个月的患者末次随访时为3.6±0.1分,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ODI评分由术前74.5±6.2分降到术后1d时27.4±3.6分.5例存活≥12个月的患者末次随访时为31.2±4.2分,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Cobb角矫正8.32°±2.21°.共有4例4个椎体(13.8%)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后即刻及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经皮BKP治疗MM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止痛与改善后凸畸形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方法。方法 17例患者(齿状突骨折1例,C1、C2肿瘤16例)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17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3个月,均固定良好。结论 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只要术前、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更多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血液学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NONFH)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变化,筛选敏感分子标记物用于早期诊断和筛选高危人群。方法研究对象共分三组:(1)NONFH早期组(塌陷前期)30例,(2)NONFH晚期组(塌陷后期)30例,(3)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对象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蛋白C(PC)、D-二聚体(D-Dimer)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结果(1)NONFH早、晚期组血小板GMP-140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PC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D-Dimer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I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骨坏死情况越严重,各项指标上升或降低的趋势越明显,而且各项指标早、晚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2)经判别分析,筛选出PAI、D-Dimer、PC三个指标,建立NONFH早期、晚期和正常对照三类判别函数式。NONFH早期:Y1=?26.3966 41.4916X10 0.0512X4 4.1390X1;NONFH晚期:Y2=?66.7566 82.1315X10 0.1082X4 2.7233X1;正常对照组:Y3=?26.7049 20.5695X10 0.0327X4 6.1900X1。回代判对率97.78%。结论(1)NONFH患者各期均存在高凝和低纤溶状态。(2)PAI、D-Dimer、PC为NONFH患者的血液学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跟腱止点伴跟骨及皮肤缺损游离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于2002年10月-2004年7月对4例因摩托车后轮绞伤至足跟腱伴跟骨止点及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吻合血管大收肌.骨皮瓣,修复跟腱重建止点并修复跟区皮肤缺损。足跟区皮肤缺损面积为6.5cm&#215;10cm-7cm&#215;11cm,跟腱缺损长度为5-7cm。切取隐动脉皮瓣面积为8cm&#215;11cm-8cm&#215;12cm,切取大收肌腱长度为6-8cm。结果:4例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421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3~S4,双足提踵试验均阴性,单足提踵试验阴性3例,4例病例步态均恢复正常。结论:吻合膝降血管大收肌.骨皮瓣修复跟腱跟骨复合组织缺损,疗效满意,是目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标准位X线片上胸腰椎椎弓根轴线的放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标准正位X线片上T9~L5椎弓根轴线的放射学表现。方法:10具T9~L5脊柱标本,解剖成单个椎体。直视下沿椎弓根轴线置入导针。测量分析下列数据:标准侧位X线片显示导针达到椎体后壁及椎弓根中段时,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在椎弓根投影内的距离与椎弓根投影最大横径的百分比。另选4具T9~L5脊柱标本,根据上述数据,X线分步监测椎弓根螺钉植入。结果: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位于椎弓根中段时的百分比为(49.16±1.84)%~(51.83±2.53)%,各节段及左右侧椎弓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针位于椎体后壁时的百分比为(61.13±6.09)%~(74.68±6.13)%,左右椎弓根之间、T10 ̄T12之间、T9与L1 ̄L5之间差异分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10 ̄12与T9、L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植入72枚螺钉,68枚位于椎弓根中心,4枚穿破椎弓根,穿破率5.56%。结论:标准正位X线片导针在椎弓根投影内的比值能间接表达椎弓根轴线,可为经椎弓根手术确定正确的进针轨道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年轻成人Perthes病的临床表现与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对 12例有或无症状年轻成人Perthes病患者作X线和MRI检查 ,测量CE角、ATD、髋臼商、头颈商、关节内侧间隙和髋臼覆盖率等X线指标 ,以及关节积液、外侧关节囊厚度等MRI表现。统计分析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MRI检查显示外侧关节囊厚度与愈合后遗的症状有相关性 ,关节积液量有明显的差异趋势 ,但因样本量过少 ,统计学分析无差异 ,各项X线测量指标亦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外侧关节囊厚度与年轻成人Perthes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