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特征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骨化性肌炎是发生于软组织特别是肌肉内的一种瘤样病变,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另一类为进行性骨化性肌炎。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遗传性、进行性结缔组织疾患,是一种全身性的疾患。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常常由于创伤、手术等很多致病因素引起,少数无明显诱因,该病往往会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根据病因学的研究,有很多预防和治疗方法,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治疗应该采用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背景:鸡松果体切除可以导致脊柱侧凸,研究表明腹腔内注射褪黑素可降低其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但何种剂量的褪黑素可以产生这种效果还不清楚。目的:应用松果体切除来抑制鸡褪黑素的分泌,通过给予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制剂来观察其脊柱侧凸的发生率。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于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施。雌性国产小绍兴鸡50只(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干预:将鸡5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鸡在出生后3d时行松果体切除术,在控制白天12h光照(光照度为500Lx)、夜间12h完全黑暗(光照度为0~5Lx)条件下饲养。其余4组鸡在孵化后3d时行松果体切除术后,分别腹腔注射5,10,20和40mg/kg剂量的褪黑素制剂,2次/d,控制光照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3个月后观察各组鸡脊柱侧凸的发生率及平均Cobb角。结果:3个月时共有25只鸡发生了的脊柱侧凸。对照组,5,10,20,和40mg/kg组中脊柱侧凸的发病数分别为6,5,5,4和5只。平均Cobb角为26.7°,23.5°,21.7°,24.5°,23.2°。5,10,20,和40mg/kg组与对照组在脊柱侧凸的罹患率和平均Cobb角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给予不同剂量的褪黑素并不能降低脊柱侧凸的罹患率和侧凸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对其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对1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扩大半椎板切除术,切除4~5.5节椎板,平均4.6个节段。病变节段:连续4个节段7例,非连续4个节段5例,连续5个节段1例。结果:除1例术后3d出现症状反复,余均恢复满意。13例术前JOA评分3~12分,平均7.2分,术后2周JOA评分10~17分,平均15.6分,平均改善率75.8%。优11例,良2例。术后3个月JOA评分14~17分,平均改善率81.2%,全部评定为优。结论: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适合于选择合理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术后功能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0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36例进行康复训练,78例获得全程随访,50例未进行康复训练,45例获得全程随访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训练效果。结果:术前1周及术后2周时2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6,P&;lt;0.05);术后2周时2组患者髋关节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避免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早期下地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记忆生物力学计算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探讨弓形状记忆接骨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记忆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莫尔原理计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应力场,同时应用实验力学方法对弓齿开关记忆接骨器载荷形变进行测定。结果:生物力学计算求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受力P和位移δ之间的关系为:P=13.69δ,实验测定发现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阐明记忆接骨术后患者的临床康复带教指导特点。方法:通过对记忆接骨术生物力学基础的综述,表明记忆接骨术“三维立体固定,断端持续加压”的核心理念,由此提出在记忆接骨术的术后康复中应采用的新理念。结果:记忆接骨器特有的力学特征:记忆为主,超弹为辅,取向单程,相变温度在(33±2)℃。记忆接骨术后康复特点为:术后弃用外固定,循序渐进、主动地进行髋、膝、肩、肘、腕的功能训练。结论:记忆接骨术是一种新的接骨方式,应根据其特点进行康复带教指导。RA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肩部疾患中的应用价值,比较超声定位及痛点定位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4-02/2005-09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骨科应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部疾患的患者126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56例、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患者70例,均行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56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中采用超声定位26例、痛点定位30例;70例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患者中采用超声定位32例、痛点定位38例。采用瑞士EMS生产的DolorClastR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机,能量密度0.12~0.16mJ/mm2,以超声定位及痛点定位点为冲击点,每次治疗一般选1~2个冲击点,每个冲击点冲击2000次个冲击点,一般做3~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5d。采用目测类比评分量表。用10cm长的线段,两边分别表示“无痛”(0分)和“想象中最剧烈的疼痛”(10分)。优: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无明显不适,治疗后疼痛及不适度减少8分以上,查体示体征基本消失。良: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疼痛及不适度减少6~7.9分,查体示原有阳性体征大部分消失轻。可:患者仍有不适,疼痛及不适度减少3~5.9分,查体示原有阳性体征部分减轻。无效:疼痛及不适度减少小于2.9分,查体示原有阳性体征仍明显存在。统计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两种疾病疗效总优良率,比较超声定位与痛点定位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疗效。结果:纳入患者12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经6个月随访,肩峰下滑囊炎患者疗效优良率81.6%,其中超声定位为91.9%,痛点定位为70.3%,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显著(χ2=4.16,P<0.05);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患者疗效优良率89.8%,其中超声定位为93.3%,痛点定位为72.6%,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显著(χ2=6.61,P<0.05)。结论: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部疾患疗效满意,应用超声定位较痛点定位疗效更为满意。超声定位对于提高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部疾患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背景:骨科虚拟手术计划有助于提高外科医生的手术精确性.目的:探索计算机术前模拟手术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影像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中Mimics软件,使用分割方法,于内固定前建立计算机模拟手术过程.结果与结论:骨块分割出来和提取关节表面模型的平均时间为45 min(30~70 min),操作者可进行骨折复位与固定时间平均为28 min(16~45 min).计划13例手术入路,最终12例完全采用,12例完全采用了模拟手术固定方法,1例部分采用了计划固定方法;螺钉数与术前计划一致的有10例患者,螺钉长度与术前计划一致的有8例,固定钢板与术前计划一致的11例.随访CT显示关节面解剖复位6例(46%),7例(54%)满意,没有螺钉穿入关节腔.说明通过计算机术前模拟手术,可以制定准确的手术方案,为指导实际手术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制备可吸收交联微孔止血粉,观察其对肝脏、肾脏和股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并探讨其止血机制。方法:取成年健康新西兰兔3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0~2250g,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为肝脏出血模型,B组为肾脏出血模型,C组为股动脉出血模型),每组均根据切口再随机分成可吸收交联微孔止血粉实验组1和Arista止血粉对照组2(n=5),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在出血创面喷洒1g止血材料进行止血,观察止血情况并记录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止血成功后取创伤周围组织进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变化。 结果:A1、A2组出血量分别为(1.02±0.10)g、(1.03±0.09)g,止血时间分别为(92.6±5.16)s、(95.6±5.31)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1、B2组出血量分别为(0.92±0.09)g、(0.94±0.08)g,出血时间分别为(87.5±7.48)s、(88.8±6.54)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股动脉出血模型止血失败。创伤周围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红细胞大量聚集,无灼伤迹象。 结论:可吸收交联微孔止血粉对于实质性脏器能达到与Arista止血粉相似的止血效果,但不适合于压力较高的知名动脉出血的止血。  相似文献   
110.
建立3个有限元模型,即完整的保留骶髂关节活动的模型、采用改良Galveston技术行骶髂关节双侧固定的模型以及单侧固定的有限元模型。对腰椎顶端施加压力载荷,与文献比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比较模型的位移以及器械上的应力分布。单侧固定后骶髂关节的位移小于骶髂关节完整时的位移,但要明显大于双侧固定,并且后方棒上应力也要显著大于双侧固定。提示单侧固定在短期内可以提供有效的固定,但远期抗疲劳的能力可能不如双侧固定。临床上应当尽量避免行单侧固定,如已行单侧固定应当尽早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