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神经纤维瘤病是神经皮肤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基因诊断可分为2个亚型,即神经纤维瘤病I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l)和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1-2].  相似文献   
72.
73.
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癌动脉造影及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中晚期肾癌患者,均经临床检查、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或MRI检查而确诊;采用Seldinger’s技术,局部麻醉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5F Yashiro导管,常规行腹主动脉及双肾动脉造影,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再将导管超选择插管或尽可能接近肿瘤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栓塞组),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计算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并与随机抽取我院近3年所做的17例术前未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肾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血管造影表现为患侧肾肿瘤供血动脉增粗,分支紊乱移位,肿瘤内可见粗细不均、扭曲杂乱的新生血管,有些呈网状改变及包绕征象,显示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少数病例伴有斑点状血湖、小的动一静脉瘘,静脉期及实质期可显示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情况;栓塞组术中失血量为0—600ml,平均310ml,手术时间为60-150min,平均90min,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为0—1600ml,平均480ml,手术时间为80—195min,平均120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术中见瘤体质地变软,表面苍白,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剥离;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是中晚期肾癌手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可切除率,同时也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不同辐照时间二维高频诊断超声(HFDU)对新西兰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对眼科诊断超声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频率15 MHz、热力指数(Ti)为0、机械指数(Mi)为0.1和0.37的二维诊断超声经眼直接法辐照48只新西兰兔的左眼晶状体15 min及30 min,分别于辐照后12、24和48 h取其前囊膜作电镜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查RLEC的细胞周期;取未辐照的右眼RLEC作为对照;复习国内外有关临床应用诊断超声对动物眼或临床试验结果文献。结果 (1)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对RLEC的超微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加结构损伤加重。Mi 0.1辐照15 min后12 h,多数RLEC结构正常;辐照15min或30 min后24 h,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化。Mi 0.37辐照30 min后,RLEC出现早期凋亡现象。对照眼未见上述变化。(2)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引起RLEC增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再分布,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增加可出现凋亡峰;(3)文献显示临床应用于眼科的多普勒超声、造影超声等对动物和人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结论 15 MHz二维诊断超声可引起RLEC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的再分布及细胞凋亡,这种改变随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高而加重;眼科超声检查时一定要坚持最小剂量的原则,使用低Mi(<0.1)的二维超声、检查时间少于15 min较为安全,慎用多普勒超声,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时必须是在低MI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8例经手术证实的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例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1例,MRI上8例均可显示肿瘤扭转蒂,表现为肿瘤旁模糊实性小肿块样结构,其中3例呈漩涡状改变.肿瘤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5例,囊壁线状出血2例,盆腔积血1例.术中见5例肿瘤蒂扭转360°,3例肿瘤蒂扭转720°,病理见5例肿瘤囊壁淤血、坏死.结论 卵巢肿瘤蒂扭转有较特征的MRI表现,结合临床病史,MRI可对多数卵巢肿瘤蒂扭转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6.
输尿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超声对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郑重讨论输尿管的解剖特点及探查技巧。结果超声诊断输尿管癌的符合率可提高到100%,结论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癌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新生儿枫糖尿病(MSUD)脑损伤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质谱分析证实的新生儿MSUD患儿颅脑MR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颅脑MR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后回、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丘脑腹外侧核、大脑脚、脑干背侧、皮质脊髓束、脑桥、双侧小脑中脚以及小脑白质等已髓鞘化区域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见如上区域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新生儿MSUD脑损伤有较为特征的MR表现.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EHE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分布、大小、形状、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探讨其MRI特征,并测量病变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的ADC值。结果 18例EHE均为多发病灶,其中结节型10例,融合型8例。病变于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16例T2WI呈"靶征"(边缘稍高信号伴中央更高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DWI均呈高信号,病灶ADC值为(1.58±0.25)×10-3 mm2/s,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ADC值[(1.34±0.12)×10-3 mm2/s,t=4.014,P=0.001]。增强扫描10例结节型中7例呈环形渐进性向心强化,其中3例见"双环征",3例呈持续环形强化;8例融合型中,7例呈云絮状渐进性强化,1例呈环形渐进性向心强化。16例病灶内见血管穿行,13例血管止于病灶边缘或病灶内,15例伴肝包膜回缩。结论 肝脏EHE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MRI征象,以提高术前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累及椎管的节细胞神经瘤MRI资料,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大小、信号和强化程度等。结果 共纳入9个病灶,其中位于颈椎4个,胸椎2个,腰骶椎3个;7个累及椎管内外,呈哑铃状,2个位于椎间孔区,呈结节状;9个病灶T2WI均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1个病灶内见囊变坏死。8个接受增强扫描的病灶中,3个呈明显强化,5个呈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内见条状强化。所有病灶均伴有受累椎间孔扩大,但骨质未见破坏。结论 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2型超声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71例临床诊断SIS 2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注射组(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注射,n=16)及联合治疗组(超声引导下肩袖肌腱松解术+肩峰下滑囊注射,n=5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注射组(P均<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SIS 2型病程均与复发无关,而治疗方法是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肩袖肌腱松解术+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SIS 2型患者可降低治疗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