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橄榄苦甙减轻卵巢辐射损伤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32只成熟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辐射组予蒸馏水10 mL/(kg·d),橄榄苦甙组和辐射+橄榄苦甙组予橄榄苦甙100 mg/(kg·d),连续灌喂12周.12周后,辐射组和辐射+橄榄苦甙组大鼠动情期时,接受5 Gy的X线盆腔照射1次.辐射后7 d检测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IL-1、IL-6和TNF-α含量,计算卵巢组织各级卵泡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射组血清AMH浓度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IL-6、TNF-α浓度升高(P<0.05);卵巢中卵泡数减少.与辐射组比较,辐射+橄榄苦甙组血清AMH升高,IL-1、IL-6、TNF-α浓度降低(P<0.05);卵泡总数增加.结论 橄榄苦甙可通过抑制辐射诱导的炎症反应,减轻卵巢的辐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肢矫形手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镇静对术后认知功能以及脑脊液中相关生物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矫形手术的ASAⅠ ~Ⅱ级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镇静深度随机分为P-50组和P-80组,于手术前1日、手术后第3日及第7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Luminex XMAP液相芯片技术分别检测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成功后(T0)、插入喉罩后即刻(T1)、手术后6h(T2)、24h(T3)和48h(T4)不同时间点脑脊液中相关生物标记物Aβ(1-42)、T-Tsu、p-Tau的浓度.结果 认知评分结果显示,手术前MMSE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0组和P-80组术后24h、3d与术前1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P-80组的得分显著高于P-50组;手术后6h(T2)、24h(T3)和48h(T4)与To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 Aβ(1-42)蛋白水平、T-Tau、p-Tau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之间Aβ(1-42)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后24h Aβ(1-42)蛋白水平、T-Tau、p-Tau,P-80组明显高于P-50组(P<0.05).结论 丙泊酚用于老年下肢矫形手术术中镇静时,不同的镇静深度对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当CSI保持在80时,术后认知功能显著优于CSI保持在50,且浅镇静可减少相关生物标记物的释放,降低神经元损害,从而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对肺占位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CT-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利用CT评估肺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行PTNB的1174例患者(1226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信息、病灶特征、穿刺情况、病理结果等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4.
杨利  杨熙章  张盼  宋宇 《医疗装备》2023,(22):1-5+10
目的 探讨血管缝合器在胸腹部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后穿刺点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2年医院收治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65例胸腹部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的41例作为试验组,采用人工加压包扎止血的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术后并发症(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明显出血)发生率,以及两组后续治疗所受影响(延迟治疗、复杂化治疗)。结果 两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后续治疗未受影响,而对照组后续专科治疗出现不同程度延迟,且专科治疗操作难度增加。结论 胸腹部出血性疾病患者存在凝血异常、后续治疗多、围手术期管理复杂等特点。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可有效止血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及后续治疗难度,有利于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05.
子宫肌瘤又称平滑肌瘤或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约20%。子宫肌瘤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射频消融(RFA)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目前已应用于多种疾病,在治疗妇科良性疾病方面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理想的RFA是运用热能以微创的方式、不损伤邻近正常组织的前提下,使靶组织遭受到彻底的破坏。现从作用机制、超声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因素等方面对RFA治疗子宫肌瘤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前行内镜注射纳米炭标记对疗效判断及后续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福州总医院治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45.8±12.5)岁。患者在新辅助放化疗前均接受内镜下标记,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于肿瘤病灶肛侧距肿瘤边缘1 cm处前、后、左、右4个象限正常肠壁黏膜下层多点注射纳米炭混悬液(5 mg/处)进行标记;标记后经新辅助放化疗+休息时间共5~11周,平均(8±2)周后,再行外科手术。观察内镜纳米炭标记在判断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肿瘤大小、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中情况及手术保肛率等变化的效果。 结果 内镜纳米炭标记操作时间5~15 min,平均(10.0±3.5)min,未见不良反应,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全部缩小,其中完全消失7例,占38.9%;病理完全缓解6例,占33.3%;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5~10.0 cm,平均(6.4±1.8) cm。术中肠管外可见100%病灶黑染,位置清晰,部分区域淋巴结黑染;行保肛手术8例,手术保肛率44.4%。 结论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行内镜注射纳米炭标记既可更好地判断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又有助于手术精准定位,示踪淋巴结,且染色效果持久,有利于后续外科手术或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7.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由于局部或全身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不全,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的烧心等一系列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类似物(利拉鲁肽)治疗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NPDR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强化控制血糖,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降低血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视网膜病变分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总波幅值。结果 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别是(284.98±28.54)μm、(278.84±27.9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及2组患者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OPs总波幅治疗前后分别是(140.99±38.34)μV、(157.18±40.33)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OPs总波幅治疗前后分别是(140.80±38.60)μV、(133.76±43.29)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后试验组OPs总波幅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GLP-1类似物可以延缓轻、中度NPDR的进展,对其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囊胚冻融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EMs患者375个囊胚FET周期,按照子宫内膜准备方式分为:单纯人工周期组(HRT组,45个周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后人工周期组(GnRH-a+HRT组,121个周期)和自然周期组(NC组,209个周期)。比较3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囊胚FET妊娠结局。结果 3组EMs患者间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抗苗勒管激素(AMH)和基础内分泌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内膜厚度GnRH-a+HRT组显著厚于HRT组[(10.08±1.79)mm vs.(9.33±1.41)mm,P0.05]。HRT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1.43%和75.56%)均显著高于GnRH-a+HRT组(分别为46.63%和57.02%)和NC组(分别为44.13%和54.55%)(P0.05)。3组患者间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RT组流产率(2.94%)显著低于GnRH-a+HRT组(18.84%)和NC组(9.65%)(P0.05),且GnRH-a+HRT组流产率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传统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可提高EMs患者囊胚FET周期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可作为EMs患者高效、经济的FET内膜准备方案。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