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30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1152篇
预防医学   30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254篇
  5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71.
从疾病获益感的理论基础、测量工具、表现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对国内外疾病获益感研究现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学者及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低度屈光不正对中年干眼患者眼部症状的影响,为干眼患者选择安全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年龄为40 ~ 60岁,屈光度为-3.00~ +3.00D的干眼患者191例(373眼),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干眼常规检查和干眼症状评分,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医学验光并按照初诊时屈光度分成3组:正视组:-0.50~ +0.25 D,不伴散光,64例125眼;近视组:-0.75~-3.00 D,68例131眼;远视组:+0.50~ +3.00 D,59例117眼.结合分组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屈光矫正,并给予人工泪液及糖皮质激素眼液滴眼.治疗1个月后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眼初诊时客观体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但远视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为(25.61±8.07)分,明显高于正视组的(15.43±5.27)分和近视组的(17.19±6.34)分(均为P<0.05),而正视组和近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117眼中,戴镜矫正合并干眼治疗者63眼,仅接受干眼治疗者54眼,治疗1个月后戴镜矫正组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为(8.89±1.74)分,明显高于未矫正组的(4.73±3.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是否戴镜矫正联合干眼治疗并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疗效差异.结论 对合并屈光不正的中年干眼患者,尤其是低度远视患者,给予恰当的屈光矫正可以明显改善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73.
《中国药房》2015,(20):2759-2761
目的:为持续改进手术部位感染(SSI)提供参考。方法:取目标性监测专项整治持续性督导后(2012年7月-2013年6月,监测组)在某院行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7 472例,与专项整治前(2010年7月-2011年6月,对照组)同期手术患者5 958例,比较两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监测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标准化感染率分别为0.35%、0.43%,对照组为0.60%、1.36%(P<0.05);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监测组为10.72%,对照组为86.88%(P<0.05);患者术后未用药率由对照组的6.98%提高至监测组的49.20%(P<0.05),48 h内停药率由对照组的32.09%提高至监测组的44.11%,术后抗菌药物使用>3 d的患者构成比由对照组的42.82%下降至监测组的3.05%(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腹股沟斜疝修补患者监测组为3.90 d,短于对照组的4.22 d(P=0.018);胆囊手术患者监测组为6.47 d,与对照组的6.3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结论:专项整治明显促进了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使术后SSI发生率进一步下降,一定范围内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软膏辅以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我院皮肤科治疗的86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所有患者0.03%他克莫司软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的PASI积分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2、4、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PASI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4、6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6.51%、60.47%、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93.95%)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辅以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其不良反应低,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脊柱手术术后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脊柱手术的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SS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0例患者发生感染15例,感染率4.4%;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40.0%,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菌,分别占26.7%、20.0%、13.3%;年龄过大、合并糖尿病、手术次数过多、手术切口较大、手术持续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失血量过多、伴有器械植入和吸入氧气浓度较低等是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SI的发生与术前合并症、术前准备不充分及术中各环节有关,针对SSI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有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3月MP肺炎患儿93例,其中伴喘息患儿25例(1组)、无喘息患儿38例(2组)、非MP肺炎患儿30例(3组),正常对照组20名(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ICAM-1和IL-17A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IgE(TIgE)水平。结果 1、2组血清sICAM-1水平(378.10±168.01)ng/ml、(267.10±105.23)ng/ml均显著高于3组(199.40±87.89)ng/ml;在MP肺炎患儿中,1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组血清IL-17A水平(57.60±26.49)、(43.74±19.10)、(40.72±18.40)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23.89±11.40)pg/ml升高。结论 sICAM-1可能与MP肺炎患儿病程中喘息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及重症医学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住的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先给予伏立康唑针剂静脉滴注治疗,后序贯伏立康唑片口服,根据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42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0例、总有效25例,分别占35.72%、23.81%、59.52%,进步11例、无效6例(均死亡)分别占26.19%、14.28%;伏立康唑治疗过程中8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9.05%。结论伏立康唑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可作为重症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一线用药,高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12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35.0%,感染部位以导管感染为主,占30.95%,其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分别占26.19%、23.81%、9.52%;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疗程(13.6±4.2)d,统计各感染部位抗感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伴有糖尿病、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中心静脉置管等因素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感染管理及规范操作,加强治疗老年患者基础疾病,以降低血液透析室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用于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诊断结果的判定价值。方法:对160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者进行HPV E6/E7mRNA和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结合病理学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0例中病理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及以上级别者的HPV E6/E7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以下级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R-HPV DNA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HPV E6/E7 mRNA检测CINII及以上级别的灵敏度(69.2%)与HR-HPV DNA检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特异度(73.9%)高于HR-HPV DNA检测(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可作为ASCUS者是否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的一项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80.
城乡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培养规划,制定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性是前提。拓展全科医生培养渠道,创新培训形式,强化师资队伍,规范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全科医生质量是关键。同时,需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采用订单式培养,设置全科医生和各类别社区卫生人才定向培养方向,签订合同,毕业后直接输送到社区卫生机构。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立大医院也需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千方百计提高公立医院支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效性,让公立大医院真正沉得下去,切实提高城乡社区卫生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