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电刺激对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有效性,观察其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康复病区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电刺激组、运动电刺激结合组各40例。运动组根据GMFM 5个功能得分制定运动疗法目标和训练方案;电刺激组对患儿多部位肌群进行电刺激;运动电刺激结合组将运动疗法设计及电刺激组治疗方案同时应用于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对3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 3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电刺激结合组3种评分均优于运动疗法组及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疗法组与电刺激组3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治疗方法都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结合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明显提高了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优于另外两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群体反应件抗体(PRA)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含PRA(经实验证实)的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与脐血CD34+细胞、补体孵育,观察PRA对CD34+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分A组(不加血清组)、B组(PRA血清组)、C组(PRA血清加补体组)、D组(补体组)、E组(PRA阴性血清组)共5组.孵育后以3H-TaR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和CD95表达;并进行集落培养,于第10天计数集落.结果 A组为(20.71±2.81)U/L,低于B组(64.28±5.12)U/L、C组(84.29±4.99)U/L,B组低于C组;D、E组均为(22.86±2.91)U/L和(22.86±2.91)U/L,均低于B、C组;各组氚每分钟β射线释放量(cpm):A组为(22629±3288),高于B组(4598±2178)和C组(1626±1192),A组和D、E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集落数、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混合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及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数均高于B、C组,B组的总集落数、CFU-GM及CFU-GEMM数均高于C组;D组和E组的各种集落数与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34+细胞Annexin V及CD95表达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异件PRA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抑制作用,补体可增强上述作用;特异性PRA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3.
哮喘属于心身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时必须科学地分析具体的致病因素,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心理保健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疗效.本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心理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4.
不完全川崎病3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国瑞  郭春燕  王伟伟 《医学综述》2008,14(14):2231-2232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1例不完全K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完全KD均有发热,其他症状依次为口腔黏膜改变、球结膜充血、皮疹、四肢改变、颈淋巴结肿大。结论对发热≥5d,具备2~4项诊断标准、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应结合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5.
早期综合治疗婴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0-2002年我们采用不同康复手段早期综合治疗脑瘫婴儿84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6.
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和广泛的血管炎是川崎病(KD)两大特点.随着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发展及临床资料的积累,KD的治疗原则也在不断变化.现对近10 a我院收治的KD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7.
两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制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7日龄新生大鼠颈总动脉结扎法和临产大鼠子宫动脉结扎法造成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差异性。方法:动物模型Ⅰ组结扎7日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置于8%O2.92%N2混合气中2 h造成新生大鼠急性脑缺氧缺血于48 h处死。动物模型Ⅱ组将临产(妊娠21 d)雌性大鼠,用丝线结扎双侧子宫动脉20 m in,造成胎鼠急性脑缺氧缺血后立即取出于48 h处死。应用TTC功能性酶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法观察存活48 h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临产大鼠子宫动脉结扎法同7日龄新生大鼠颈总动脉结扎法比较,两组存活48 h大鼠脑组织通过TTC功能性酶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脑组织缺氧确切,HE染色显示临产大鼠子宫动脉结扎法造成新生大鼠左侧脑组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病理学评分较高,并且早产新生大鼠全脑组织呈缺氧缺血性病理学改变,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制备方法均为理想,结扎临产大鼠子宫动脉法简便且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评分较高。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采用不同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对患儿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82例,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双嘧达莫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相关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情况,以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和免疫球蛋白M (IgM)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T、TT和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Fb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和IgM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总体疗效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川崎病的治疗中使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及丙种球蛋白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其机体免疫能力,提升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氨茶碱合用纳络酮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AOP)早产儿临床疗效。方法:68例AOP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8例,所有患儿予同样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纳洛酮。结果:观察组AOP时间明显缩短、SpO2及心率下降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4.58,P〈0.05)。结论:氨茶碱合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AOP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血浆D-二聚体(D-D)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RDS患儿60例,其中晚期ARDS患儿28例(晚期ARDS组),早期ARDS患儿32例(早期ARDS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足月儿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7天及血浆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及患儿治疗后存活情况。结果晚期ARDS组患儿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早期ARDS组和对照组(P<0.05);早期ARDS组患儿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严重程度和患儿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后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ARDS组患儿死亡率为21.42%高于早期ARDS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儿治疗7天后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较高于存活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RDS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患儿血浆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成正相关,其对判断病情的变化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