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8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颅脑手术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遗留颅骨缺损需要行二期手术修补。目前,颅骨缺损修补材料有钛合金板、有机玻璃、硅胶、高分子材料、自体骨等。我科自2001年采用家用冰箱低温保存颅骨行二期颅骨成形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的形成原因及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对19例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的病人,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MR、选择性血管造影等影像学特点,采用可脱性球囊和,或钨丝螺旋圈栓塞治疗。17例病人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眼部杂音及眼球震颤消失,眼球突出、球结膜水肿在一周后消失。2例病人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生存的18例病人全部得到较长时间的随访,1例病人出现肢体活动障碍,1例病人的术前症状在术后两个月时重新出现。血管内栓塞治疗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避免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治疗时产生的直接并发症是改善其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重度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6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lc puhnonary edema,NPE)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提高重度颅脑损伤后并发NPE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近期重度颅脑损伤后合并NPE的6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特征及治疗经过.结果 37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痊愈,14例死亡,10例植物生存.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后合并NPE的早期诊断、正确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近期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28例患者,均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进行治疗.结果 28例颅内感染病人中发生神经根刺激症状6例,引流管不通畅2例,低颅内压1例,颅内感染加重1例,均很快得到控制并成功治愈,无一例因感染死亡.结论 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显著降低了脑脊液内细菌浓度,并降低颅压,还可以动态观察脑脊液外观,随时取脑脊液进行检查,指导临床治疗,促进脑脊液漏愈合,预防脑积水形成,是治疗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简便易行、迅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损伤脑组织不同时间段iNOSmRNA表达及与脑组织水肿的关系.方法 依据Marmarou's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有改进,应用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5)和弥漫性脑损伤组(n=50),损伤组再按照不同时间段分组(n=5),损伤后大鼠自由进食饮水,按0.5h、1h、3h、6h、12h、24h、48h、72h、1w、2w等时间段处死大鼠,提取大鼠皮层脑组织,一部分脑组织应用realtime RT-PCR检测对照组与不同时间段外伤组iNOSmRNA表达,另取一部分脑组织蘸干脑组织血迹,应用分析天平测定脑组织湿重,放入C101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105℃烘干至恒重,应用分析天平测定脑组织干重,应用脑组织干湿重比表示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对照组,0.5h、1h、3h、6h、12h、24h、48h、72h、1w、2w时间段外伤组iNOSmRNACt值分别为:(34.999±0.444),(35.931±0.409),(40.376±0.551),(41.263±0.755),(42.539±0.394),(44.325±0.171),(44.165±0.255),(41.514±0.374),(41.390±0.158),(41.317±0.245),(35.204±0.504).用kurskal-wallis秩和检验P<0.05,对照组不同时间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0.78118±1.0532)E,(0.78505±1.6969)E,(0.79998±9.7477)E,(0.80231±3.4466)E,(0.80342±8.5095)E,(0.80913±1.0123)E,(0.80455±3.7740)E,(0.80196±5.5710)E,(0.80022±5.6378)E,(0.79998±5.2919)E,(0.78505±1.6969)E.用kurskal-wallis秩和检验P<0.01,对照组不同时间组之间含水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iNOSmRNA表达早期有升高趋势,12h达到高峰,24h仍然处于高水平状态,随后下降,持续时间长达1周.②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增加,6h增幅快,12h到达较高水平,持续两周.③iNOSmRNA表达可能是脑组织含水量增加的一个原因,且可能是脑组织含水量增高长期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特点、病理、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DNT就其诊断、影像学、病理、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4例行肿瘤切除,2例行颞叶切除。术后4例无癫痫发作,2例较术前癫痫发作减少。结论DNT是一种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效果良好,无需放疗。  相似文献   
57.
我院自1990年~2000年3月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齿状突脱位和骨折10例,现就其围手术期治疗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3例;病程1~20a。7例为先天性寰枢椎脱位,3例为外伤性齿状突骨折及脱位。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肌张力增高,并进行性加重,6例有后组颅神经症状(表现为饮水呛咳、声音嘶哑),6例锥体束征阳性,8例生活不能自理。1例术前曾行后颅凹上颈髓减压术,5例术前术后行哈罗氏架头颈牵引,5例未行颈椎牵引及固定,7例术中行气管切开,1例加做颈椎枕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1~2a恢复正常6例,肌力较前好转2…  相似文献   
58.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伤性脑梗塞为儿童颅脑外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儿童的解剖特点有关.由于临床表现被掩盖,易被漏诊或误诊.由于CT及MRI普及,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大大提高.本文收集我科21例儿童外伤性脑梗塞诊疗过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近年来,在神经外科领域,人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就其有关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1关于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01/2004-10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展有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选取最新进展性文献纳入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篇关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9篇符合本研究要求。 资料综合: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问题,对所检索出文献中的众多观点进行提炼综合。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填充物填补损伤部位,定向再生为神经细胞锚靠周围组织完成上行下传功能的重建,移植时创造抑制胶质细胞再生、保护神经细胞胞体存活、促进自体神经细胞再生的微环境。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已经成功的经验,并提出最有希望的展望。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0.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嘧啶亚硝脲间质化疗同步放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嘧啶亚硝脲 (ACNU)间质化疗联合同步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8例手术后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分成两组继续治疗 :A组 ( 38例 )行ACNU间质化疗联合同步放疗 ;B组 ( 30例 )行单纯放疗以作对照。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 ,近期效果用CT扫描比较。结果 :A组有效率 ( 86 8% )及 1、2、3a生存率 ( 92 1%、68 4%、5 0 0 % )明显高于B组 ( 2 6 6%及 5 0 0 %、16 6%、10 0 % ) (P <0 0 1)。两组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ACNU间质化疗联合同步放疗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较佳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