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马传根  杨少琴  王莹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1):1678-1678
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抗胆碱能药物.该药已在全国很多医疗单位推广应用,疗效显著,但作为麻醉前用药目前还少有报道.我院于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200例全麻手术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麻前用药,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 ,观察组采用联合麻醉的方法 ,即选择T6-7或T7-8椎间隙行硬外阻滞成功后再行全麻插管 ,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安氟醚静吸维持麻醉深度 ,每隔 4 0min~ 5 0min经硬外导管注入 0 .2 5 %布比卡因 5ml~ 6ml。对照组仅用全麻 ,方法同观察组。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和肌松均较满意 ,观察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术毕清醒快、拨管早 ,烦燥、呕吐发生率低 ,围拨管期血压、心率波动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机体创伤后应激反应 ,麻醉过程平稳 ,术中易管理 ,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 ,是胸科手术良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64.
郭素莲 《医学争鸣》2003,24(16):1475-1475
胃动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及胃排空,是胃肠动力及恶心呕吐机制中重要的神经介质.我们应用吗啡加低浓度罗哌卡因及氟哌啶、枢丹硬膜外自控镇痛,动态监测术后48h内不同时点胃动素水平,研究其对子宫切除及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胃肠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郭素莲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2):713-713
麻痹性肠梗阻是肠壁肌肉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瘫痪 ,失去蠕动能力 ,以致肠管无力使肠内容物向下运行[1 ] 。我们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2 0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2 0例 ,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 2 0~ 65岁。其中肠穿孔、阑尾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引起者 9例 ,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引起者 4例 ,腹膜后血肿术后引起者 3例 ,产后感染、盆腔炎引起者 4例。所有患者均经持续胃肠减压、注射新斯的明效果不佳而请麻醉前会诊。麻醉前尽量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用套管针开放一条静脉 ,如患者心功能正常 ,快…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阿霉素与乙醇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三叉神经第二支或第三支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无水乙醇组为Ⅰ组,患者25例;阿霉素组为Ⅱ组31例。采用侧入法,进行三叉神经第二支或第三支阻滞。观察1周后、1年后疗效。结果无水乙醇与阿霉素分支阻滞1周后疗效比较P>0.05.1年后疗效比较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霉素与无水乙醇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副作用有显著性差异,阿霉素优于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东莨菪碱和阿托品作为术前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20例,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n=20)、东莨菪碱组(b组,n=20)、阿托品组(c组,n=20),术前30分钟,a组肌注吗啡0.2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b组肌注吗啡0.2 mg/kg+东莨菪碱0.01 mg/kg,c组肌注吗啡0.2 mg/kg+阿托品0.01 mg/kg。分别记录HR,MBP,SPO2,及腺体分泌等情况,并观察颜面潮红和口干。结果:长托宁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明显低于东莨菪碱、阿托品,3者腺体分泌抑制作用相近。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前选择应用盐酸戊乙奎醚能有效抑制腺体分泌,同时对HR影响小,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增加心肌耗氧,副作用少,优于阿托品与东莨菪碱,是较理想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68.
赵冬梅  杨少琴 《医学争鸣》2004,25(10):939-939
1临床资料1998-01/2003-07收治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136例. 未产妇29例,经产妇107例. 在手术中自体血回输96例,同时选择40例输异体血者为对照组,年龄20~43岁. 尿HCG( ),血HCG升高. B超: 子宫声像正常,宫旁低回声团块,腹腔内大量积液. 术前套管针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6 g/L羟乙基淀粉(贺斯)和平衡液快速补充血容量,同时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自体血回输组打开腹腔后以无菌小不锈钢杯(50 mL)收集腹腔内积血,放入盛有枸橼酸钠保养液的容器中(每100 mL血加入枸橼酸钠38 g/L),经探查盆腔病灶,确认为输卵管妊娠无感染迹象,不合并其他病变,腹腔内积血相对无污染后,将收集的血进行滤过式血液回收,即采用6层消毒纱布滤过,置入无菌吊瓶中接输血器输入体内,回输自体血400~600 mL,应补充葡萄糖酸钙10 g/L. 自体血回输组96例中腹腔积血约400~2500 mL,收集回输约200~2300 mL. 输异体血组(对照组),根据休克程度不同和输血指征,输入异体血400~1600 mL,其腹腔出血量约800~2500 mL. 自体血回输组无荨麻疹、皮疹发生,轻度寒战2例,异体血输入组荨麻疹、皮疹7例,轻、中度寒战9例. 两组的输血反应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两组患者经过积极抢救治疗,血压回升正常,血红蛋白升高. 全部患者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心肺转流(CPB)期对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E)组和对照(C)组,每组15例。E组采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于CPB前30 min内静脉输注;C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开始时(T1)、CPB结束时(T2)、结束后6(T3)、24(T4)、48(T5)和72 h(T6)测量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T1~T6)、S-100BB(T1~T5)水平。记录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NSE在T2、T3和T4均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E组(P<0.05),48 h后降至正常范围。E组在T2和T3显著升高(P<0.01),24 h后降到正常范围。2组血清S-100BB蛋白峰值均出现在CPB结束时(T2),且明显升高(P<0.01)。C组CPB结束时血清S-100BB蛋白明显高于E组(P<0.05),C组CPB结束后6、24h较E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E组术后谵妄1例,认知功能障碍7例;C组术后谵妄3例,认知功能异常9例。结论:依达拉奉可减少脑损伤蛋白S-100BB、NSE在围CPB期的表达,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麻下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2组:丙泊酚全麻下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A组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记录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各时点血压、心率;观察比较2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及术后嗜睡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B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较B组快(P<0.05),氯胺酮用量、术后嗜睡、苏醒时烦躁均少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可靠,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