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肩锁关节脱位中TossyⅢ度损伤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治疗方法较多。本文对我院1998-01-2002-12采用改良Dewar方法手术治疗的42例进行了远期随访,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改良Dewar手术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TossyⅢ度)患者51例,获5 a以上随访42例。男27例,女15例,  相似文献   
12.
<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atic vertebral ccrnpression fracture,OVCF)是常见的脊柱损伤,单纯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不断成熟及普及,凭借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多孔钽材料具有无毒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前期体内外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国产多孔钽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促成骨作用。此次实验是多孔钽-骨界面成骨机制的探讨。目的:观察多孔钽兔股骨植入后钽-骨结合界面成骨形态特点及成骨相关因子整合素β1及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探讨多孔钽骨内植入钽-骨界面骨整合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双侧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同一动物左侧股骨内植入多孔钽棒为实验组,右侧股骨内植入异体骨为对照组。术后2,4,8周于骨缺损部位取材,石蜡切片、硬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多孔钽与宿主骨交界处成骨形态特点;扫描电镜观察多孔钽-骨界面成骨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整合素β1及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多孔钽棒植入后与宿主骨结合紧密。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界面纤维膜早期疏松、较厚,晚期致密较薄,界面出现片状成骨;(2)硬组织切片观察:2周时钽-骨界面已出现新生骨及小血管并向孔隙内生长;4、8周时钽-宿主骨界面新生骨增多并与宿主骨连接成片,骨小梁成熟;(3)扫描电镜下可见成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生长,晚期骨质成熟并见板层骨;(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多孔钽骨植入2周时实验组整合素β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整合素及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在2,4,8周时均呈递减趋势;(5)结论:多孔钽有利于成骨细胞在其表面及孔隙内黏附,整合素β1及纤维粘连蛋白在成骨初期钽-骨界面表达增高,可能对早期成骨起促进作用,而在骨成熟期表达则降低,有利于骨整合及改建。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致爆发型脂肪栓塞死亡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70岁,主因右髋摔伤肿痛活动受限2h于2007年7月12日入院。CR片示右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术前心率76次/min,血压150/90mmHg,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尿潜血+,D2聚体4μg/mL,心电图示窦性心率,ST段下移大于0.05mV,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内科会诊为冠心病隐匿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成人新鲜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经牵引骨折复位后在C型臂X线机监视前路经皮穿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9例患者内固定成功8例,失败1例改行外固定。未发生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2例均未影响骨折愈合。随访10个月~2年骨折均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出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内固定失效。结论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安全、有效、损伤小,较开放内固定更具优势。熟悉上颈椎解剖、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的技术操作及良好的C型臂X线机监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髂腰肌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5例不同原因造成的髂腰肌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5例患者均在早期依靠病史及查体即确诊,3例CT检查,1例B超检查均对诊断提供有利证据。5例患者经急诊手术病灶清除、减压获得良好疗效。结论:髂部疼痛及包块、股神经损害是髂腰肌筋膜室综合征特点,早期手术减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聚酸酐材料具有表面溶蚀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释药速率可调性,为人体药物缓释材料,但关于聚癸二酸酐缓释系统的应用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对兔股骨骨髓炎感染模型的预防作用。 方法:按 Norden法将30只兔制作股骨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兔模型,分别用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和加替沙星进行干预,并与模型组作对照,共分3组,每组10只,观察建模后兔一般情况、解剖学观察、X射线片表现、骨培养及细菌计数、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8周,模型组兔建模后,食欲差,皮毛不光滑,体质量减轻,3只兔于3周内死亡,其他7只X射线片上骨膜反应较重,可见小块死骨形成,解剖学检查均可见脓肿形成,骨培养及组织学检查均可见骨髓炎表现;加替沙星组建模后体质量减轻,2只兔于建模后3周内死亡,解剖学检查可见有4只动物有脓肿形成,X射线片上可见8只动物骨膜反应较轻,未见死骨形成,骨培养及组织学检查6只兔有骨髓炎表现;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治疗组兔一般情况好,解剖学检查未见异常,X射线片检查、骨培养和细菌计数、组织学检查均未见骨髓炎表现。结果证实,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预防股骨骨髓炎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聚酸酐材料具有表面溶蚀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释药速率可调性,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人体药物缓释材料。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备聚癸二酸酐,将加替沙星与聚癸二酸酐充分混合,制成载药量20%的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药棒。切开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背部皮肤,随机分组:实验组在脊柱两旁椎旁肌肌袋内植入聚癸二酸酐棒,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术后第5周取材,观察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变化,以及心、肝、肾及肺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聚癸二酸酐生物相容性良好,植入期间兔未出现任何食欲和行为改变,植入部位未见明显红肿、出血及糜烂,植入材料表面呈多孔状,表明材料在皮下已发生降解吸收,但未发生脆裂和崩解,与周围组织形成轻微粘连;兔肝、肾、肺、心组织结构未发生改变。表明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无毒、无致畸作用,组织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142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12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4.9±3.2)d,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时间(20.2±2.7),P<0.05;术后12月对照组Harris评分为(87.3±4.2),观察组评分(90.2±3.2),两组比较(t=1.97,P=0.02)。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3.2%(52/71),观察组优良率87.3%(62/71),两组比较(X2=4.45,P=0.03)。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质的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背景:聚酸酐材料具有表面溶蚀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释药速率可调性,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人体药物缓释材料。目的:研究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备聚癸二酸酐,将加替沙星与聚癸二酸酐充分混合,制成载药量20%的加替沙星一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药棒。切开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背部皮肤,随机分组:实验组在脊柱两旁椎旁肌肌袋内植入聚癸二酸酐棒,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术后第5周取材,观察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变化,以及心、肝、肾及肺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聚癸二酸酐生物相容性良好,植入期间兔未出现任何食欲和行为改变,植入部位未见明显红肿、出血及糜烂,植入材料表面呈多孔状,表明材料在皮下已发生降解吸收,但未发生脆裂和崩解,与周围组织形成轻微粘连;兔肝、肾、肺、心组织结构未发生改变。表明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无毒、无致畸作用,组织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